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性皮膚也稱多脂型皮膚。多見於青年人和中年人,以及肥胖者。此類皮膚角質層水分正常,皮脂腺分泌旺盛,分泌的皮脂量也多,故皮膚表麵,尤其是麵部總像塗了一層油而顯得油光發亮、毛孔擴大。其形成的原因可能與先天性皮脂腺活動活躍、激素分泌活潑、偏食脂肪量多的食物和維生素族不足,以及香濃調味品攝取過多有關。此類皮膚易患痤瘡、酒糟鼻、癤等,但不易起皺紋。
中醫認為這種皮膚類型的人多脾胃健運、脾胃多有積熱、痰濕壅盛或陰虛火旺或肝氣鬱結。
(三)敏感性皮膚
此類皮膚由於對內外不利因素反應性過強,皮膚組織易受損傷或生理功能紊亂。表現為易發生病損或過敏反應。有的對紫外線抵抗力弱,有的對冷熱等物理刺激耐受性差。原本皮膚正常的女性,在月經來潮前7~10日內,皮膚狀態可起變化而成為敏感性皮膚。
中醫認為這種皮膚類型的人多胃腸積滯、血虛風燥或瘀血內阻,陰虛內熱。
(四)中性皮膚
中性皮膚也稱普遍性皮膚。是皮脂與水分經常能保持平衡的皮膚。此類皮膚最為理想,其特點是皮膚厚度中等,滋潤光滑,富有彈性,無粗糙感及黏滑感,較耐曬,對外界刺激也不大敏感,但可隨季節和年齡發生變化,冬天常會幹燥,夏天亦可稍有油膩。
中醫認為這種皮膚的人多陰陽平和,身體健康。氣陰兩虛、氣虛陽虛的人在青少年時期也可呈現中性的皮膚,但是到了青年後期或中年,皮膚類型就會有較大的變化。
(五)混合性皮膚
混合性皮膚即油性、幹性混合存在的一種類型的皮膚。如額部、鼻及鼻周區呈油性皮膚的特點,而在另外的區域呈中性或幹性皮膚的特點。女性約有80%為混合性皮膚。中醫認為這種類型皮膚人的多脾胃積熱而肝腎陰虛相混合。多具有幹性、油性皮膚的各自的特點。
二、皮膚類型的測定
是指根據不同的方法判定皮膚性質為油性、中性或幹性的方法。主要有:
(一)觀察法,即根據肉眼觀察到的皮膚性質。
(二)皮膚脂度測定,即從皮膚油脂多少的測定,推斷皮膚的性質。
(三)根據皮膚酸堿度的測定,來判斷皮膚的性質。偏酸性為油性皮膚,偏堿性為幹性皮膚,兩者之間為中性皮膚。
三、皮膚脂度自測法
是指為簡便的鑒別皮膚油脂多少的測定方法,用以推斷皮膚的性質。
(一)洗臉測法:
利用洗臉後皮膚繃緊感,不擦任何化妝品,觀察繃緊感消失時間。20分鍾內消失屬油性皮膚,30分鍾內消失屬中性皮膚,40分鍾內消失屬幹性皮膚。
(二)紙巾擦拭法:
用幹紙巾或吸墨紙,輕壓鼻翼兩側、額部、頰部之後觀察紙巾。油性皮膚呈半透明狀,透明點每厘米5點以上,可融合;幹性皮膚則無油光,透明點每厘米2點以下,不融合;中性皮膚微透明,介於兩者之間。
四、皮膚的中醫分類辨證:
用中醫美容學的觀點來分析,無論是油性皮膚或幹性皮膚,都是陰陽不平衡的結果。其本身可分為陰陽兩個方麵,而病邪有陰邪、陽邪之分,正氣也包括陰精和陽氣兩部分。所以,當陰邪盛或陽氣(正氣)衰時則出現寒證(寒證通常怕冷);當陽邪盛或陰氣(正氣)衰時則出現熱證(熱證通常怕熱)。由此可見,皮膚按其性質不能簡單地分為油性、幹性和中性等,還要考慮到每一類皮膚性質中的陰陽失調問題,即寒證或熱證,隻有這樣才能抓住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五、形體的美容辨證
主要從肌肉虛實鬆緊、體重判斷,與脾髒的關係密切。
(一)肥胖:超過標準體重10~20%以上。有虛實、寒熱之分。
熱證、實證:因於脾胃積熱、濕熱,攝入過多。多見於青少年。表現
為肌肉結實,食欲亢進,大便秘結,口臭體臭,舌紅苔黃。
虛證、寒證:因於脾虛濕盛、脾腎陽虛,代謝滯緩。多見於中老年或
身體氣虛陽虛的人。常表現為肌肉鬆弛虛軟下墜,腹脹納少,大便溏或便難,舌體胖大色淡,舌苔白厚。
(二)瘦削:低於標準體重的10%以上。
胃火熾盛:肌肉結實,食欲亢進,便秘溺黃,口臭口瘡,舌紅苔黃。
脾胃虛弱:肌肉鬆軟,形體瘦弱無力,容易疲勞、感冒,麵色白,舌淡,脈弱。
陰虛火旺:肌肉結實,動作敏捷,精力旺盛,容易早衰,舌小色紅,苔少。
經絡美容原理與應用
一、十二正經的美容原理與應用
1.手太陰肺經美容原理
肺主皮毛,主宣發津液、衛氣。津液滋潤皮膚,衛氣溫煦皮膚並可體現出皮膚的保護作用。
【美容應用】
肺經腧穴具有清肺熱,除疹去斑,疏風通絡,行血潤膚之功效。經常用於頭麵部損美性皮膚病變,如主治顏麵蒼白,痤瘡,黃褐斑,酒糟鼻,皮膚瘙癢,皮膚過敏,濕疹,皮炎,皮膚鬆弛,皮膚粗糙等,尤其是與肺熱有關的疾病。還與皮膚、手部的保健按摩美容有關。
2.手陽明大腸經美容原理
(1)大腸排泄糟粕,促進食物以及津液代謝,清理機體的內環境。大腸排泄暢通是真正意義上的深層潔膚,利於皮膚以及形體美容。
(2)大腸經行於麵部,常用於麵部美容疾病的治療,如麵癱、痤瘡、脂溢性皮炎等。
【美容應用】
在辨證的基礎上,多用於治療因大腸功能失調以及經脈經過部位的病變所引起的美容問題。
皮膚保健、黃褐斑、痤瘡、酒糟鼻。神經麵癱、口眼斜、麵肌痙攣、眼瞼下垂。形體肥胖。
大便便秘、腹瀉等。
3.足陽明胃經美容原理
(1)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陽明經是多氣多血之經,起行於麵頰主要部分,麵頰皮膚屬於陽明經皮部,陽明經對麵部皮膚的營養代謝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胃是六腑之首
胃是六腑之首,啟動六腑通降,對於膽汁的疏泄、大腸的傳導有重要意義,有助於促進代謝、排泄糟粕,有利於皮膚、形體美容。
(3)胃經對脾胃有良好的雙向調節作用
胃經對脾胃有良好的雙向調節作用,不論是脾胃虛弱,氣血化源不足,還是脾胃積滯,排泄不暢引起的一係列皮膚、形體美容問題,胃經是主要的美容經絡,可以標本兼調俱治。
(4)脾胃為後天之本
脾胃為後天之本,關係到基礎營養狀態,胃經過乳房正中。因此,胃經和乳房後天的發育有密切關係。胃經是乳房保健的主要經脈。
【美容應用】
(1)脾胃虛弱
脾胃虛弱,氣血化源不足引起的體質虛弱,形體消瘦無力,麵色萎黃,皮膚幹枯,口唇色淡,心悸失眠等。
(2)胃腸積滯
胃腸積滯,排泄不暢引起的形體肥胖或消瘦,皮膚粗糙或油膩不潔,痤瘡,便秘,心煩失眠,口瘡,口臭。
(3)皮膚保健護理
是皮膚保健護理的基礎經脈。
(4)乳房保健護理
是乳房保健護理的基礎經脈。
4.足太陰脾經美容原理
(1)脾為後天之本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是基礎營養的根本,而基礎營養充足是形神美容的前提。
(2)脾主肌肉,其華在唇
脾主肌肉,其華在唇。脾的運化直接關係到肌膚的彈性,肌肉的豐滿,口唇的豐潤色澤。
(3)脾主運化水濕
脾主運化水濕,和體形肥瘦關係密切。尤其中年肥胖,常是由於脾虛濕盛的緣故。
(4)調節三陰經
調節三陰經(肝腎脾),協調陰陽,婦女經、帶下病常用之。
【美容應用】
(1)脾氣虛弱,氣血不足
脾氣虛弱,氣血不足,形神失養消瘦,失眠,神疲倦怠,百節軟弱,肌肉鬆弛,形體無力,皮膚幹枯,麵色不華,口唇色淡。
(2)脾不健運,痰濕內盛
脾不健運,痰濕內盛,肥胖臃腫、身體沉重倦怠、頭目昏重不清,嗜睡打鼾,痰多,白帶多等。
(3)衝任不調
婦女衝任不調,月經不調、帶下病。
5.手少陰心經美容原理
清降心火,鎮靜安神。
【美容應用】
(1)心經實熱、虛熱心經實熱、虛熱所引起的煩躁不安、失眠、痤瘡、皮膚油膩或幹燥、口幹口臭、喑啞等。
(2)心血不足
心血不足所引起的形神失養,心悸、失眠多夢、麵色不華、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