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許可下幹點本職工作之外的什麼工作,似乎已成為當今經濟大潮中人的一種時尚。在今人的熱門話題中,免不了要有“炒更”,“兼職”,“第二職業”,“撈外快”什麼的。同事H先生雖捧的是鐵飯碗,卻有點像戰國時的蘇秦佩戴五國相印那樣,其公文包裏夾有好幾個公司的文件和公章。拿此公的話說就是,拿幾家的薪水不亦樂乎,體味著事業的成就感、人生充實感不亦樂乎。
多幹點什麼固然是好,問題是你幹不幹得了,能否受得住。另一位A君也學著給幾家公司打工,誰料月餘卻出現另一番光景:東奔西走苦中求,“衣帶漸寬人憔悴”,後來頭部不適,住醫院去了。據醫生說這是高血壓症,乃因“浮生難得半時閑”,精神高度緊張所致。此君家中賢妻良母無不憂心忡忡,長此以往,怎生了得?
人不是永動機。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一天24個小時總得工作、休息、娛樂有序有節地交替進行,“眼睛一睜,忙到熄燈”,那可是一種胡亂的活法。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了頭,那“白”就“白”在精神負荷太重。當今一些四五十歲的英華良才溘然早逝,恐怕隻緣於隻知辛勞而不知養身。故古人所雲,“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今人所論的“有勞有逸,勞逸結合”說的大抵是人的精力之保養。一個精力有限的人去兼“第二”、“第三”、“第四”之類的職,勢必影響第一職業,就連身體這個人生最寶貴的本錢也要白搭了上去呢。
然而倘若你的精力旺盛無比,則多幹些事情亦無妨。本埠亦文亦商亦政的名作家C,這陣競兼起好幾個董事長來,他說他感覺良好。一要撐燈熬夜伏案寫作,他宣布每兩年出一部書;二要經商,在諸多領域裏做一切法律允許做的生意,賺一切法律允許賺的錢。不少人為C君焦急,我說大可不必。他是幹得了才幹,幹不了絕不會去幹。
這陣子來,H君依然是麵色紅潤身輕體健,沒有半點“衣帶漸寬人憔悴”而上醫院什麼的光景。他有的是精力。“發展商品經濟,創辦經濟實體,這是接觸現代社會最激烈的生活的一種最佳方式。通過辦公司,我的生活更豐富了,又增加了新的內容,有了新的感受,我覺得自己更充實了。當然,我的書還要按期出版。”你看H他活得多瀟灑。
看來,在法律許可下幹本職工作之外的什麼工作,不能簡單地“一刀切”,得看你的精力狀況如何。倘若你是病老夫子,那可退避三舍;如果你壯如鐵塔精力超人,那就不妨多幹點你喜歡幹的,這對國家,社會無不有益,對自己也是一種充實和完善。
(19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