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鋒芒畢露要不得(1 / 1)

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即使自己並不自滿,但他隻要鋒芒畢露,也會很容易受到別人的攻擊,受到損傷。因為你的流光溢彩使周圍的人相形見絀,黯然失色,所以,你越能幹,事情做得越完美,就越容易得罪人。也許你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甚至百思不得其解。可事實就是如此,人們完全可以這樣想:“都是爹媽生的,你憑什麼?!”

所以,凡事當留有餘地,不要那麼鋒芒畢露、咄咄逼人。會做人的人,總是能做到這一點:讓別人感到他很重要,但他卻不會對別人造成威懾。

要做到這一點,有時就需要裝“傻”了。這就是“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明知故問,給別人一個表現的機會;明明知道他不如自己,也去向他請教;明明自己懂得很多,但把它埋藏在心底,表麵上做出一副什麼都不懂的樣子。有了這些,再加上人家冒犯了自己也不針鋒相對地去計較,不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這就不會對他人構成威懾了。反過來,自己也就可以減少一些來自於他人的攻擊和中傷了。

你還能高過皇上嗎?

唐代的順宗在做太子時,曾豪言壯語,慨然以天下為己任。在中國古代,太子有能力、服人心,自然也是順利當上皇帝的一個條件。但如果太子的能力高過父皇,又往往有逼父退位的舉動,這就非常危險了,往往會遭到父皇的猜忌而被廢黜。聰明的太子因此必須不能表現出太強的才幹,造成太大的影響,以免給自己招來不必要的麻煩。順宗做太子時,曾對東宮僚屬說:“我要竭盡全力,向父皇進言革除弊政的計劃!”他的幕僚告誡他:“作為太子,首先要盡孝道,多向父皇請安,問起居飲食冷暖之事,不宜多言國事,況且改革一事又屬當前的敏感問題,如若過分熱心,別人會以為你爭名奪利,招攬人心。如果陛下因此而疑忌於你,你將何以自明?”太子聽得如雷貫耳,於是一改往日的健談,變得順從溫良。德宗晚年荒淫而又專製,太子始終不聲不響,直至熬到即位,方有唐後期著名的順宗改革。而隋煬帝的太子楊昭就沒有那麼好的涵養了,一次父子同獵,煬帝一無所獲,太子卻滿載而歸,煬帝本來就感到太子對自己不夠尊重,這一下被兒子比得抬不起頭來,於是尋了個罪名把楊昭的太子名號給廢了。

同為太子,順宗能夠聽取幕僚的意見,審時度勢,終登上皇帝之位,而楊昭卻到處炫耀,處處表現自我,功高蓋主,後被廢黜,可見鋒芒能否適時顯露,事關一人的前途命運。

鋒芒盡顯丟飯碗

小史畢業於上海某大學金融專業,畢業之後到一家國營大型企業擔任銷售助理一職,試用期為6個月。

銷售助理這個職位讓小史覺得能夠完全發揮自己的能力。在工作方麵,小史完成得十分出色,一次業務談判連老總都對他刮目相看。但令人意外的是,6個月試用期結束時,公司人事部門卻委婉地告訴他:“‘五·一’長假結束後,你不用來公司報到了。”

“現在想想,可能是我表現太好了,有些人際關係的問題沒有注意,反而丟了工作。”丟掉工作後的小史向朋友說起這件事時隻能這樣苦笑。當時,通過層層麵試進入單位,小史自然想好好表現,但是過猶不及。事後才知道,單位領導和同事對他的能力沒有任何疑義,但是對於他的綜合表現給予了四個字———“鋒芒太露”。過於希望嶄露頭角,不注意處理人際關係,對於前輩同事也不夠尊重,這些都是小史的致命傷。更讓領導和同事難以接受的是,對於他們的一些錯誤,以及單位某些製度上的不健全,小史都會毫不保留地提出,絲毫不注意給他們保全情麵。

對於自己的意外出局,小史無奈地表示,可能自己對社會關係怎樣處理還不是很明白,想把事情做好結果卻適得其反。“就拿那次談判來說,我確實完成得很出色,但是後來覺得有些越俎代庖了。其實我隻不過是個銷售助理,很多事情還是應該讓銷售經理來處理和決定,我當時沒有意識到。後來老總表揚了我,反而讓我們經理臉上難看了。”雖然滿肚子委屈,但小史也無可奈何,隻得接受這個事實。

也許,小史通過這件事,以後會收斂一些自己的鋒芒,畢竟,鋒芒太露是會遭人嫉妒的。

所以說,不管是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都要學會掩其鋒芒,低調做人,學會深沉,學會深藏不露。這樣,人生的道路才會少一些嫉妒的目光,少一些惡意的陷害,才會多一些順利,多一些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