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是從哪裏來的(1 / 1)

彗星是從哪裏來的

彗星的周期性

彗星是宇宙天體中一種流浪的天體,它不是經常能被我們所見到的天體。彗星的出現有一定的周期性。彗星分兩種:周期彗星和非周期彗星,不同周期彗星的周期不定,有的幾年回歸一次,有的幾十年回歸一次,有的上百年和上千年回歸一次,有些非周期彗星是永不回歸。

周期彗星運行軌跡大部分是橢圓形和拋物線狀;但非周期彗星軌跡是開放型雙曲線,這種運行軌道是受天體間萬有引力作用造成的。在行星的攝動下,一切的周期彗星都可能 變為非周期彗星,反之,有的非周期彗星也可變為周期彗星。

彗星的命運

假如彗星的壽命那樣短暫是事實,而且四分五裂是它們的命運,最後形成大量的宇宙塵埃,其結局就是消亡,那麼為何直至今日還有那麼多的彗星遨遊於天際呢?為何在太陽係形成至今的億萬年間的漫長歲月裏,彗星仍沒有消失完呢?

上述問題的解釋隻可能有兩種:一種,彗星形成與它消亡的速度是等同的;另一種,宇宙中的彗星無可計數,所以在46億年後的今天仍未消失完。但是第一種成立的可能性並不大,因為天文學家們直至現在也沒有發現彗星仍在形成的證據。

彗星的由來

彗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疑團,但它究竟從何而來呢?

有一種假說是荷蘭天文學家奧樂特提出來的。他推測在離太陽係很遠很遠的邊緣區,有一個彗星冷藏庫,也就是彗星雲。其中聚集著大量的彗核,估計彗星是從這裏來的。

據估計,彗星雲大約位於離太陽10萬億千米處。在那裏,大約有10000億顆彗星。

在眾多的彗星中,由於受某種力的影響,有少數彗星就能從太陽係邊緣跑到太陽係裏麵,成為我們看得到的彗星。

另一種假說則認 為,彗星本不是太陽係的成員,它們來自恒星際空間,在那裏,有許多塵埃和氣體混合的星雲,由於引力不穩定,它們被分解為許多小氣體塵埃團,凝結而成小晶粒,這些小晶粒聚合成彗核。

太陽在銀河係裏運行時,把這些小晶粒吸引到自己的周圍,變成了彗星。

也有的科學家說,彗星來自太陽係內,是天王星和海王星未能吸住的小星子,在大行星的引力下,小星子跑到了太陽係的邊緣,形成了一種彗星雲。關於彗星的身世,至今還是個謎。總而言之,有關彗星之謎還有待於科學家進一步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