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一五年,二月!
往前推算,大概幾千年的光景,也是這個時間段,這個季節吧。
據新地域現有資料的記載,幾千年前的那個時候,夜幕降臨之前。
在這片新地域上,存在著一個被稱為舊文明的新工業世界(當然在往前推演或甚至更早的時期,還有更多的文明出現在這片地域中,其中就包括文獻中提到的冷兵器時代和熱兵器時代)。
它的科技和技術,在當時可謂達到了無可企及的發達地步。
具體是怎麼樣的,卻無法描述也不好想象,因為一場大災變,導致新工業世界全麵的崩潰,進而並沒能留下多少有文獻、地標之類的有參考價值的東西。
但,如果真要深究,要有個模糊的概念的話,可能會用上一個不恰當的對比來凸顯。
拿熱兵器時代來說,和新工業世界相比較,熱兵器時代隻能被定為工業時代的雛形,工業世界的一個開端而已。
新工業世界是在工業世界這個基礎上,完美成長的世界。
是已經超越工業世界好幾個層麵的世界,是讓熱兵器時代所有科技都晦暗的時代,是人們幻想所得以實現的智能世界。
在達到這個至高點之後,也就是五零零零年二月的那個晚上,一場毫無征兆的大災變隨之而來。
所謂的強大技術,新科技化智能工業世界,在那場災難麵前毫無抵抗力,號稱新工業世界的“肌肉”——因為人口問題,新工業世界利用電磁力懸浮於空中的,提供居住的新型材料建築,更像是豆腐渣一樣的脆弱,一夜間頹然傾覆。
災難波及整片地域,直接導致了新工業世界的崩潰。而他們所依仗信賴的高科技,完全派不上用場或根本來不及用上.
這場災難來的太快,地殼運動,板塊變化,所有的東西全部變了,或者正在變化。人們第一次感覺到在這樣的大災難麵前,所有的對抗竟然都是那麼的蒼白無力。
放眼望去,滿目瘡痍,烏煙四起,卻又無可奈何,接下來的時間,或許等待他們的似乎隻剩下了死亡。
到災變後的第二個千年末,也就是六九九九年。地殼開始穩固,新地域的大環境也慢慢趨於穩定,眼前的一切看著都像是新生的一樣。
不再有盲目瘡痍,不再烏煙瘴氣,放眼看去,風輕而雲淡,水碧且山青。同時,看起來再沒有了任何的舊世界的“胎記”。
冥冥中,它似乎少了很多新工業世界的東西,但也多了很多很多屬於它現在的東西。
這些東西是什麼?暫時沒辦法去考究,因為地域太大了,因為不在幸存下來的人的認知範圍內。
就這樣,在痛恨懺悔新工業世界的種種導致的災變,和對未來的驚恐中,各種族磕磕絆絆的走進大災變後的第三個千年裏。
他們痛恨厭惡新工業世界的任何技術,所有的觀點都認為不應該在走新工業世界的老路。
不過從新工業時期過度過來的他們,卻早已經習慣和依賴於科技和智能帶來的助力或者外力。
決定摒棄新工業世界的東西,沒了這些助力,自身肉體的脆弱性就凸顯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