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國經曆了太多的事情,太多的考驗,似乎真的被“中國崩潰論”者們言中了。

在國內,年初的一場50年一遇的雪災與冰凍災害肆虐了大半個中國,交通運輸嚴重受阻、電力設施嚴重損毀、電煤供應告急、工廠企業大麵積停電,直接經濟損失達一千五百多億。盡管冰雪很快消融,但接踵而至的卻是更加嚴重的考驗。據有關機構估算,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可能達到5000-7000億元,影響今年四川省GDP增長率下降5個百分點,影響全國GDP增長率下降1個百分點。在國際,美國的次貸危機導致了一係列的後果,殃及全球經濟,美元貶值、國際油價飆升、3F危機突顯。在國內,由於國際國內諸多不利因素的作用,GDP增長率大幅回落,CPI居高不下,通脹壓力有增無減,人民幣的加快升值對中國的外貿出口企業的經營、產業結構調整都造成了影響,不少企業都因利潤受到嚴重壓縮而倒閉。中國進入了“最困難的一年”,中國經濟迎來了“拐點”。

那麼,世界不需要中國了嗎?回答是否定的。30年的改革開放,30年的經濟快速增長,已使中國成為一個有能力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國,那些傲慢的工業發達國家盡管對這位貴族俱樂部裏的新成員不服氣,但卻不得不對中國刮目相看,因為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已變得舉足輕重。下麵筆者摘取幾個來自媒體的小例子作為此論點的佐證:,美國總統布什8月30日在赴APEC前接受媒體采訪,他表示,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為美國和其他亞太地區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機遇。在亞太地區,美中關係不是“零和遊戲”,兩國都可以為促進地區貿易發展作出貢獻。他還說,中國正努力擴大內需,各國應“心存感激”;美國把中國的發展視為一個“積極的機遇”。(二)在2008年7月23日-27日的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論壇)上,國際金融研究所(IIF)負責人達拉拉稱,在全球經濟今日麵臨的挑戰麵前,G7可能已力不從心。“G7需要馬上擴充為G11,邀請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加入。我們需要讓中國坐到談判桌前,中國是緩和全球經濟不平衡的重要力量。”(三)德國前總理格哈德·施羅德也在近期撰文說明世界及德國為什麼需要中國的理由,他指出:“中國邁出了現代化的步伐,同時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得以保持穩定,這是過去一個世紀來最重大的文明成就之一;中國希望通過奧運會令世界承認她在現代化進程中所取得的成績。我們應當給予這個國家尊重。”(四)再說法國,新總統尼古拉·薩科齊為了彌補在藏獨問題上對中國人民感情的傷害,派前總理拉法蘭作為特使緩和關係,後者在中國邀請中國網友瀏覽他的中文博客。其中一篇用中文寫於2008年4月23日的文章,表露了他對中國友好的心聲,同時也代表了法國和法國人對中國的態度,其中有幾句話值得列舉一下:“中國的開放令全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國,也使中國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偉大的中國人民期待通過北京奧運會取得重大進步。他們更期望我們的友誼,而不是我們的說教。北京奧運會是中國與世界對話的成果。抵製便是中斷對話,便是用關閉的態度來回應中國開放的戰略。‘文化多元性’使中法兩個古老文明團結在一起,互相尊重以便更好地互相理解。”文章以一句口號式的話語結束:“世界和平需要中法友誼。”由此可見,盡管目前中國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些困難,但她在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地位不會改變,世界需要中國,法國同樣需要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