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2(2 / 3)

“那些大雁都是我的部屬,”雁王回答說:“它們請求用自己的生命來交換我的生命。可是,我又怎麼能夠自己貪生怕死,不惜犧牲它們呢?”

素摩站在雁王的旁邊,一言不發。國王看著沉默的素摩,問:“素摩,你為什麼不作聲呢?”

素摩拍了拍翅膀,回答說:“大王,您正在和我的大王暢談治國、治家的大事,我們做部下的,如果在這時候插嘴,難道不是有失恭敬嗎?”

“身為一隻雁子,竟然能夠這樣忠心耿耿,真是很難得。”國王讚歎道。

國王讚歎之後,就放它們遠走高飛了。神象的故事

從前,有一隻六牙象王,它率領著五百隻大象,共同生活在山林之中。

這個象王有兩個妻子。有一天,它看見湖水中有一朵粉紅的蓮花,嬌豔欲滴,十分美麗,便從湖裏采摘起這朵蓮花,把它送給第一個妻子。

第一個妻子十分高興,說:“這麼冷的天,你竟然能夠為我找到如此美麗的花,我真是太幸福了。”

另外一個妻子非常生氣,非常嫉妒,她心想:

“象王真是一個偏心眼!我如果有一包毒藥,我一定要把他毒死。”

她越想越生氣,沒想到,因為生氣,一口氣上不來,竟然憋死了。死後,她的靈魂投胎到了一戶人家,成了這戶人家的女兒。

漸漸地,她長大成人,出落得水靈靈的,宛如一朵美麗的蓮花。

而且她聰明伶俐,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博覽群書,非常有才華。她的名聲越來越大,被國王聽到了,就娶她做了王後。

王後常常向國王講述治國之理,施政之道,國王聽了十分佩服,對她言聽計從。

一天,王後對國王說:“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了一隻六牙大象。我想用它的牙齒來做裝飾品。請大王一定要給我把象牙弄來,否則我馬上死給你看。”

國王不相信,說:“王後,你別開玩笑了,這個世界上,哪裏有長著六根牙齒的大象呢?這話如果傳了出去,人家會笑話的。”

王後卻回答說:“大王,我對這件事看得很重,一直牽掛在心上。如果你不能滿足我,我一定會鬱悶死的。”從此,王後真的鬱鬱不樂,生病了。

國王很著急,便召集群臣,說自己做夢,夢見了一頭六牙大象,很奇怪。國王問大臣們:“從古到今,世界上難道真的有這樣的大象嗎?有什麼辦法能夠找到它呢?”

大臣們紛紛說:“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這種大象。”

“大王做的隻不過是個夢啊。”

……

可是,有一個大臣沉吟半晌之後,卻說:“大王,好像是有這麼一頭大象,我聽說過的,但它生活在非常遙遠的地方。”

“是啊,傳說中是有這麼一頭大象,不過,要抓倒它,隻怕比登天還要難啊。”

大臣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

於是,國王又召集天下的獵人們,詢問關於這頭大象的情況。

一個生活在南方的獵人來見國王,說:“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父親外出打獵,見到過這頭大象。父親還經常對我講到這頭大象。不過,它實在太遠了,很難抓住它。”國王把獵人的話告訴了王後。王後把獵人叫到麵前,對他說:“我告訴你怎麼能夠找到這頭大象。你隻要向南,一直走三千裏,能看見一座大山。進了山以後,再走兩天,你就能到達那頭大象居住的地方了。你在路邊上挖一個坑,然後把你的頭發剃去,穿上出家人的衣服,躲在坑裏,等它一來,就把它射死,然後把它的牙齒取下來,給我拿來。”獵人照著王後的吩咐,來到大象生活的地方,又按照王後教他的方法,果然把大象射中了。象王見射它的是一個出家人,就問:“出家人以慈悲為懷。你是出家人,為什麼要害我呢?”獵人回答說:“因為我想要你的牙齒。”

象王說:“你的箭射在我身上,我痛得實在受不了。你如果想要象牙,趕快過來拔吧。說不定過一兩天,我就會改變主意,不但不讓你拔牙,還要殺死你啊。”

獵人聽了,連忙上前,把象王的牙齒一根根全部拔了下來。象王又叮囑獵人說:

“你快點跑吧,注意,千萬別留下腳印,否則,別的大象知道後,它們會順著腳印來追趕你的。”

象王害怕其它的大象聽到聲音後,趕來攻擊這個出家人,就強忍著疼痛,一聲不吭。直到獵人走遠了,才禁不住大聲呻吟起來。後來終因傷勢太重,死去了。

其它的大象們聽到象王的悲鳴,急急忙忙趕來,可是,象王已經死了。

大家看到象王的慘狀,大叫起來:“是誰殺死了我們的大王?趕快抓住他!”可是,獵人早已走遠,又沒有留下腳印。大象們四處尋覓,也沒發現蹤跡。

獵人取回象牙後,交給了國王。國王一看見象牙,就覺得渾身一陣陣地打冷戰,牙齒也嚇得“格格”地響,他完全沒有勇氣伸手去接象牙。王後剛剛一伸出手去接過象牙,突然。天空中響起了一聲霹靂,王後口吐鮮血,倒地死去了。白頭翁

有一年,很長很長的時間都沒下過一滴雨,紅彤彤的太陽每天都笑眯眯地掛在天上,可把小鳥們給害苦了。它們為了喝上一口水,每次都要飛到離樹林非常非常遙遠的那條大河去,一來一回,累得渾身酸痛,往往回到樹林口又渴了。

這時,白鶴想出了個好主意:我們從河邊開始向這裏啄出一條河道,水流過來,不是就省力多了嗎?大家一聽,妙極了!隻有一隻鳥心裏嘀咕開了:要啄那麼長的一條河道,太辛苦了!我才不幹呢。它偷偷地把自己的頭發染成了白色,然後對大家說:“我老了,頭發都白了!幹不動了。”大家拿它沒辦法,隻好隨它去了。

河道啄好了,鳥兒們又有水喝了。它們盡情地喝啊唱啊,慶祝自己的勞動成果。隻有那隻染白了頭的鳥,不敢飛,不敢唱——怕別人笑話,隻能把頭深深地埋藏起來。而它頭上的白顏色洗也洗不掉了,從此,人們就叫它“白頭翁”。望帝啼鵑

很早很早以前,位於四川的蜀國有個國王,叫做望帝。望帝是個人人愛戴的好皇帝。他愛百姓也愛生產,經常帶領四川人開墾荒地,種植五穀。辛苦了許多年,把蜀國建成為豐衣足食、錦繡一般的天府之國。

有一年,在湖北的荊州地方,有一個井裏的大鱉成了精靈,幻成了人形。可是,他剛從井裏來到人間便不知何故死了。奇怪的是,那死屍在哪裏,哪裏的河水就會向西流。於是,鱉精的屍體就隨著西流水,從荊水沿著長江直往上浮,浮過了三峽,浮過了巴瀘,最後到了岷江。當鱉精浮到岷山山下的時候,他突然活了過來,他便跑去朝拜望帝,自稱叫做“鱉靈”。說來也巧,鱉靈正碰見望帝愁眉不展,嗟呼長歎,便忙問為什麼如此惆悵。望帝見到鱉靈,非常喜歡他的聰明和誠懇,便告訴了他緣故。

原來,有一大群被蜀人燒山開荒趕走的龍蛇鬼怪,不願離開天府之國的寶地,更不情願看到蜀人把自己的家園建成樂園,他們便使了妖術,把現在川西原來一帶的大石,都運到夔峽、巫峽一帶的山穀裏,堆成崇山峻嶺,砌成龍穴鬼窩,天天在那裏興風作浪,將萬流歸海的大水擋住了。結果,水流越來越大,水位越來越高,將老百姓的房屋、作物甚至生命,埋葬在無情的洪水裏麵。大片大片的梯田和平地,人們生活的地方,變成了又黑暗又汙穢的海底。這種百姓遭殃受罪的情景已經很長時間了,可是誰也沒有辦法,望帝因而茶不思、飯不想,心中難受。

鱉靈聽後,便對望帝說:“我有治水的本領,我也不怕什麼龍蛇鬼怪,憑著我們的才智一定能戰勝邪惡。”望帝大喜過望,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開河放水救民。

鱉靈領了聖旨,帶了許多有本領的兵馬和工匠,順流來到巫山所在,和龍蛇鬥了六天六夜,才把那些凶惡頑劣的龍蛇捉住,關在了灩澦堆下的上牢關裏。接著,他又帶領人們和鬼怪拚鬥了九天九夜,才把那些邪惡狡猾的鬼怪捉住,關在了巫山峽的鬼門關裏。然後,鱉靈著手把巫山一帶的亂石高山,鑿成了夔峽、巫峽、西陵峽等彎曲峽穀,終於將彙積在蜀國的滔天洪水,順著七百裏長的河道,引向東海去了。蜀國又成了人民康樂、物產豐饒的天府之國。

望帝是個愛才的國王,他見鱉靈為人民立了如此大的功勞,才能又高於自己,便選了一個好日子,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將王位讓給了鱉靈,他自己隱居到西山去了。

鱉靈做了國王,便是“叢帝”。他領導蜀人興修水利,開墾田地,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百姓過著快樂的生活,望帝也在西山過著清心寡欲的日子。

可是,後來情況慢慢起了變化。叢帝有點居功自傲,變得獨斷專行,不大傾聽臣民的意見,不大體恤老百姓的生活了。人們為此愁起來啦。

消息傳到西山,望帝老王非常著急,常常食不好寢不安,半夜三更還在房裏踱來踱去,想著勸導叢帝的辦法。最後,他還是決定親自走一趟,進宮去勸導叢帝。於是,第二天早晨,他便從西山動身進城去訪叢帝。

這個消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大家都誠心誠意地期望叢帝能悔過反省,便一大群一大群地跟在望帝老王的後麵,進宮請願,結果,便連成了很長很長的一支隊伍。

這一來,反而把事情弄僵了。叢帝遠遠地看見這種氣勢,心裏起了疑惑,認為是老王要向他收回王位,帶著老百姓來推翻他的。叢帝心中慌了,便急忙下令緊閉城門,不得讓老王和那些老百姓進城。

望帝老王無法進城,他靠著城門痛哭了一陣,也隻好無奈地回西山了。可是,望帝老王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幫助叢帝清醒過來,治理好天下,他一定要想辦法進城去。他又想呀想呀,終於想到隻有變成一隻會飛的鳥兒,才能飛進城門,飛進宮中,飛到高樹枝頭,把愛民安天下的道理親自告訴叢帝。於是,他便化為一隻會飛會叫的杜鵑鳥了。

那杜鵑撲打著雙翅飛呀飛,從西山飛進了城裏,又飛進了高高宮牆的裏麵,飛到了皇帝禦花園的楠木樹上,高聲叫著:“民貴呀!民貴呀!”

那叢帝原來也是個清明的皇帝,也是個受到四川百姓當成神仙祭祀的國王。他聽了杜鵑的勸告,明白了老王的善意,知道多疑了,心中很是愧疚,以後,便更加體恤民情,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好皇帝。

可是,望帝已經變成了杜鵑鳥,他無法再變回原形了,而且,他也下定決心要勸誡以後的君王要愛民。於是,他化為的杜鵑鳥總是晝夜不停地對千百年來的帝王叫道:“民貴呀!民貴呀!”但是,以後的帝王沒有幾個聽他的話,所以,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紅了,還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著“民貴”!

後代的人都為杜鵑的這種努力不息的精神所感動,所以,世世代代的四川人,都很鄭重地傳下了“不打杜鵑”的規矩,以示敬意。

玉兔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上天宮,它依依不舍地離開妻兒,踏著雲彩上天宮去。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去。兔仙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就問旁邊一位看守天門的天神。聽完她的遭遇後,兔仙覺得嫦娥無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幫什麼忙呢?想到嫦娥一個人關在月宮裏,多麼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個女兒,它立即飛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訴雌兔,並說想送一個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這等於是割下它心頭的肉啊!幾個女兒也舍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麵。雄兔語重心長地說道:“如果是我孤獨地被關起來,你們願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不同情她嗎?孩子,我們不能隻想到自己呀!”

孩子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願意去。雄兔和雌兔眼裏含著淚,笑了。它們決定讓最小的女兒去。

小玉兔告別父母和姊姊們,到月宮陪伴嫦娥去了!

八百老虎鬧東京

古代有個青年叫王天亮,以打柴為生。

一天他上山打柴,忽然看見一隻老虎,伸著滴血的舌頭,走到他麵前,搖頭擺尾似有所求。天亮問:“虎大哥,你若是有病,就把頭點上三點;若不是,把尾擺上三擺。”老虎聽了把頭點了三點。天亮看後又問:“虎大哥,你若是病在嘴裏,再把頭點上三點;若不是病在嘴裏,把尾擺上三擺。”老虎又把頭點了三點。天亮奇怪地說:“虎大哥,你坐起來讓我看看。”老虎聽罷果真坐了起來。天亮仔細往老虎嘴裏察看,原來是一根骨刺紮進舌裏,舌上腫了個疙瘩,有一隻胡桃大,流著膿血。天亮輕輕把手伸進虎口,拔出了那根骨刺。接著他又從衣袋裏掏出一個朱紅瓷瓶,倒出一點祖傳自製創傷靈藥,敷到老虎傷口上。不一會兒,老虎的傷就好了。老虎很感激,對天亮說:“我們拜為兄弟吧!”天亮欣然答應。從此,天亮便按照虎大哥的意思,每天到南山湖邊打柴。那裏山清水秀,林茂花繁,百鳥和鳴,猶如仙境一般。

有一次,天亮打完柴依著蒼鬆坐在青石上休息,忽然發現前麵不遠處有一枚大得出奇的鳥蛋。天亮見了如獲至寶,把蛋揣進懷中,挑著柴喜滋滋地回家去了。

天亮十分珍愛這枚鳥蛋,用棉花把它包得厚厚的,晚上睡覺也放在被窩裏緊緊貼在身邊,盼望有朝一日孵出一隻大鳥來。

過了不久,果真有一隻壯實的小鳥兒“瞅瞅”地破殼而出。天亮母子把它看作掌上明珠,一日三餐,精心飼養,百般愛護。

日子一天天過去,鳥兒慢慢生出了金光奪目的羽毛。“啊!”天亮母子驚異地叫道,“原來它是一隻美麗的鳳凰啊!”

金鳳凰漸漸長大了,天亮母子卻一天天瘦下去。金鳳凰忽然開口說話了:“媽媽和哥哥為我都瘦了,現在我的翅膀硬了,我要遠飛了。三年後我來報答你們的大恩。”說罷,它淚如雨下,走到院中,振翼長鳴,淩空而去。

金鳳凰棲息在湖邊白雪山紫微峰上。每年五月初一日出時,百鳥朝鳳,和鳴如樂,響徹雲霄,這一盛況很快傳遍四方。

開封府尹之子聽說此事,來找天亮,願出銀千兩買金鳳凰。天亮不從,公子大怒,嘩啦啦拔出寶劍,指著天亮威逼道:“你若不從,立刻刺死你!”天亮斬釘截鐵地說:“休想!”公子無可奈何,將天亮帶回開封府關押在死囚牢中。

一晃三年已過,金鳳凰化作一絕世美人來到天亮家中,向老母說明身世和來意。老母欣喜萬分,感歎不已。天亮不在家,金鳳姑娘就日夜操勞,侍奉老母,體貼入微,極盡孝道。有一天,老虎來探望天亮,當聽說天亮被關在開封死囚牢中時,立即跑到高山頂上,向東吼了三聲,東山來了兩百隻猛虎;向西吼了三聲,西山來了兩百隻猛虎;向北吼了三聲:北山來了兩百隻猛虎;向南吼了三聲,南山來了兩百隻猛虎。虎王率領著這八百隻猛虎,向開封疾馳而去,虎聲震天撼地,卷起滾滾塵沙。

開封府尹聽說虎群擁來,驚恐萬狀,急令四門緊閉,軍士上城守衛。虎王率領八百隻猛虎來到開封城下,見四門緊閉,頓時勃然大怒,一個號令,八百隻猛虎伏地一聲長吼,縱身躍起,全都跳上城牆,把那守城軍士一個個嚇得癱在地上,麵無人色。說也奇怪,這八百隻猛虎竟無一去傷害軍士和民眾,一陣風都隨著虎王奔向府尹大堂。霎時,大堂裏裏外外、房上房下都是猛虎。府尹一見,手麻腳軟站立不穩,跪在地上似篩糠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