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的各種情欲中,有一種最為惑人心智,這就是嫉妒。這種感情能激發出強烈的欲望,創造出一種虛幻的意象,而且還會蠱惑人的心靈。
在《聖經》中把“嫉妒”叫做一種“凶眼”,而占星術士則把它稱做一顆“災星”。關於上麵的那些記載,我們不難明白,嫉妒能把凶險和災難投射到它的眼光所注目的地方。嫉妒俗稱“紅眼病”,是對別人的優勢以心懷不滿為特征的一種不悅、自慚、怨恨、惱怒甚至帶有破壞性的負感情。事實上,無數的事例證明了,當嫉妒之毒眼傷人最狠之時,正是那被嫉妒之人最為春風得意之時。
其實嫉妒並不會給你造成傷害,假如你足夠明智的話。換個角度來看到嫉妒帶給你的麻煩,你會發現,它恰恰從另外的一方麵證明了你高人一等的優勢。而且提醒你——自己是最優秀的。
反之,如果你聽任這種嫉妒的有害情緒傳染到自己的身上,那麼必定不會得到什麼好的結果。古往今來,無論是貧民百姓還是帝王將相,因嫉妒導致傷人害己、骨肉相殘、家破人亡甚至亡國喪權的事例不在少數。三國時期的東吳大將周瑜忌諸葛亮之才,千方百計要害死諸葛亮,結果自己被活活氣死,死時還仰天長歎“既生瑜,何生亮”,實在可悲!
嫉妒,其實是人生賜予我們的一本教科書。如果你從另外的一角度出發,那麼就會發現,這本教科書會讓自己學會很多的東西。真正有本事的人,是絕對不怕嫉妒的。反而可以從嫉妒中獲得很多有益的東西,讓自己有更大的收獲。
法國科幻小說家凡爾納,奇想聯翩,飲譽海內,被人稱為“科學幻想之父”。凡爾納從1848年開始,進行了短篇小說的創作,他的小說以冒險幻想類的為主,其中一本《在已知未知的世界中奇異的漫遊》成為了他的成名作。他的代表作有《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裏》、《神秘島》等,這些作品奠定了他在文學界和科學界的地位,同時也引起了法國科學院那些人的嫉妒。
在那些法國科學院的人看來,凡爾納雖然是個寫作方麵的天才,而且小說又寫得如此出色,但是卻不配擁有法國科學院院士的頭銜。這些人對於凡爾納是如此之嫉妒,還用了種種謠言來中傷他,用流言蜚語來擋住他邁進法國科學院的大門。
但是凡爾納卻並以為意,一心進行自己的創作。在他看來,和那些嫉妒自己的人聯係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更沒有必要在他們的身上浪費自己的時間,他們的語言自己也不必去理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搞好自己的創作就行了。這些人的嫉妒,恰好說明了自己的優秀,於是,他的信心更充足了,接下來,他開始了勤奮的創作。他在奮鬥的過程中以讀書為樂,他不僅十分欣賞作家雨果,而且還認真讀了他的作品,從中汲取文學的營養。他不停地寫作,經常上圖書館查閱資料,以至於對學術團體的人對於他書中所列的數字,都要用幾個星期的時間去推算,可見他的小說科學性是多麼嚴謹。而且,他為了對付科學院那些人的攻擊,對於自己作品中的問題極為嚴謹,為了得到準確的數據和正確的理論,凡爾納還學習了許多其他學科的知識,比如說數學、地理、物理和化學等等。就這樣,他寫出了《汽球上的五星期》、《地心遊記》、《機器島》《飄逝的半島》等20多部長篇科幻曆險小說,成為了世界上非常偉大的一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