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麵對成績,萊特兄弟沒有滿足,繼續對飛機進行改進,並在世界各地進行巡回表演,幫助各國培養飛行員,在全球推廣飛機的駕駛技術。後來經過許多人的努力,飛機終於可以作為一種交通工具在藍天上長期飛行了。萊特兄弟也成立了萊特公司。
1912年5月30日,威爾伯由於患了嚴重的傷寒不幸病逝,終年45歲。哥哥死後,奧維爾化悲痛為力量,繼續為人類航空事業的發展做著貢獻。1948年1月30日,77歲高齡的奧維爾因病與世長辭。雖然他們相繼去世了,但曆史不會忘記他們,世界人民不會忘記他們。他們將永載史冊!伽利爾摩·馬可尼
1874年4月25日,伽利爾摩·馬可尼出生於意大利的波羅尼亞。父親是一個牧場主,母親是英國愛爾蘭貴族的後代。馬可尼天資聰明,勤奮好學,尤其喜歡閱讀物理方麵的書籍資料。
中學畢業後,馬可尼考入博羅尼亞大學,在那裏遇到一位叫裏奇的教授,這是馬可尼一生的重要轉折點。裏奇教授正在熱情地研究和宣傳電磁波,這引起了馬可尼的極大興趣,他虛心向老師學習,很快達到了可以獨立實驗的水平。一個振奮人心的大膽設想在不到20歲的馬可尼心中萌生了:一定要用電磁波實現無需導線的通訊!
馬可尼首先在父親莊園的一座小樓上搞起了他的實驗。他經曆了無數次的實驗失敗,但都毫不氣餒,堅信自己的誌願一定會得以實現。
1894年注定是20歲的馬可尼生命中不同尋常的一年。一天,他在樓上放了一個小長桌作為他的實驗台,上麵擺一台簡陋的收報裝置,他在樓上一按電鈕,就從樓下的客廳裏傳來了一陣鈴聲,而樓上和樓下並沒有導線相連。這就是他第一次實驗的無線電信號傳送。第二年秋天,馬可尼把電磁波信號傳到了27公裏遠的地方,這更引起了他繼續研究的興趣。但是由於意大利政府的腐敗和社會的落後,使馬可尼的發明得不到重視。為了有充足的經費從事無線電研究,馬可尼於1896年來到了英國。英國人很快意識到馬可尼發明的意義,迅速授予他發明專利。6月2日,馬可尼將自己的專利品以25萬美元賣給了英國政府,並獲得了英國郵電總局的總工程師普利斯博士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1897年,他在倫敦成立了馬可尼電報公司,由英國政府代辦,馬可尼親自兼任董事長。第二年7月,馬可尼的無線電報裝置正式投入商業使用,第一次用無線電為愛爾蘭首都柏林《每日快報》報道了有關金斯湯賽船的情況。馬可尼無線電報的發明成功,使海上航行安全得到了保障。1899年3月3日,東凱旋號船被另一條船撞破,正在危難之時,許多地方都收到了呼救信號,很多船立即趕去搶救。
1901年12月12日,馬可尼首次完成了橫渡大西洋的無線電通信:美國能收到英國拍發的電訊!這一消息震驚了全世界,各地的報紙紛紛以大字標題刊出,尤其科學界更是興奮得發狂。馬可尼已創造了一個新的時代,無線電自此可以讓我們的消息隨時傳遞到全世界去,這一年馬可尼隻有27歲。
馬可尼發明的無線電報不久便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廣泛的應用,許多國家的海岸、要塞都建立了馬可尼式的無線電台,大多數的輪船也紛紛采用了他的無線電裝置。而且,他發明的無線電直接導致了廣播事業的誕生:世界上第一次正式廣播是1920年在英國開始的,接著美國和其他許多國家的無線電廣播事業,也都蓬勃發展了起來。無線電事業終於真正成了全球性的事業。
1937年7月,馬可尼因病去世,終年63歲。當時羅馬有上萬人參加了他的葬禮;英國本土所有郵局的無線電報和無線電話都沉默了兩分鍾,以表示對這位被譽為“無線電之父”的科學家的深切悼念。
馬可尼去世後,為了紀念他的偉大貢獻,國際海上無線電協會代表50多個國家,一致通過把馬可尼的生日4月25日這一天定為“世界海上無線電服務的馬可尼日”。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
1857年9月17日,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出生在俄國梁讚省伊山夫斯克村的小村莊,父親是一個守林人。他小時候對什麼都感興趣,什麼事情都想弄個明白。但不幸的是,9歲那年他患猩紅熱病,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幾乎完全喪失了聽覺。這使他不能繼續上學,隻能靠母親教他學一些簡單的知識。兩年後,母親又因病去世。但是,他絲毫也沒有氣餒,逆境培養了他頑強拚搏的意誌。從14歲開始,齊奧爾科夫斯基就利用父親僅有的幾本自然科學書籍,進行艱難而又刻苦的自學,把書本作為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和助手,漸漸地嚐到了掌握知識的樂趣。16歲時,強烈的求知欲促使他離開家鄉,去莫斯科尋找學習的機會。他上不起正規的學校,隻好住在一位貧苦的洗衣婦家中,每天早晨去魯勉柴夫斯基博物院的公共圖書館讀書。齊奧爾科夫斯基在圖書館裏像海綿吸水一樣,廢寢忘食地攻讀,在短短的3年時間裏,以驚人的毅力,先後自學了物理、數學、微積分、高等代數、解析幾何、球麵三角學,以及他最感興趣的航空科學,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大大開闊了他的視野,充實了他的大腦。
為了生計,他回到家鄉,參加了招收教師的考核,校長對他淵博的知識深表佩服,聘任他為縣初級技術學校的教師。他一邊教學,一邊還繼續堅持自學。他始終不忘小時候母親給他買的那個氫氣球,一撒手就飛上了天空。對,應當發明一種可以飛到大氣層外麵的飛行器。母親的氫氣球,成了鼓舞他大膽設想和忘我實驗的動力。於是他大膽設想了一種金屬飛船飛上藍天的情景,並寫成文章寄到莫斯科,這引起了著名物理學家斯托列夫的高度重視,特請他到莫斯科做了專場報告和講演。
正當齊奧爾科夫斯基從莫斯科回來的第二天,他的家遭到火災,圖書、儀器、模型和手稿全部化為灰燼。這突然的打擊,使他病了好長時間。但他堅忍不拔,病好後,又開始了新的奮鬥。有人說他是“瘋子”、“空想家”,齊奧爾科夫斯基毫不在意,他針鋒相對地回答說:“沒有瘋子的空想,是飛不上天空的!”他在研究金屬飛船時,同時進行了一係列的探索,從開始的思索、幻想、推想,到後來的科學計算,一步步推進一步步地走向了成功。1883年,他在《自由空間》一文中提出了宇宙飛船的設計方案。1895年出版了《關於地球與天空的夢想》。在研究飛船如何飛上天空的同時,他還注意到火箭問題,並著手對宇宙飛船的動力進行了研究。1896年他開始寫最重要的論文《用噴氣裝置探索宇宙空間》,論述了航天飛行中使用火箭發動機的理論問題,包括熱傳導、導航設備、空氣摩擦升溫和燃料等。1903年,完成了《利用火箭儀器研究宇宙空間》的論文,提出了著名的火箭運動的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這篇論文在火箭科學發展史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1929年發表的《火箭列車》的論文,又首次提出多級火箭的設想,後來還提出建立星際站的大膽設想。這些都對人類航天事業做出了奠基性的貢獻。為此,他被譽為“火箭之父”、“宇宙航行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