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春意/文
“川貴人辣不怕,湖南人不怕辣,全州人怕不辣”這句話原本是說這幾個地方的人愛吃辣椒的程度,但也從中能看出全州人吃辣椒的厲害,而這句全州人的“怕不辣”恰恰反映在廣西全州縣生活了45年的作家韋健華微型小說作品的風格。
上個世紀80年代許多報刊上都開辟有“小辣椒”、“紅辣椒”、“辣椒”、“朝天椒”之類的欄目,專門發表針砭時弊、揭露醜陋的微型小說和小品文。這些微型小說和小品文對社會的一些不良現象與官場腐敗進行了辛辣諷刺,常常以區區幾百字或一千多字就將人物的嘴臉揭露得淋漓盡致、描繪得惟妙惟肖。在人的思想剛解禁、人們生活節奏開始加快的80年代,這類作品異常受歡迎。微型小說作為這個時代開始興起的新興文體,辛辣諷刺和大膽揭露也是當時微型小說的一種主要風格,當時相當數量的微型小說就是這類辛辣諷刺、大膽揭露的作品。
從那個時代開始微型小說創作的韋健華的作品不僅烙上了這種烙印,更是延續了那個時代微型小說的辛辣諷刺和大膽揭露,發揚了這種風格。他的微型小說處女作《平息》就是一篇諷刺性的作品,他近期的作品《我認識你家》、《“書法”》等更是辛辣。
《平息》寫賓局長上街在百貨商店見售貨員與一顧客為手電筒後蓋一個彈簧掉出來的事爭吵。售貨員認為貨出櫃台概不負責,顧客說商品壞了就要換,“公講公有理、婆講婆有理”,爭吵不休,還有一大堆人圍觀。想平息這場爭吵的賓局長便上前評判。可是,那顧客不服他的評判,不認識什麼局長的顧客便與他吵了起來。正吵著,一個人擠進來,用手將彈簧按進手電筒後蓋,這場爭吵就平息了。本來可以用手將彈簧按進去就可以解決的事,售貨員與顧客卻在“貨出櫃台概不負責”和“不合格產品就要換”上糾纏時,作為想平息爭吵的賓局長也可將彈簧按下去就能達到目的,但他沒有選擇去做,而是選擇了當“評判員”,結果不但沒有達到目的,反而引發了新的爭吵。小說的結尾“人們都散去了,櫃台前隻有賓局長孤零零地站在那裏”點明了老百姓的態度——不為群眾幹實事,隻耍嘴皮的官是辦不成事,也不受群眾喜歡,最終將孤立於群眾,被群眾拋棄。
這篇作品放在微型小說創作已十分繁榮的今天來看可能稍顯得“直白”了些,可是在1983年那我國微型小說剛起步的時代,又是作者第一次創作的微型小說,這篇作品能有如此的“辣”味就顯得難能可貴了。
從那以後,韋健華不僅創作出許多“辣”味十足的微型小說作品,而且一篇比一篇“辣”。看著韋健華微型小說就讓人想起那辣椒,那紅紅的辣椒豔麗得像花,如紅玫瑰,讓人喜愛,甚至愛不釋手,可是真正嚼起來時就感到辣勁實足,滿口辣味,但“辣”過之後就能溫經、散寒、健脾、開胃,口中還有些淡淡的甜。韋健華的微型小說語言優美、精練,情節曲折、故事性強,讀者開始一看就會被小說的故事情節所吸引,迫不急待地想往下看,越看越能“品味”出作品的辛辣,看到小說結尾的“點睛之筆”,那諷刺就到了高潮,那辛辣勁也就完全釋放出來,作品也升華到了一個較高的高度,不由讀者不拍手叫好。看完小說,感到回味無窮,受益匪淺。
韋健華的“辣”味微型小說有諷刺市井百態的,但相當大一部分是揭示官場醜陋的作品。
在諷刺市井百態的較多成功微型小說作品中以《流淚的理由》、《認親》、《神招》、《放鞭炮的原因》、《鑰匙》、《理由》、《條件》、《情夫情婦》、《施救》、《拾遺》、《倒土》等幾十篇更佳。
《流淚的理由》中硬漢子孫海聽到一女子身患絕症的消息而流下了同情的眼淚,卻因此引發了許多人的猜想,最後的猜測集中到了孫海與這女子的婚外情方麵。孫海萬般無奈,隻好為自己的流淚“找”出一個“讓人信服”的理由。同情是人與生俱來的,如今在一些人的眼裏,人的這種本能的存在卻需要有理由。這不能不說辛辣了!
《神招》這篇作品講的是一個科技推廣站站長引導村民種植良種桃樹以脫貧致富,可村民不相信、也不幹。無奈之下,他隻好請他農科大的同學扮成神漢,以“神”的名義“指點迷津”讓村民種那種桃樹,結果村民們卻主動地種上了那良種桃樹。科學要依附“鬼神”來推廣,不能不讓人啼笑皆非。
《施救》說的本來就是一件小事:一個老人在街頭昏倒了,許多人圍觀著卻怕惹事上身而不敢施救,兩個外國姑娘擠進人群便大膽地施救。作者在小說的最後點了題:“這兩個外國女孩是來學習中國文明史的留學生”,讓讀者意識到文明在我們這個幾千年文明古國的一些人腦子裏減退;同時也提醒著:如果不加強文明建設,我們將落後於其他國家。
在揭露官場醜陋現象的眾多成功作品中《我認識你家》、《“書法”》、《謙虛》、《稱呼》、《怪病》、《誤》、《職務》、《李白沒當上“詩人”》、《“發表”的悲劇》、《路燈黑了》、《路燈又黑了》、《傳卦》、《水怪》等等幾十篇更是無不叫人拍手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