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一天,張打鳥到清水潭邊,躺在木棉花下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人麵鳥身的人向他飛來,說明天正午,有兩隻鳥在空中搏鬥,要他射死黑鳥,救那黃鳥。
張打鳥醒來,覺得離奇古怪,半信半疑。
次日,張打鳥上山打鳥。正午時分他爬上山頂,向天邊望去。一會兒,火紅的太陽給團烏雲遮住了,天空像口黑鍋,風一動,就下起雨來,密密麻麻的雨線中,果真有兩隻鳥在搏鬥,黑鳥擋、阻、攔、截,圈兒由大變小;黃鳥猛衝,拚殺,突不了圍,慢慢退卻下來。張打鳥看到這種情景,正義猶生,勇氣兀起,拉弓搭箭,“嗖”的一聲正中黑鳥腦袋,它脖子一歪,翅膀收縮,兩爪朝上,栽進深穀去了。
風吹雲散,雨過天晴。黃鳥獲勝盤旋起舞,放聲啾鳴,頓時,百鳥飛來,千隻萬隻,滿天飛翔,爭相歌唱。張打鳥也不斷地歡呼,蹦跳。
那隻黃鳥看到張打鳥姿容英俊,心地善良,孤苦零丁,便產生了同情之心,愛慕之情。從此,它每天來到三省坡的清水潭邊,站在木棉花樹上娓娓歌唱:
咯,咯,咯快唧,
咯,咯,咯快唧……
近水知魚訊,近山識鳥音。三天五天,張打鳥不覺得這鳥的叫聲有什麼特別,日子長了,他慢慢地聽出了味兒,你聽,那黃鳥不是在說:
哥,哥,我愛你,
哥,哥,我愛你……
鳥學人語,人擬鳥音。張打鳥越聽越神。越聽越像。從此,像和情人約會一樣,張打鳥天天來到清水潭邊留連,聆聽那黃鳥的歌唱。後來,他把黃鳥逮住,做一個精致的籠子,把它喂養起來,他總是不辭勞苦,到山裏找白蟻,捉蚱蜢喂黃鳥,隆冬季節還用甜酒調雞蛋喂黃鳥。他愛鳥如命,一次提鳥籠上山,跌了一跤,傷了腳,右手卻把鳥籠支起,毫無損傷。又有一次,河水猛漲,他把鳥籠高高舉在頭上泅渡過河,頭發根都打濕了,可黃鳥仍然油光閃亮。
自從喂了這個黃鳥後,就再不打鳥了。他拿起垂釣,上清潭邊釣魚去了。張打鳥出門後,那黃鳥就變成一位美貌的姑娘,把屋裏打掃得幹幹淨淨,沒點灰塵,然後架機穿紗,用張打鳥積下的羽毛編織百鳥衣。姑娘邊織邊唱道:
百衣鳥喲,百衣鳥,
百鳥的羽毛,百鳥的靈氣,
千針萬線縫起來喲,
阿哥穿上人更美……
張打鳥回來很奇怪。莫非隔壁搜子幫忙?莫非隔壁鄰居二嬸關顧!……他向嫂子道謝,嫂子滿臉緋紅,他向二嬸賠話,二嬸隻是搖頭。
第二天,張打鳥仍舊早早起來,帶上垂釣上清水潭去了。那黃鳥又變成一位美貌的姑娘,坐到織機上編織百鳥衣,姑娘邊織邊唱:
百衣鳥喲,百鳥衣,百鳥的羽毛,百鳥的靈氣,
千針萬線縫起來喲,
好讓阿哥展翅飛……
張打鳥回來又很奇怪。
第三天,張打鳥又早早起來,帶著垂釣上清水潭去了。這天,他賣了一個關子,走到半路就踅回來了。張打鳥往門縫一瞧,一個比木棉花還美麗的姑娘又在編織那件百鳥衣:
百衣鳥喲,百鳥衣,
百鳥的羽毛,百鳥的靈氣,
千針萬線縫起來喲,
阿哥穿上跟我去……
“吱呀”一聲,張打鳥把門打開,那姑娘變成一隻黃鳥從窗戶飛出去了。張打鳥急忙攆去,攆到清水潭邊,那黃鳥“撲通”一聲,跳到清水潭裏去了。
失去黃鳥,張打鳥悶悶不樂。第二天一早,他就上清水潭尋找黃鳥去了。清水潭裏,波光閃閃,魚兒嬉戲。張打鳥投餌引誘,釣了半天,沒一個魚兒來咬鉤,好像今天下的餌子是毒藥,魚兒都跑開了。月亮爬上山頭又掉進深潭裏。張打鳥不甘心,再放一鉤,他多麼想把黃鳥釣上來呀!不一會,魚絲上的浮標擺動起來了,沉下去了,張打鳥別提多高興,滿以為釣到了黃鳥,但釣上來的是個大螺螄。張打鳥很不滿意,把它放回潭裏去了,又放一鉤,釣上來的還是那個大螺螄,他又放回潭裏去了,哪知道第三釣鉤起來還是那個大螺螄,他覺得有些奇異,把螺螄放進芭簍帶回家中,養在水缸裏,他索性坐在水缸邊,看個究竟,坐到半夜,他睡著了,螺螄變成一位美貌的姑娘從水缸裏悄悄地走出來坐到織機上編織那件百鳥衣:
百鳥衣喲,百鳥衣,
百鳥衣的羽毛,百鳥衣的靈氣;
千針萬線縫起來喲,
妹要和哥比翼飛……
織呀,編呀,天快亮了,張打鳥醒來,姑娘趕快往水裏跳,誰知水缸已被張打鳥蓋得嚴嚴的。姑娘逃不脫,變不了,隻好實說:“救命恩人,我就是那隻黃鳥,要是不嫌棄,願與阿哥結為夫妻。”
第二天,姑娘帶張打鳥上三省坡去,她叫張打鳥走在前麵,每一步挖一鋤,姑娘跟在後麵,每個氹放一片樹葉。隔天晚上,三省坡變成一片莽莽蒼蒼的林海,林中百花齊放,百鳥歌唱。姑娘把百鳥衣打開要張打鳥穿上。張打鳥穿上百鳥衣和姑娘跳起舞來,跳呀,跳呀,舞步越跳越輕,越旋越快,百鳥衣飄飄蕩蕩,好像一團旋動的彩雲,跳呀,跳呀,張打鳥和姑娘變成了一對鳳凰騰飛起來,飛進森林去了。
黃鶴樓的傳說
武昌靠近長江有一座蛇山,山上有一棟尖頂飛簷、金碧輝煌的黃鶴樓。要問這黃鶴樓的來曆,那還得從呂洞賓跨鶴飛天說起哩!
相傳,呂洞賓遊玩了四川的峨嵋山後,一時心血來潮,打算去東海尋仙訪友。他身背寶劍,沿著長江順流而下。這一天,來到了武昌城。這裏的秀麗景色把他迷住了,他興衝衝地登上了蛇山,站在山頂上舉目一望,嗬!隻見對岸的那座山好像是一隻伏著的大龜,正伸著頭吸吮江水;自己腳下的這座山,卻像一條長蛇昂首注視著大龜的動靜。呂洞賓心想:要是在這蛇頭上再修一座高樓,站在上麵觀看四周遠近的美景不是更妙嗎!可這山又高,坡又陡,誰能在這上麵修樓呢?有了,還是請幾位仙友來商量商量吧。
他把寶劍往天空劃了那麼一個圈,何仙姑就駕著一朵彩雲來了,他連忙把自己的想法向她說了,何仙姑一聽就笑了:“你讓我用針描個龍繡個鳳還差不多,要說修樓,你還是請別人吧!”呂洞賓又請來了鐵拐李,鐵拐李一聽哈哈大笑:“你要是頭發昏,我這裏有靈丹妙藥,要修樓,你另請高明吧!”呂洞賓又請來了張果老,張果老搖著頭說:“我隻會倒騎著毛驢看唱本。”說罷,也走了。呂洞賓想,這下完了,連八仙都不行,哪裏還有能工巧匠呢?正在這時,忽然聽到從空中傳來一陣奇怪的鳥叫聲,他連忙抬頭一看,隻見魯班師傅正騎著一隻木鳶朝著他嗬嗬地笑呢。呂洞賓急忙迎上去,把自己的想法又說了一遍。魯班師傅走下木鳶,看了看山的高度,又打量了一下地勢,隨手從山坡上撿來幾根樹枝,在地下架了拆,拆了架,想了一會說:“咱們明天早上再商議吧。”
第二天早上,雞剛叫頭遍,呂洞賓就急急忙忙地爬上蛇山,隻見一座飛簷雕棟的高樓已經立在山頂上了。他大聲呼喊著魯班的名字,登上最高一層,可連魯班的影子都沒有看到,隻看見魯班留下的一隻木鶴。這木鶴身上披著黃色的羽毛,正用一對又大又黑的眼睛望著他。呂洞賓非常高興,一會兒摸模樓上的欄杆,一會兒看看樓下的江水,又取出一隻洞簫對著波浪滾滾的江水吹起了曲子。他一邊吹簫,一邊又看看木鶴,這木鶴竟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呢!他騎到了木鶴身上,木鶴立時騰空,衝出了樓宇,繞著這座高樓飛了三圈,一聲鶴唳,鑽進白雲裏去了。後來,人們就給這座樓起了個名字,叫黃鶴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