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段時光的生活,給他留下的烙印就是在氣質上他更加安靜、穩重了。
但這沒有阻止他在田野裏一邊勞動、一邊歌唱。
戰爭結束以後,全家人重返人家園。每當夜晚來臨,他父親就會拉著帕瓦羅蒂的手,一起在教堂裏唱詩班唱晚禱曲。
那時候,有一次,帕瓦羅蒂替代一個生病的男孩唱童聲高音部,這便有了平生第一次單獨麵對公眾獨唱的機會。
由於這個偶然的機遇,年僅9歲的小帕瓦羅蒂對唱歌更入迷了。後來,12歲時,他去歌劇院聽貝尼亞米諾·吉利的演唱會的時候說:“他的歌聲我很熟悉,他的唱片被父親反複播放得太多而損壞了,我想更近一些看見他,尤其是聽他演唱。”
他整整一個小時沉浸在吉利的歌唱聲中,然後從觀眾席中跑向前,撲入他的懷中。
吉利是第一個決定帕瓦羅蒂命運的人。
當時,帕瓦羅蒂對他說:“我長大也要成為歌唱家!”
而吉利的回答充滿愛心,他說:“好樣的!”但又補充說:“你得刻苦練習,你應該明白,每次唱歌都是新的開始,你決不能停止學習!”
小帕瓦羅蒂睜著大眼望著吉利:“你學了多少年?”
吉利回答說:“你聽得出我正在學習。今天的任務剛剛完成,但學要繼續學習,你明白嗎?”
後來,帕瓦羅蒂成名之後回憶這次回見時說:“我無法告訴你他給我留下了多麼深的印象以及影響。他聞名於世,一直被公認是一位偉大的歌唱家,然而,他仍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演唱藝術,甚至我現在希望自己也同他一樣。”
而作為一個小男孩,能和當時聞名與世的大歌唱家談話,那位大歌唱家又這麼認真地和他說話,這和小個小男孩身上的氣質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這個小男孩,年紀雖小,但顯得穩重、誠實。
這一點使得大歌唱家吉利覺得他是認真的、有前途的,於是,他鼓勵了他。
這個小男孩以後的成長,也一直得益於他的這種能讓人信任和喜愛的粘液質的氣質。
1966年,帕瓦羅蒂在斯卡拉歌劇院演唱貝利尼的歌劇《卡普萊特與蒙塔圭斯》中的泰巴爾多的角色之後,就表示:“我再也不演唱劇中邪惡人物的角色了。”這表明一個情況,就是:帕瓦羅蒂在舞台上與在現實生活中截然不同,舞台上是個多血質的人,或是個膽汁的人,或是個抑鬱質的人時候,生活中的他,卻永遠是粘液質的人。
從12歲那年和吉利有了那次見麵以後,他開始以虔誠、神聖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歌唱,而且煞有介事地說:“你可以一直最大限度地去熱愛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職業,從中可以得到鍛煉。”
成名以後,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位總是麵帶微笑、充滿快樂的歌唱家,儼然像個修道院的修道士,像一位為了一項重要賽事而永不停止訓練的運動員,安靜、穩重、沉默少語、注意力不肯轉移。
由此看來,他的青少年時代,是曆盡了波折的。他的成功,實在不易。他的成功,應該說,曆盡了艱苦。
他的粘液質氣質,使他具有堅強的意誌,不屈不撓的精神。
當然也曾使他猶豫、使他膽小,使他一度沒有以歌唱事業為目標。但是,畢竟,最後他走上了一條輝煌的道路。
帕瓦羅蒂的第一次正式演出是1961年4月29日在雷焦埃米利亞公眾劇院出演歌劇《藝術家的生涯》,他在劇中演唱魯道夫的角色,這是最適合他表演的角色之一。帕瓦羅蒂因此嶄露頭角,引起眾多評論家的注意,從此開始了歌唱生涯。
那年,4月30日的《雷焦報》上,在那次演唱會之後,音樂評論家這麼評論他:“男高音帕瓦羅蒂的歌聲優美動聽、柔和圓潤、生動逼真,而且嗓音異常洪亮,音域極其寬廣,就像是一個聲音機器,他大概是同行裏最受人們喜愛的藝術家。”
之後,各種讚譽之詞就接踵而來了。
他最早都是在一些小型音樂會上演唱。在這些地方演唱,他不索取報酬。
在這個方麵,他也顯示了一個粘液質人的深謀遠慮。因為,他不索取報酬,是自己對自己的抗拒誘惑的考驗。
他的這種氣質,也使得他能得到別人得不到的友誼。
帕瓦羅蒂的成長曆程和成功道路,無不體現出一個粘液質氣質的人的成功之路。他的身邊的親人們、朋友們,以及他的妻子,都可以證明,他的粘液質氣質,給他的成功帶來了什麼和使他失去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