正文 第1章(1 / 3)

外圓和長度測量

一個軸類零件,其中有370-0.039、320-0.039、15+0.0270、30+0.10等標注;一個套筒零件,其中有300-0.21、20+0.210、30等標注。請同學們從以下5個方麵進行學習:

①分析圖紙,明確精度要求。

②查閱相關國家計量標準,理解370-0.039、320-0.039、15+0.0270、30+0.10、300-0.21、20+0.210、30等的標注含義。

③選擇計量器具,確定測量方案。

④對計量器具進行保養與維護。

⑤填寫檢測報告,處理相關數據。

1.1尺寸基本術語

(1)公稱尺寸

公稱尺寸是由圖樣規範確定的理想形狀要素的尺寸。它是根據零件的強度、剛度、結構和工藝性等要求確定的。設計時應盡量采用標準尺寸,以減少加工所用刀具、量具的規格。公稱尺寸的代號:按習慣孔用“D”表示,軸用“d”表示。

(2)實際尺寸

實際尺寸是零件加工後通過測量獲得的尺寸。它由接近實際(組成)要素所限定的工件實際表麵組成要素部分。由於存在測量誤差,因此實際(組成)要素並非尺寸的真值。同時,由於形狀誤差等影響,零件同一表麵不同部位的實際尺寸往往是不等的。實際尺寸的代號:孔用“Da”表示,軸用“da”表示。

(3)極限尺寸

極限尺寸是尺寸要素允許的尺寸的兩個極端。尺寸要素允許的最大尺寸稱為上極限尺寸,尺寸要素允許的最小尺寸稱為下極限尺寸。極限尺寸可大於、小於或等於公稱尺寸。合格零件的實際尺寸應在兩極限尺寸之間。極限尺寸的代號:孔用Dmax、Dmin表示,軸用dmax、dmin表示。

1.2公差偏差基本術語

(1)尺寸偏差

某一尺寸減其公稱尺寸所得的代數差,稱為尺寸偏差,簡稱偏差。

實際尺寸減其公稱尺寸所得的代數差,稱為實際偏差。極限尺寸減其公稱尺寸所得的代數差,稱為極限偏差。極限偏差包括上極限偏差和下極限偏差兩種。

上極限尺寸減其公稱尺寸所得的代數差,稱為上極限偏差。孔的上極限偏差以代號ES表示,軸的上極限偏差以代號es表示。

下極限尺寸減其公稱尺寸所得的代數差,稱為下極限偏差。孔的下極限偏差以代號EI表示,軸的下極限偏差以代號ei表示。

為方便起見,通常在圖樣上標注極限偏差而不標注極限尺寸。

偏差可以為正、負或零值。當極限尺寸大於、小於或等於公稱尺寸時,其極限偏差便分別為正、負或零值。

(2)尺寸公差

允許尺寸的變動量,稱為尺寸公差,簡稱公差。尺寸公差以代號“T”表示。

公差等於上極限尺寸與下極限尺寸的代數差,也等於上極限偏差與下極限偏差的代數差。

孔公差:Th=|Dmax-Dmin|=|ES-EI|

軸公差:Ts=|dmax-dmin|=|es-ei|

由上述可知,公差總為正值。

關於尺寸、公差與偏差的概念可用公差與配合。

在分析公差與配合時,通常需要作圖,但因公差數值與尺寸數值相差甚遠,不便用同一比例,因此在作圖時,隻畫出放大的孔和軸的公差圖形,這種圖形稱為公差帶圖,也稱為公差與配合圖解。

公差與配合可作成公差與配合圖解。在作圖時,先畫一條橫坐標代表公稱尺寸的界線,作為確定偏差的基準線,稱為零線;再按給定比例畫兩條平行於零線的直線,代表上極限偏差和下極限偏差。這兩條直線所限定的區域稱為公差帶,線間距離即為公差。正偏差位於零線之上,負偏差位於零線之下。在零線處注出公稱尺寸,在公差帶的邊界線旁注出極限偏差值,單位用μm或mm皆可。

公差帶由“公差帶大小”和“公差帶位置”兩個要素組成。

公差帶3孔、軸的公差與國家標準

公差與配合國家標準是確定光滑圓柱體零件或長度尺寸公差與配合的依據,也適用於其他光滑表麵和相應結合尺寸的公差與配合,如花鍵外徑等的配合。它的基本結構是由“標準公差係列”和“基本偏差係列”組成的,前者確定公差帶的大小,後者確定公差帶的位置。兩者結合構成不同的孔、軸公差帶,而孔、軸公差帶之間的不同相互位置又組成不同鬆緊程度的配合。同時,在此基礎上,規定了一定數量的孔、軸公差帶及具有一定間隙或過盈的配合,以滿足零件的互換性要求和各種使用要求。

尺寸誤差與公稱尺寸的關係標準公差係列

在產品幾何技術規範極限與配合GB/T1800.1—2009中所列出的,用以確定公差帶大小的任一公差,稱為標準公差,用IT表示。標準公差是依據公稱尺寸和公差等級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