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張大帥的心病(1 / 2)

參戰派、反戰派;院方、府方;南方、北方鬧成一團,各路軍閥、各個政黨圍繞著參戰與否聲嘶力竭的對罵著,不過那位最好出風頭而又最好發議論的十三省督軍扛把子“辮帥此時卻在一旁不發一言,不做一事,所以繼幾次“徐州會議”之後徐州再次成為各方矚目的焦點。

爭論之中的府院兩方同時看上這個手握重兵的大老粗,黎大總統想:這個老粗是反對對德宣戰的,又是個不願擁護段內閣的,倘能把他拉到自己的陣線來,豈不是可壯聲威而寒段派之膽。黎大總統用以聯絡張勳的是李經羲,李是前清時代的雲貴總督,洪憲皇朝嵩山五友之一,最妙者蔡鍔和張勳都是他的老部下,所以洪憲將失敗時和督軍團倡亂幹政時,這位年將就木的老官僚竟從冷宮中變成了紅極一時的要角。

段總理也看中了張勳,想從他的身上找出絕處逢生的路線來。段總理估計張大帥有兩件事可引為同誌,第一痛恨國會,第二輕視總統。於是段總理派愛將徐樹錚秘密到徐州,請他借參戰問題予國會以致命之打擊。

俗話說“聰明反被聰明誤”,黎大總統與段總理兩人本來都是極看不起張勳的,但是當他們迫切需要外援的時候,就把這個怪物當作爭相拉攏的對象。他們對張勳同樣有一種錯誤的看法,以為張勳是一個不善於使用政治陰謀,不會玩弄兩麵手腕的爽直漢子,卻未曾想到這個老粗卻是以爽直的偽裝,隱藏了狡獪的本質。在黎、段兩人爭相拉攏的時候,張勳對黎說的是一套,對段說的是另外一套。他的目的是要利用黎逐段下台,然後利用督軍團逐黎而擁溥儀再登大位。所以當督軍團與黎因解散國會問題僵持不下的時候,他又電邀督軍團到徐州舉行第四次徐州會議。

五月下旬,在北京大鬧天宮的督軍團成員由北京掛專車直放徐州,盡管部分督軍中途就下車或轉道它方,但是參加第四次徐州會議仍然有倪嗣衝、張懷芝、王占元、趙侗、李厚基以其他省的督軍代表二十多人。開完會議之後,張大帥是又興奮又忐忑,喜的是大好機會擺在眼前,複辟成敗就在此一舉了,憂的是還是吃不準能否一舉成功。

“大帥,是下決心的時候了,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張勳的參謀長萬繩栻大聲的說道。這位萬參謀長的叔叔曾今有恩於張勳,所以張勳對這個參謀長一直以來都是言聽計從。

“繩栻,這個道理我也懂啊!”張勳歎了一口氣說道:“可是袁項城是何等的英雄,隻搞了八十三天就下台了!”

“大帥,袁項城稱帝失敗主要在失去兩個人,這兩個人都不支持他,他能不失敗嘛!”萬繩栻笑著說道。

“哪兩個人?”張勳轉著眼睛說道。

“在北方失去馮國璋,在南方失去陸榮廷,馮不肯支持帝製,陸則反對帝製。如果袁當時得到馮國璋的支持,北洋派就不會解體,袁也有足夠的力量對西南用兵,以武力統一中國,完成帝業。如果陸榮廷不在廣西舉兵反對帝製,蔡鍔所率的護****一定會被袁擊敗,反袁的力量將潰不成軍。”萬繩栻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可惜當時袁項城智者千慮,竟有一失,對馮對陸都存猜忌之心,使馮坐觀成敗,而陸站起來反對,袁的帝業遂告失敗。”

“恩,說的有些道理!”張勳點點頭憂慮的說道:“不過這兩人不支持袁項城,難道就一定會支持我們?”

“這個大帥放心,去年我就試探過陸榮廷,他對此事是一萬個讚成!”張勳的機要秘書潘博拍著胸脯說道。這個潘博是康有為的高足,其實陸榮廷當時根本就沒有對此發表意見,他就權當人家同意了。

“陸幹卿是我多年的老朋友,自然沒有問題,怕就怕馮國璋這個老東西不買我的賬,這一年可沒有少找我的麻煩!”張勳氣呼呼的說道,今年3月,陸榮廷從兩廣經徐州赴北京,張勳迎陸於車站,兩人是老朋友老同事,張勳堅持邀請陸榮廷赴帥府歡聚,張勳在宴會中向陸榮廷談起“民國不如清朝,共和製度不如君主政體”,以試探陸榮廷的態度,陸榮廷不置可否,所以張勳自己認為陸榮廷確不表示反對,隻是不便公開讚成複辟而已。後來陸榮廷入京後,曾往故宮謁見溥儀,外間且有陸榮廷獻女為妃的謠言,更使張勳相信已是同道人了。

“華帥是個胸無主見的人。不過善於謀己,如果大帥和北洋諸帥都主張複辟,華帥一人不會反對的。”潘博一邊說一邊拿出一封新到的書信對張勳等人說道:“這是剛剛收到南京方麵的書信,大帥一看便知。”

“給我念,看看華甫是如何說的。”張勳不耐煩的揮揮手說道,媽的老子要是識字還要你這個機要秘書幹什麼?

信寫得很長,又半文不白的,不過大體意思張勳還聽懂了,無非極力讚成複辟,且請張大帥大力主持所謂的“對策”,馮國璋表示自己願追隨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