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5
巧發求救信號
18世紀,法國生物學家葉布爾乘船去澳洲大陸考察,不料在太平洋遇上了強烈風暴,船被衝到礁石上,被撞得粉碎。
葉布爾幸好抓到了一塊木板,在海上隨波漂流好久,終於漂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
當時正值深秋,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葉布爾躺在陽光下休息一陣,體力漸漸恢複了。
他起來後仔細看了一下這個小島。島上隻有少量的樹木和遍地枯草,既無淡水,也沒可以食用的植物。葉布爾著急起來:必須趕快離開這裏,否則會被餓死。
於是,他守在海邊,一看到遠處海麵上有船駛過,就站起來拚命呼喊、招手,可是因為離得太遠,沒人注意到他。他急得一時沒了主意。
他感到自己有點餓了,他在身上摸索著,想找一點吃的東西,卻發現身上藏了一隻高倍放大鏡!
瞧著那高倍放大鏡,他不由高興起來。他用高倍放大鏡,把太陽光聚集在枯草上,不一會,就把枯草點燃了,濃煙伴著火苗在荒島上特別引人注意。
不久,他的求救信號,就引起了海員的注意。
葉布爾終於得救了。徐文長竿上取物
徐文長是明代文學家、書畫家,從小就是一個聰明機靈的孩子。
有一年春天,伯父想考考孩子們。他拿出兩桶水,對孩子們說,無論誰能從一座又矮又軟的小橋上把兩桶水拿到河對岸去,他就給孩子們發獎品。水桶很沉,孩子們都被難住了。
徐文長說:“讓我來試試!”他先把一桶水放到水裏試一試,見木桶沒有沉下去,就找來兩根繩子,把兩桶水放在水麵上牽著,邊牽邊走,輕輕巧巧地從橋上走到了河對麵。
見徐文長過了橋,伯父一邊點頭稱讚,一邊把準備好的獎品取了出來。孩子們一看,獎品綁在一根長長的竹竿子上。伯父說:“要拿到獎品,得滿足我的兩個條件:第一不能把竹竿橫放下來,第二不能墊著凳子。”竹竿很長,孩子們怎麼跳也摸不到禮物,都泄氣地坐下來,用期待的眼光看著徐文長。
徐文長仔細打量了一下長竹竿,想了想就走了過去,從伯父手中接過了竹竿。他把竹竿拿到一口水井旁,然後把竹竿豎直,慢慢地從井口放了下去。很快,竹竿的頂部就和自己的身子一樣高了,徐文長就把禮物從竿頭上取了下來。孩子們都歡呼起來。
伯父見了,點頭說:“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有出息。”唐伯虎賞花
明代才子祝枝山喜歡賞花,在他的家裏就有一個很大很漂亮的花園。春天到來時,園中牡丹盛開,五色俱全。有一天,祝枝山邀了許多好友前來賞花,並且要大家從各色牡丹花中各選一株,然後評點花中之魁。一時間,眾說紛紜,有的說紅的,有的說紫的,有的說黃的。可是,隻有唐伯虎笑而不言。大家都知道他是評花高手,要他發表高見。唐伯虎微微一笑說:“百無一是。”大家聽了很愕然,都認為唐伯虎過於狂妄,出言不遜,在這姹紫嫣紅之中竟沒有一株他看得上眼的牡丹花。但隻有主人祝枝山聽了恍然大悟說:“高見!高見!花中百無一是。”
聰明的讀者,唐伯虎與祝枝山之言是一個謎,你能揭開這個謎嗎?
謎底:白(牡丹)。克裏斯蒂的推理
寫過許多著名推理小說的英國女作家阿加莎·克裏斯蒂伴隨著大偵探波洛的名字和她的小說一同走進世界人民的心裏。
一天夜裏,女作家遇見了真正的強盜,在回家的路上,一把尖刀從陰影中閃出來,一個麵目猙獰的高大強盜向她命令道:“摘下耳環!”
克裏斯蒂並不驚慌,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沒有錢包,隻有價值很貴的耳環和很便宜的項鏈,這是強盜的目標,可是耳環太顯眼了,如果讓強盜隻搶走項鏈,放棄耳環,那就再好不過了。在這簡短而迅速的推理之後,她忽然有了辦法,巧妙地使了兩個小把戲,強盜果然上當,放棄了耳環,搶了項鏈後就飛奔而逃。
你猜,克裏斯蒂這兩個小把戲是怎麼演的呢?
謎底:她的小把戲是:首先表示耳環不重要,扔在地上,然後假裝很怕強盜搶項鏈,用手捂著脖子,急忙想走。強盜顧不上探耳環,上前攔住她,搶了項鏈就逃。何玄通巧辯白勝
《水滸傳》第71回有這樣一個故事說道士何玄通在通過對天書的辨認後,便按照無罡、地煞將梁山一百單八將排列了座次。白日鼠白勝被排在地煞的倒數第三位。白勝對此十分不滿,便埋伏在何玄通下山的必經之路上,想教訓教訓他。當何玄通領了賞銀,興衝衝下山的時候,白勝突然擋住了他的去路,喝道:“大膽妖道,竟敢故弄玄虛,冒充識得天書,把我排在地煞的倒數第三位。我倒問問你,現在我靠的是什麼樹?答對了,放你過去,答錯了你跟我去聚義廳認錯,說你根本不識天書!”
白勝靠的是棵李樹,但何玄通根本不識樹。怎麼辦?他腦子一轉,答道:“柏樹。”
“好個道士,竟敢信口雌黃?”白勝大吼一聲,拔起樹,高高舉起,就要向道士砸去。何玄通立刻道:“將軍,請原諒我的直言,這是李樹。”白勝氣憤地把李樹扔到一旁,當胸揪住道士:“你剛才說是柏樹,現在又說是李樹,這不是有意在戲弄我嗎?”
何玄通道:“將軍息怒,聽我講來……”
聽完道士一習話,滿腔怒氣的白勝竟拿道士無辦法,隻好放何玄通下山。
你知道何玄通是如何說服白日鼠白勝的嗎?
謎底:何道士說:“剛才白將軍倚在樹旁,白邊木豈不是“柏”嗎?故貧道說是柏樹。後來將軍舉樹欲打貧道,將軍號白日鼠,按地支鼠屬子,木下子不是一個‘李’字嗎?故先說柏樹,後說李樹。”唐伯虎為女賣身
才子唐寅少年英俊,才氣逼人。一次,他到虎丘山遊玩,巧遇跟隨華太師夫人到雲岩寺進香的丫環秋香。秋香美貌聰慧,唐寅一眼望去,疑為仙女下凡,十分喜歡,想娶她為妻。於是,唐寅一路尾隨,跟到太師府前,秋香和眾人一起進府去了。侯門一入深似海,怎麼才能再見秋香,當麵向她表明心跡呢?唐寅毅然裝扮成一個窮困潦倒的讀書人,賣身到華府當書僮。華老太師見他相貌不俗,便讓他寫下賣身文書。唐伯虎拿起筆來,一揮而就:
“我名唐寅,蘇州人,為了家貧,賣身當書僮。秋天起在書房聽眾使喚,香燃掃地,磨墨提水,一切從頭做起。”
聰明的唐伯虎將他到華府的目的以四個字的形式暗藏在這份賣身文書中。聰明的讀者你知道這四個字是什麼嗎?不妨找找看。
謎底:我為秋香。巧改對聯
從前,有一位大官的兒子中了進士,大官心中暗自得意,故題聯一首張貼於大門之上。
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
老入官,少入官,老少皆入官。
因為他平日仗勢欺人,左鄰右舍對他早恨之入骨,夜裏便有人悄悄把這副對聯的上下聯各改了一個字。
第二天,來往行人看了他家門口的對聯,都捧腹大笑。大官聞聲出來,一看被改後的對聯,頓時氣得臉色發青。原來這幾筆一改,這副誇耀門楣的對聯已變得晦氣之極了。
大家想想看,如何通過將對聯的上下聯各改一字來達到使這副對聯前後大相迥異的目的呢?
謎底:“士”改成“土”,“官”改成“棺”。攔車考孔子
大學者孔夫子學富五車,才高八鬥,喜歡周遊列國。有一天他來到了燕國。進城門不多遠,就見一少年攔住馬車說:“我叫項橐(tuó),聽說孔老先生很有學問,特攔路求教。”
孔夫子笑著說:“小孩兒,你遇到什麼難題啦?”
項橐立即問道:“什麼水沒有魚?什麼火沒有煙?什麼樹沒有葉?什麼花沒有枝?”
孔夫子聽後說:“江河湖海,什麼水裏都有魚;不管柴草燈燭,什麼火都有煙;至於植物,沒有葉不能成樹,沒有枝難於開花。”
項橐晃著腦袋直喊:“不對!”接著說出以上四物。
孔夫子道:“後生可畏啊,老夫拜你為師!”
你知道項橐說的是哪四物嗎?
謎底:井水沒有魚,螢火沒有煙,枯樹沒有葉,雪花沒有枝。帶蟬赴考
封建社會時,盛行科舉考試。一次,一個生員入考場時,將一隻鳴蟬放在頭上,紮在儒巾之中,考試時,蟬在儒巾內鳴叫,在座考生十分驚奇,都覺得有趣,無不大笑。
主考官聞笑聲而來,問清緣由,把這生員叫到前麵,準備按犯規論處,逐出考場。生員大喊冤枉說:“我入場時被父親叫住,硬將蟬放在巾內,這蟬爬跳鳴叫、令人難忍,隻是父命難違,不敢扔掉!”
主考民大怒道:“考試帶蟬入場,是什麼道理!”
生員怯生生地回答:“父親不過想取個吉利,讓我考好。”
主考官追問是怎麼個吉利法,生員說出一個詞,主考官聽了大笑不止。
你猜猜,生員的父親想取個什麼吉利詞呢?
謎底:蟬在頭上叫,取“頭鳴”(名)之意。佛印和尚解謎
宋朝有個大詩人叫蘇東坡,才氣逼人。他和他的好朋友佛印和尚都喜歡遊覽山水,題詩作賦。
一天,東坡到一勝地遊覽,玩得興濃,便在牆壁上題了“蟲二”兩字。眾遊客見了非常奇怪,都不知道說的是什麼,於是他們一起向蘇東坡求教。可是他竟笑而不答,匆匆離去。
次日,蘇東坡好友佛印和尚亦遊到此,有個認識他的人,便上前指著牆壁問他是什麼意思。佛印看罷,略思片刻便巧破其謎。並說:“東坡兄知道我今天來遊此地,故意布下這道謎語來給我猜的。”
親愛的讀者,你能猜出這兩字的意思嗎?
謎底:風月無邊。鄭板橋猜謎借物
清朝有個名叫鄭板橋的學士精於繪畫,天賦頗高。但在他沒出名前,他曾以賣畫為生。
一天,鄭板橋在揚州街上賣畫,遇上大雨,隻好暫時到附近一個朋友家裏去避雨。
雨越下越大,絲毫沒有要停的跡象,朋友便招待他吃了午飯。飯後,雨還不停,朋友笑道:“我出一謎,你如能猜著,便把它送給你,謎麵是:
全身皮包骨頭,終生精神抖擻,
樂與遊子做伴,敢和蒼天打鬥。
鄭板橋笑著說:“我現在正需要它,快把它給我吧!”
小朋友,你知道鄭板橋需要是什麼嗎?
謎底:傘。孔夫子與采桑娘
孔子帶著弟子子貢、子路去陳國時,曾在路上遇見一位采桑姑娘。孔子見姑娘采桑,詩興大發,隨口吟道:“南枝窈窕北枝長。”采桑姑娘隨即應道:“夫子行陳必絕糧。九曲明珠穿不過,回來問我采桑娘。”孔子不解采桑姑娘的用意,便帶著兩位弟子繼續趕路去了。
不料,孔子到陳,竟被采桑姑娘的話說中了,一是絕了糧,沒吃的,二是陳國國君拿出一顆九曲明珠,讓孔子用線穿過去。明珠九曲,要想把線穿過去,難住了孔子。他憶起了采桑姑娘的詩:“九曲明珠穿不過,回來問我采桑娘。”便派子貢回去找她請教。
因為當時並未問采桑女的姓名和住址,子貢隻好回到遇見她的地方去尋找。但是,采桑女並不在林中。子貢來來回回地找,隻看見桑樹中間依次間隔二尺遠的地方分別堆了四個土堆。“這分開堆著的4堆土是什麼意思呢?莫非它們是采桑姑娘對我的某種暗示!”子貢想。
子貢想的不錯,這桑樹之中分開堆著的4堆土,正是采桑女留下的,其中暗含著她的姓名。子貢猜出了她的姓名後,終於找到她,並請教了用線穿過九曲明珠的辦法。
那麼,這位聰明的采桑女的姓名你猜到了嗎?
謎底:這位采桑姑娘名叫杜三娘。桑就是木,桑旁堆一堆土,是“杜”字。旁邊的另三堆土暗喻她叫三娘。對詩猜謎
小機靈進了書房,向字謎大師行了一禮,然後念了四句含謎詩:
十字門前一頭牛,
—人抬著彎木頭,
未曾進門先開口,
闔宮女子緊蓋頭。
字謎大師立即猜中了小機靈說的是四個字的含謎詩。他也用詩回答客人:
言對青山不是青,
二人土上在談心,
三人騎頭無角鬥,
草木叢中站一人,
小機靈連聲說:“多謝大師!”
請問,小機靈和字謎大師念的含謎詩都講了些什麼?
謎底:小機靈說:“特來請安!”
字謎大師說:“請坐奉茶。”送給老師的節日禮物
春節到了,大夥兒帶著禮物去看望小學時代的老師。當運動員的學生送的是一件體育用品“兩個傷兵”;當農技師的學生送上的是他所培育的經濟作物“襲人之子”;現在已是書法家的學生送上一幅書法作品,寫的是一篇古文“學徒期滿表決心”;成了翻譯家的學生送了一本外國文學作品“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老師非常高興地收下了學生所贈的禮物,並祝賀他們成功。
朋友,你知道這是些什麼禮物嗎?其中古文和外國作品的真正題目是什麼?
謎底:乒乓,花生(襲人姓花),《出師表》,《在人間》。諧音巧記圓周率
很久以前,有一所學校我坐落在雲南某山之麓,校內的一位教書先生和山中寺廟的一位和尚相交甚好,兩人常聚在一起喝酒聊天,談天說地。為了穩住學生在他不在時亂跑,就每天布置一些枯燥的練習,這天他讓學生背圓周率,而且要背到小數點後22位數字。這下學生犯難了,背不下來可要挨板子,先生心安理得地去與和尚飲酒去了,學生們左背右背也背不全。有位聰明的學生將背圓周率的苦差事與先生上山喝酒的樂事聯係起來,編了個順口溜:“山巔一寺一壺酒,爾樂苦煞吾,把酒吃,酒殺爾,殺不死,樂爾樂!”這下同學們很快背得爛熟,先生回來後聽了又氣又無奈,最終竟一改往日不負責任的態度了。
讀者朋友,你能根據這個順口溜寫出小數點後22位數字的圓周率嗎?
謎底:這是圓周率,到二十二位,即3.1415926535897932384626。添字得驢
三國時期,蜀國的丞相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在吳國做官。
有一次,吳王孫權舉行宴會,諸葛瑾帶著小兒子諸葛洛也來參加了。
孫權喝了一會酒,有些醉意。他望著諸葛瑾長長的臉,忽然想借此嘲笑他一下,就悄悄囑咐了身邊的人幾句。
一會兒,內官牽了一頭驢來,孫權笑眯眯地從座位上站起來,走到驢跟前,從內官手裏接過一支毛筆,在驢臉上寫了四個字:“諸葛子瑜(“子瑜”是諸葛亮的字)。
見了這四個字,滿朝文武無不捧腹大笑。隻有諸葛謹父子,默不作聲。
諸葛洛見大夥取笑他父親,心裏很生氣。他不聲不響地拿起了筆,在“諸葛子瑜”下麵添上了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