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窗集》係海南作家符江以生活和人生為題材,以論世知人為要旨的雜文、隨筆集。全書共分為《塵世雜俎》和《人生之河》兩卷,其中《塵世雜俎》是雜文卷,《人生之河》是敞文隨筆集。全書共收錄作者雜文隨筆186篇,計25萬多字。
《晨窗集》的作品小巧玲瓏,輕鬆活潑,取材廣泛,有對生活、工作、愛情、家庭的凡人瑣事的記述和娓談,有對跋涉人生的感慨和議論,有對生活寓物喻理的抒發。作品以靈動的筆觸直麵生活,勾勒人生,展示人生,探索人生,洞燭人生,集知識性、趣味性、哲理性、政論性於一體,是一部格局雖小卻有生活眉目,輕鬆活潑而有深刻雋永的人生隨感錄。
符江的雜文和隨筆我幾年前就讀過,但作為一本結集領略其全貌,還是在這次他將《晨窗集》交付出版社出版之前。盡管對他的作品風格並不陌生,但通讀全文,仍為他的雜文、隨筆、小品所顯示出的內容的豐富性,多方麵的知識性和健康的趣味性所吸引。我認為這是一部可親、可感、可讀的難得的雜文、隨筆、小品集。我想,作者是一位年輕的業餘作家,能將如此豐厚、適合各種年齡的精神食糧奉獻給讀者,更令人感到可喜。
作者在擔負繁重的本職工作之餘,以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和勤於筆耕的精神,敏於觀察,精於體驗,寫出一篇篇有棱角、有特色、有的放矢的短文,不僅在瓊島而且在省外引起了人們的注目,有相當好的反響,其“奧秘”何在?我認為,其答案似很普通,但要得其“普通”之真髓,其實是很不容易的。
符江的雜文、隨筆、小品內容之豐富是顯而易見的。舉凡社會問題、人生百味、事業甘辛、親情妙趣,無不涉獵;囊括中外古今成功之經驗、挫折之教訓,融大學問於寸幅間,盡成文章。廣闊而不窄狹,馳騁而不拘束,適五行八作之情感,集人生真義於一爐。既是豐富的,又是提煉的;既是散射的,又有凝集的思想閃光點。此是本集可讀“奧秘”之一。
符江為文篇幅大都不長,但多有較深厚的文化內涵。即使在說理性很強的文章中,其多方麵的知識如珠璣畢現。這裏,有人文科學方麵的,也有自然科學方麵的;有中國典籍中所載,也有民間傳說所聞;有域外名人軼事,也有文藝創作之箴言。但在以此說理時,又非生硬地掉書袋,或隨意羅列充塞其間。多能取之自然,用之精當,很少有臨時找書之感,看來是早在儲存,用時信手拈來,其可親可喜之“奧秘”正在此也。
符江的雜文、隨筆,很不習慣一味板著麵孔說話,而是以非常親切靈動的筆法,敘事說理。有時讀來如拉家常,卻又不是那樣平白無味;不乏機趣,或有諧謔,但都很健康,未流入淺俗,使人覺得行文說理皆與人為善、待人以誠。他有些短文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使人在輕鬆中受到情操的感染,意趣的熏陶。所以我覺得,從他的雜文、隨筆、小品中可以見出性情,這恐怕是一個難得的特色。以性情入雜文,入隨筆,而且又那麼鮮明可感,這不是形成個人特色的又一“奧秘”嗎?
綜觀他的這本集子,近二百篇短文中滲透著思想的結晶,知的廣博、情的真純。也許寫雜文、隨筆、小品文者得具有一些必備的要素,但我以為,可讀較易於達到,可感也尚有可觸摸的境界,但可親則非有一種厚厚心地不可。
談到風格,一般皆認為小說、詩歌、散文等有風格之謂,而在雜文、隨筆領域則很少有談及風格的。其實,雜文、隨筆亦不應隻是一種模式的“大路貨”。風格是一種境界,一種成熟的表現。符江繼《談笑風生》之後又寫出《晨窗集》,便很清晰地看出他的心路和筆路的軌跡,是沿著自然形成風格的創作道路而發展的。
當然,任何事物都很難要求絕對的完美,風格亦如是。甚至竊以為,如要求絕對的“完美”,也就取消了風格。以符江之文而言,他形成為自己所習慣以至所擅長的思路和筆路,形成自己的雜文隨筆風格是無可置疑的了。但是否因此而過於習慣過於順暢反會造成有時文路變化較少呢?我始終認為,一個有風格的作家,更應有意識地適當變化文路,以力避單一化。這對散文、隨筆、雜文等篇幅較為短小的文體尤為重要。而對於一個有風格的作家來說,完全不必擔心這種適當變化會影響既定風格,因為,萬變不離其宗。
相信,符江是有這種功力恰當把握、更臻成熟的。
1998年暮夏於京“妙悟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