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功過(1 / 2)

“明崇禎帝,生於公元1610年,父光宗朱常洛,母劉氏。崇禎為朱常洛第五子。是中國曆史上最為勤勉,同時也是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下麵就由我來講講崇禎皇帝的曆史吧。”

南京某大學曆史係大講堂上,文質彬彬,戴著鑲金邊眼鏡的曆史係導師曾全文用略帶低沉的聲音道:“首先我來講一講崇禎皇帝的生平,崇禎皇帝,名叫朱由檢,天啟皇帝的五弟,於1620年封信王,1625年,入住信王府,深受當朝皇帝天啟帝的信賴,留居京師。1627年明熹宗病逝於北京乾清宮,享年23歲,其膝下無子,特賜命五弟朱由檢即位。朱由檢即位後,不動神色的鏟除閹黨,平反冤獄,定逆案,下罪己詔,無不為天下萬民,實是一難得勤政愛民的好皇帝,可惜、可悲、可歎!”

說到這,他的聲音頓了頓,那清瘦的臉上露出一絲悲色:“1644年,由李自成所代表的大順政權攻破京城,崇禎帝無奈,惟有逼周後自殺,手刃袁妃、長女長平公主、幼女昭仁公主,後在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太監王承恩自縊跟隨。死前於藍色袍服上大書:‘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麵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裂,勿傷百姓一人。’至死方還記得天下萬民,實在是難得,難得啊。”

台下的學生聽他一個勁兒的誇崇禎,其中幾個刺頭不由起哄道:

“敢問導師,您和崇禎帝可有血緣關係?”

“導師,崇禎帝再怎麼愛民,還不是稀裏糊塗的把自己朱家的江山斷送了。”

“是哦,導師,崇禎那家夥太多疑了,一個個的大忠臣都哢嚓了,誰還來保他朱家的天下啊,想想袁崇煥、孫承宗、孫傳庭,他們幾人哪一個得到好下場?要知道他們幾人可是明末棟梁啊,國家棟梁都含冤而死,這還算明君?”

幾個刺頭對曾全文導師發難,台下的眾位同學大多抱著一副看好戲的樣子,畢竟曾全文導師在全國曆史研究中都算得上號,屬於鼎鼎有名的人物,他們大多是衝著曾全文的名頭來的。

曾全文微微一愣,接著淡然的笑了一笑,等幾個刺頭發難完了,他才微笑道:“這幾位同學問得好啊,待我一一為你解答。”

踱了幾步,兩手微微攤開,道:“首先,我來回答你們的第一個問題,我姓曾,據祖上記載,並沒有和朱家有什麼大的關係;其次,崇禎帝愛民如子,這是一個事實,他君臨天下十有七年,夙興夜寐,殫精竭力,但求治之心太切,責臣太驟,以致人心恐慌,言路斷絕,再加之所任非人,終成孤家寡人,至於煤山殉國,隨其死者唯一太監,可悲可泣。”

“另:他心細多疑,優柔寡斷,剛愎自用,不能做到虛懷納,這也是他的缺點,當年,他選派袁崇煥督師遼東,賜尚方寶劍,便宜行事,由此可知其知人善任,但多疑的性格卻讓大明痛失棟梁,袁崇煥冤死,孫元化、孫傳庭等肱骨之臣,或戰死,或殉國,偌大明朝灰灰湮滅,可悲可歎!”

說到這,他那消瘦的身軀竟然微微顫抖,顯得激動至極,他的眼睛中竟然流出一滴眼淚,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心處而已。

那幾個刺頭顯然也被他精彩的說辭打動,倒也沒出來打亂,而是問道:

“曾老師,我想問您一下,既然您也是對崇禎帝褒貶不一,那為什麼那麼感歎大明的興衰呢?”

曾全文導師語氣有些落寞,但卻有些激動的問道:“同學們,你們說說,大明朝亡後,是什麼朝代?其後又發生了什麼事兒?”

眾人一愣,不明白導師為什麼要問這麼小白的問題,隻要是稍微對曆史感興趣的人都知道,明亡清起,清後則為明國等近代史、現代史的內容。但還是異口同聲的回答道:“清朝!”

曾全文導師激動的揮手大聲道:“好好好,不錯,是清朝,同學們,你們應該記得,清軍入關後,燒殺搶掠,多少漢人屈死,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明史案,**等,不知有多少中原百姓冤死,遙想繁華揚州似錦,人口接近百萬,卻慘遭清軍屠戮,這不是稻草,而是近百萬的族人啊。”

深深的歎了口氣,他才落寞的歎道:“之後,中國卻步入了屈辱的近代史,一個又一個的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拐賣華人,一個又一個的恥辱卻接連發生,清政府卻勾結外族,共同鎮壓族人,這還能算是我中華的朝廷麼?還能算是我中華民族的保護神麼?不不不,這一切都不算,清政府入關,本就是一個錯,如果能阻止清軍入關,而崇禎帝又爭氣做一個不多疑的皇帝的話,曆史將改寫啊,日軍侵華,三千萬同胞的慘劇也許不會再發生,並且整個世界的格局將發生改變,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