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1 / 1)

關於教養,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提出了類似的概念,隻不過我們常說的是“家教”。因此,沒有教養的人,常常被認為是沒有家教,或是家教不好。然而,現在“教養”一詞的含義早已超出了“家教”所能涵蓋的範圍。

《現代漢語詞典》對“教養”一詞的解釋有如下兩種,一是指教育培訓,如教養子女;二是一般的文化和品德的修養。從詞典上的解釋我們不難看出,良好的教養的形成,有先天的因素,更需要後天的培養。

那麼教養與禮儀是一個相同的概念嗎?我們把禮儀定義為“禮節和儀式”,相比起教養,禮儀似乎更加條目化,是適應人類社會交往而產生的一種“禮節和儀式”。而教養更像是深入我們骨髓的一種物質,一旦形成了良好的教養,那將是我們終生都“無法擺脫”的。我們會隨時隨地,自然而然地,或者說不經意間就展示出我們良好的教養,而絕不是虛偽的、做作的、人前人後截然相反的兩種表現。

社交禮儀類的書籍,我們已經見過很多,《良好的教養》一書與這些已有的社交禮儀類書籍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我們的目的是:讓盡可能多的讀者了解教養的內涵,真正成為一個由內而外,自然散發“良好的教養”的人,而絕不僅僅是“社交場合”的紳士與淑女。

書中首先將教養細化,讓你能夠清楚地認識到“什麼樣的距離是最佳的人際交往的距離”、“什麼樣的距離是絕對的私人空間不容侵犯”;“有教養的人怎樣運用他們的目光”……我們將有教養的人和沒有教養的人的表現羅列在一起,進行對比,讓你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什麼樣的舉動是沒有教養的表現,而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有教養的人。

閱讀了《良好的教養》,你就會發現,有教養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不會隻考慮自己,他們會更多地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即便是與自身關係密切的個人形象、舉止問題,表麵上看似乎舉止端莊得體隻是為了自己的優雅形象,其實,有教養的人考慮更多的是,得體的裝扮、舉止,是為了讓周圍的人感覺到親切、舒服,是為了與周圍的環境相得益彰。

為了能讓所有的閱讀此書的人有所收獲,我們盡可能清楚地將複雜的教養細致、明了化。我們力圖讓讀者能夠清楚地了解真正有教養的人在公共場合、社交場所是怎樣表現的,有教養的人對待金錢、工作、娛樂……以及其他人或事是怎樣的態度。這絕對不是虛假地做表麵文章,而是希望讀者能夠真正成為擁有“表裏如一”良好教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