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榜樣修煉——跟著名人學情商(2)(1 / 3)

在從政生涯中,布什也是始終有著不錯的親民口碑:在他當州長時,他常常會在發表完畢業典禮致辭後站上一個小時,與每個畢業生握手;在社區招待會上,他會與前來看他的上百人一一交談;每當穿過賓館的廚房,穿過大樓的後門,他總會停下來與廚師、門衛和電梯工交談;在發生可怕的洪水、颶風、大火、恐怖襲擊之後,他會前去擁抱那些受災的人們,安慰他們,給他們帶來安全感。他總是麵帶著微笑,不停地與大家握手,久而久之便與民眾建立起親密的聯係,而見過他的人大都相信他的情感是發自肺腑的。

尤其是在“9·11事件”期間,布什的一些特質充分地得到展現,並成為贏得民眾支持的關鍵。在“9·11事件”之後,布什仍然是每天晚上9∶30到10∶00之間上床,早上5∶30起床,保持7個半小時的睡眠;仍然悠閑地吃午飯,每天在傍晚6時左右就離開橢圓形辦公室,然後在腳踏車上鍛煉一陣子;在星期五下午提前離開白宮,並仍然邀請朋友一起去戴維營進行長跑,而且幾乎每周都去一次;在周末,他仍然邀請朋友在白宮參加宴會;晚上則常常留出一些時間看書,並且往往與時事無關,有小說,也有曆史。他的這種安然和從容的氣質對周圍的人和普通民眾有著很強烈的暗示作用,讓他們感到一切都在控製之中,沒有什麼能夠影響美國的安定與繁榮,也正是有著這種自信和樂觀,民眾才會繼續快樂地購物,經濟才會迅速複蘇。

可以說,從人際交往的角度來看,布什就是一個很好的情商教程。因為他十分明白人是需要讚美、尊敬和重視的,他總是能夠團結許多別人所難以團結的人;盡管他身邊的人幾乎個個神通廣大,但他卻有辦法讓那些人俯首貼耳。所以,即使布什任職內搞出了很多爛攤子,可還有很多人是布什的鐵杆粉絲。

奧巴馬:“窮人代理人”的勝利

在我們這個卑劣虛偽、令人沮喪的時代,奧巴馬出色地運用優雅且振奮人心的文字,提出明智的充滿人文關懷的解決辦法,這確實使人心中充滿希望。

——《華盛頓郵報》

在人際關係方麵,情商高的人通常能夠善解人意,樂群利他,並善於建立和維護雙贏的人際關係。對此,奧巴馬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很多人談到奧巴馬贏得2008年大選時,總是對他充滿無限敬意和稱讚。畢竟在此之前,他的聲望與希拉裏、麥凱恩等人相比,明顯不在一個層次上。他們覺得奧巴馬實現了一個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夢想。於是,他們總是仰頭注視著這個瞬間崛起的黑人領袖,想從他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表情中探究出成功的終極秘訣。

其實,他以非洲裔和政壇新秀的身份,能夠從多位政壇老將的包圍中殺出來,或許可以說是得益於改變的理念,或許可以說是得益於布什政府糟糕政績的映襯,又或許可以說是得益於金融危機爆發所導致的民眾對共和黨人極度失望,但更可能是得益於他獨特的政治之路——“窮人代理人”之路。

在通往白宮的路上,奧巴馬與競爭對手最大的不同,除了他的身份,最重要的就是政策製定上的具體條款。奧巴馬一上台就打起“民生牌”,他把自己定位為最需要維護的“兄弟姐妹的守護神”。在他眼裏,窮困的人永遠最重要,他們是這個國家的中堅與支柱,有些甚至代表了國家的曆史和將來。所以,無論到了什麼時候,奧巴馬總會明確表示,低收入水平的人才是自己最需要關照的人。

不過,這並非隻是奧巴馬為大選造勢而采取的策略,其實一直以來,他也身體力行地在實現著自己的承諾。

大學畢業後,奧巴馬曾有兩年時間就職於高薪的華爾街谘詢公司,那時,他是一個標準意義上的資本主義精英,但令人意外的是,他迅速放棄了這條人生道路,選擇了服務公眾的人生規劃,隻身投入到芝加哥貧民社區,每天與最貧窮的黑人打交道,了解他們的疾苦,解決他們的疑難問題。在這裏,奧巴馬學會了傾聽,變得親民,與窮人產生了深刻的感情,下定決心要為他們“出頭”,逐漸由一個不諳世事的大學生成長為責任重大的社會工作者。盡管年薪不高,但奧巴馬始終認為這是他“曾受到的最好訓練”,他後來還把這段時間定性為一種“尋根式”的精神覺醒。而這裏的人們也不再把他當一個毛頭小子看,而是真正把他當知心人傾訴衷腸。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他,接受他。提起奧巴馬,人們會不約而同地說:

“哦,他是個不錯的小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