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有了這一次有驚無險的經曆,加上想到小婧這孩子,從生下後,就沒讓夫婦兩人省過心,兩人一致決定將這孩子送到幼兒園去上全托。
老太太在時,除了幫著女兒女婿帶孩子外,還幫著做了不少的家務活。如今,丈母娘這一走,家裏的活兒便大多落在了鄭勝仁的身上。名媛雖然也在努力地學著做家務活,想減輕愛人的重負,怎奈她做家事的水品,實在還處在笨手拙腳的初級階段,幫不上愛人太多的忙。
可是,鄭勝仁和名媛兩人又都對工作像夏天般的熱情,他倆都不願意讓孩子成為他們工作上的絆腳石。於是他倆還是學習雷鋒同誌的精神,對待困難要象秋風掃落葉一樣,他們決定將幹擾他倆幹革命工作的絆腳石——孩子,送到去幼兒園,由幼兒園替他們解決掉這個難題。
鄭勝仁夫婦在小婧滿三歲後,便送她去上了幼兒園,上的是全托。同時,他們讓小廬也改上全托,讓他在幼兒園裏幫著照看妹妹。
將兩個孩子送到幼兒園全托後,夫婦兩人便一門心思地投入到抓革命促生產之中去了。
這一年,名媛又當上了先進生產工作者。之所以用“又”字,是因為小婧沒有出生前,名媛年年都是先進生產工作者。名媛雖然做家事不咋的,但在工作上,卻是一頂一的好手,鄭勝仁更是如此。
幼兒園“全托”,是從周一早上父母上班之前將孩子送進幼兒園,直到周六下午他們下班後才將孩子接回家。這中間孩子必須全天候在幼兒園裏,晚上也在幼兒園裏睡,孩子一周隻有一晝兩夜可以住在家裏,和父母親在一起。
想想一個三歲的孩子就要獨立地自己照顧自己,很多三歲的孩子連話都還說不清楚,有的甚至連路都還走不好。現在的獨生子女,三歲還沒離開媽媽的懷抱呢。可是小廬小婧卻要自己照顧自己了,小婧吃虧就吃虧在她還隻有一歲時,便伶牙俐齒地能說會道了,小廬更是還要身負兼顧照顧妹妹的責任。
倆孩子住幼兒園的時間,比工人們住集體宿舍的時間還要長。工人們上班時離開宿舍,下班後可以回家,宿舍也可以叫家,小廬小婧兄妹倆則是時時刻刻都住在幼兒園這個集體宿舍裏。
不過,那一段的經曆,卻是將他倆自小就鍛煉的無比獨立,無比堅強。
小廬和小婧剛開始上幼兒園時,小廬因為大一些,且之前就已經在上幼兒園了,又是男孩,所以對上幼兒園也不抗拒。可是小婧才三歲大,對上幼兒園特別抗拒。
第一天送小婧去幼兒園時,鄭勝仁和名媛一起去送的她,她沒哭也沒鬧,因為沒有概念。結果,一個人在幼兒園待了一周,也沒見到爸爸媽媽。
第二個星期一,鄭勝仁夫婦送她去上幼兒園時,小婧此時知道爸媽又要將自己一人丟在幼兒園了,她拉著媽媽的手,任憑名媛和鄭勝仁好說歹說,怎麼也不肯鬆開。後來還是老師強行將她的手掰開,名媛和鄭勝仁方才得以脫身。
鄭勝仁和名媛剛轉過身去,霎時,身後響起了小婧撕心裂肺地叫喊聲:“姆媽!姆媽!”。
名媛的淚水“唰”地就噴了出來,鄭勝仁的淚水也禁不住地流了下來。
後來,名媛再也不敢去送孩子上幼兒園了,她隻負責周六接孩子回家。因為孩子回家時,見到的是兩孩子春天般陽光燦爛的笑臉。
每到周一,鄭勝仁送小廬小婧去幼兒園,進了幼兒園後,小廬會自己跑去自己所在的班裏,而小婧的公式化程序就開始了:一進幼兒園大門,就開始撕心裂肺地號啕大哭,雖然沒有眼淚,但她每每卻能幹嚎得上氣不接下氣的。
小婧從小就堅強,她一般不太流淚,也許是淚腺不太發達吧。礙於鄭勝仁夫婦拿她當著寶貝,她自然時不時地也要撒個嬌啊什麼的,而撒嬌的最直接表現就是哭得梨花帶雨。可是,小婧的眼淚卻是比金貴,擠半天也流不出幾滴。於是,她隻得裝哭。裝哭的時間長了,次數多了,她憑籍著小聰明,竟把裝哭裝得惟妙惟肖的,別人完全看不出來,當然也騙過了爸爸媽媽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