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其所料,**哈赤在撫順休息還沒三天,就接到奏報說有一支明朝軍隊正朝著撫順城趕來,詳細了解後是廣寧總兵張承蔭領了三路兵馬要來奪回撫順。
太祖召見李永芳問道:“這張承蔭是個什麼人?”
李永芳回答:“張承蔭是一員猛將啊。”
太祖聽完踱著步子思索了一會兒,道:“既然是一員猛將,肯定不會投順我,與其等著被他攻城,不如先發製人為妙。”
太祖命城中大軍為兩麵,一麵嚴密守城,一麵發兵攻敵,出城攻敵的大軍出城外十餘裏,見明軍已不遠,放慢軍速行至前,兩軍相距一裏開外對峙,那張承蔭率領的大明軍也個個驍勇,人人酣戰,恰似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對峙從中午十分一直到傍晚,誰也沒有主動發起攻擊,也沒有一方主動退後。
忽然天色大暗,一陣怪異的大風從西北方向吹來,席卷著塵土沙石猛撲明軍,明軍將士被這怪風吹得迷眼嗆喉,正支持不住,接著又是幾股奇大的怪風狂飆,把那明軍的旗幟都卷飛了好幾十麵,這難道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所為?
滿洲軍見此天賜良機,精神格外抖擻,如泰山壓頂猛地朝明軍大仆過去,明軍防守招架不得,隻好後退,張承蔭雖然是一員猛將,無奈天不利他,且戰且退,退到山邊,正打算從山道處進去防守再說,山側突然襲來一支滿洲兵馬,大叫道:“滿洲貝勒多鐸在此,敵將還不快快下馬受降!”
這支滿洲兵馬來的太突然,張承蔭毫無防備,原來太祖見戰明軍不下,特派出多鐸率一支兵馬從側麵繞道後方夾擊明軍。
張承蔭腹背受敵,無心戀戰,隻好殺開一條血路,領兵逃出,逃出滿洲大軍圍攻之後,見前路天色紅暗,滾滾濃霧夾雜沙土揚天,分不清東南西北,擋住去路。滿洲軍又在後麵緊追。
張承蔭血性從胸而起,將手中戰刀橫在身前,對眾將士道:“天意如此,戰也是死,不戰也是死,不如跟他們拚了,就是戰死,也不失是大明的忠臣!”
這等豪邁,可親可佩啊。
於是率將士調轉回頭,要跟追來的滿洲軍你死我活的拚命。
那滿洲軍以為張承蔭隻顧逃命,不想又殺回頭,而且個個眼色血紅,想是早已把性命拋於腦後,不甚猝防,前頭的滿洲軍被明軍斬殺無數,硬是殺得後邊追擊的滿洲軍停馬不敢前行。
滿洲軍見明軍殺紅了眼舍命相搏,便稍許退後,停止追擊,擊鼓排行,滿洲軍排成方陣,陣內弓弩手萬箭齊發,箭如飛蝗,將那大明忠勇之士,全部射死,這才得勝班師回城。
可憐張承蔭眾將,為國盡忠,死而不朽。
這戰敗報傳到了北京城,神宗皇帝大驚,於是召見文武大臣們,生氣的說道:“荒唐,那愛新覺羅部反了?先前跟海西衛葉赫部過節,朕也不予追究,現在竟敢奪我撫順,殺我良將,朕豈能容他,你們說說,誰去領兵,給我滅了逆賊?”
群臣們商量半天,隻有大學士方從哲站出來,奏道:“聖上,臣保舉一人,此人姓楊名鎬,會帶兵,能打仗,定能勝任。
神宗皇帝見其他大臣們沒有舉薦,便準奏,立即召見楊鎬,賜他尚方寶劍,授兵部尚書,往任遼東經略。
這楊鎬是個什麼人物呢?楊鎬是河南商丘人,原來的官職是千都禦使,後來又當過朝鮮經略。萬曆二十五年的時候,倭寇進犯朝鮮,楊鎬奉命帶兵前去援助朝鮮,結果打了個大敗仗,卻用詭辯之詞弄個捷報欺騙朝廷。後來又派他扶遼東,他又亂殺邊民,被禦使參奏,革去官職。此次複用他任邊防,並不保險,但是神宗皇帝並不十分知情,群臣又保舉不出什麼賢才良將來,堂堂大明帝國,偏用了這麼一位欺君罔上的臣子,去當統兵的元帥,哪能有什麼好結果呢?
楊鎬此次被複用,得意洋洋,心想:先前不是有人參我嗎?我還不是複起了,而且升了官,受聖上重用,賜我尚方寶劍,我此去立下戰功,回來要你們這群參我陰我害我的賊人們好看,哈哈哈。
楊鎬一路上真是越想越得意。
到了遼東之後,楊鎬聞報沈陽南麵的清河堡,又被滿洲軍給奪了去,守將鄒儲賢,張旆統統戰死,副將陳大道,高炫逃回了遼東,拜見新任遼東經略楊鎬,楊鎬卻仗著生威,又是新官上任之火,請出尚方寶劍,把這二人斬首示眾了。逃將雖可殺,但死於楊鎬之手還是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