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非夢—張記書微篇小說精選18(1 / 1)

第六場電影看過之後

張 記 書

章一某成了海內外知名導演後,關注他的新聞媒體就越來越多。然而,章導演卻是個不願接受記者采訪的“孤僻”人。用他的話說,喜歡吃雞蛋的人,你就隻管吃就是了!為什麼偏要問是哪個母雞下的,還要問是怎麼下的呢?

所以,不少記者都吃了他的閉門羹。

忽一日,又一記者造訪。記者是個漂亮的小女子,又是第一次采訪這樣的大名人,她緊張得一個勁兒出虛汗,臉龐憋得像個下不出蛋的小母雞。或許因此,章導演動了惻隱之心,破格接待了她。

小女子立刻高興得手舞足蹈,擦一把臉上的汗水,一下子就提出了十多個問題。章導演思忖片刻,隻回答了她的第一個問題:你是什麼時候萌生當導演念頭的?

章導演出生在太行深處的一個小山村裏,從小就愛看電影。那時村裏極窮,一個勞動日才合八分錢,郵一封信,買了郵票,沒買信封信紙的錢。村裏掏錢演電影,那是天大的奢侈,三年五載難逢一次。偶爾,遇個什麼節日,公社挨村送電影,他就一個村趕一個村地看,一個電影看了十多遍,他都看不夠。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村裏死了老人開始放電影,死個人雖隻放一場,卻帶來了無限歡樂。一時間,人們把看電影寄托到死人身上。經常有人死還好,有時一年不死一個,社員們就一年看不上電影。

有一次,小章和小夥伴們背著書包去公社上高小,走到村頭,看到六個老頭、老婆在牆旮旯曬太陽,一個調皮學生就指著老人們數:“一場電影、兩場電影、三場電影……”

老人們聽出了孩子們的弦外之音,就紛紛掂著拐棍邊攆邊罵:“誰家的小兔崽子,還不趕快去上學,在這兒咒俺們死!”

小家夥們邊跑邊叫:“就是要看電影!”跑得沒影兒了,還甩出一句:“明天先看誰的?”

果然,第二天就有一位老人歸西,小家夥們就如願以償看了一場電影。

這一年的冬天特別冷,缺吃少穿的山村,就先後有三個老人去世。於是,村上就又演了三場電影。盡管是冰天雪地的,可小家夥們一個都不少,他們看得津津有味,甚至連電影主人公的台詞都記下了。

看完這三場電影,孩子們都明白,還剩下兩場電影哩!他們一個個在心裏問:是早看了好呢?還是晚看了好!

當又一個老人過世,正好他們去縣城考試,沒趕上看這場電影,一個個惋惜得要死要活。他們幼小的心靈裏就萌生了:如果我們也能拍電影該多好呀?!

第六場電影看得是章家家族一個八十歲老奶奶的。老奶奶過世正在春節間,她的死為村裏帶來了空前的歡樂。按村俗,老喪是喜喪,所以就演了卓別林的喜劇片。山村一下子成了歡樂的海洋。

餃子吃過,電影演罷,春節過完,日子似從高峰跌入深穀,山村寂寞得連狗都懶的叫一聲。歲月好象凝固了!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碗裏除了多了油花,又多了肉。然而,精神生活卻仍很貧乏,人們除了晚上男女那點事兒,什麼娛樂活動都沒有。山民們又一個個壯得牛似的,自然就沒人死亡。沒人死亡,就沒有電影看。

盡管山外日月如梭,但山裏仍然照射著沉重而緩慢的陽光。

說話小家夥們一個個長大了,他們要從初中升高中了。那年的考試作文題是:《我的誌願》。小章就第一次喊出了“長大了,我要當電影導演”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