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如流水一般,轉眼間,五日已經過去。
在這五日中,林峰把關於考試的經意策略都看了一遍,算是溫故而知新了,《尚書》《中庸》《孟子》等書中涉及的內容常識,林峰通通掃描了一遍。
林峰明白,天下大勢沿著既定的曆史發展,若自己還一事無成,那麼如何能改變曆史?最起碼,得在鄉試中拿到前三甲,放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三月二十八日早晨,煙雨蒙蒙,林峰、徐天、丁昊等南京國子監的學生迎來了屬於他們的縣試,第一次科舉叫童試或者縣試,童試分為三級,分別是由知縣主考的‘縣試’,由知府主考的‘府試’及由提督學政主考的‘院試’。
通過了縣試,接著參加府試,府試後麵就是院試,院試才是童試的結束。
考生的無論年齡大小,凡通過童試者,稱為‘童生’,過了童試並且中舉者,授予‘秀才’或者‘生員’的稱號,秀才屬於封建社會中有地位的人。
本來童試多在二月,但今年由於山東徐鴻儒叛亂,並且魏忠賢一再阻攔,硬是把原本在二月開考的童試拖到了四月。
林峰幾人從監舍內出來,往考場行去,考場就設置在南京國子監內,所以林峰等人算是占盡了地利,畢竟林峰他們本就是國子監的學生,心理上都占用很大優勢。
考場中大約有100多人,年齡大小不一,有的三十多歲,有的五十多歲,如林峰這樣的少年倒也不少,都衣著華麗,鮮衣怒馬,是有錢人家的子弟,至於那些年長的人,多是為了爭取到一個‘秀才’的名號,畢竟讀了一輩子書,竟然連區區秀才都拿不到,那是一件很丟人的事兒。如《範進中舉》中,範進屢次考試而不中,為鄉裏所瞧不起,範進嶽丈也是滿臉鄙視的看著範進,都因其沒有中舉…
因為金陵府比較特殊,既是大明王朝的陪都,又是府城,所以縣試、府試、院試均由主管教育的學政和國子監祭酒主持。
原本金陵陪都的學政是東林黨的人,前不久就遭閹黨的禍害,陷入牢獄之災中,這下好了,國子監祭酒方同成了名副其實的主考官。
別看方同對林峰很好,但是,方同在考試方麵,卻是鐵麵無私的,別想抄襲和翻書,抓到者,取消十年參加童試的資格,十年啊,人生有幾個十年?所以眾人倒是顯得中規中矩,不敢違背方同所說的。
“醜話老夫已經說在前頭,各位切莫犯了大錯,十年寒窗,可就一朝作廢咯。”開考前,方同拿著密封的試題站在台上道。
試卷發了下來,三張卷子,一張縣試的,一張府試的,一張院試的,當然,這些都不明說,隻是為了確保公平,所以金陵學子需要考三張試卷的題。
林峰定眼一看,第一張卷子上是八股文,第二張卷子考查的是詩賦,第三張卷子考查的是策論。
第一張卷子上以‘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為題,林峰以‘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破題,以‘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承題,闡述君子之道與小人之道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