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基於企業層麵,係統地研究和驗證了產學研合作創新知識創造過程各階段對產學研知識創造績效影響的機製,並剖析了知識創造各階段的影響因素,對已經認識到自主創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並正在積極探索各種方式(尤其以產學研合作創新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提供了有益的理論指導。

8.3.1政府推進實施技術標準戰略

本研究提出,係統知識能夠為企業帶來最大的價值。而實現知識增殖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將知識嵌入到大的知識係統中,形成專利或者技術標準來直接售賣或許可。目前,我國產學研合作能夠推動技術標準的發展,技術標準也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企業與學研機構間進行合作創新。基於這種相互作用,同時針對中國在技術標準開發與學研機構和企業的研發活動之間相互脫節的實際狀況,政府有必要從戰略高度上重視技術標準工作,加快製定並實施我國技術標準發展戰略,推動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和產業化前景的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轉化為適應市場需要的技術標準。

政府應製定和完善與技術標準化相關的知識產權政策。在以知識經濟和信息網絡發展為主題的今天,技術標準正逐漸成為經濟全球化競爭的重要手段,在“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壟斷化”的鏈條中,誰掌握了標準的製定權,相應的技術就成為了主導標準,因此也就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當前,中國的各類標準製定機構,包括政府、產業聯盟和企業都應該強化知識產權意識,製定和完善與技術標準化相關的知識產權政策,具體表現在:一是通過建立科研成果和技術標準聯動評價機製,使技術標準真正成為科研成果產業化的橋梁和催化劑,盡快解決我國科技研發與標準製定相脫節的問題。二是在國家統一政策指導下,有步驟、分階段地將標準化具體工作由政府行業主管部門逐步轉移到行業協會負責,以促進技術標準化工作和市場需求有機結合。三是有選擇地對國內部分龍頭企業及企業聯盟給予資金和稅收等方麵的支持。四是通過產業技術政策支持與技術標準開發相關的R&D計劃,製定競爭政策規製跨國公司濫用知識產權的行為。五是通過政府需求促進和提升中國技術標準的市場競爭力。

8.3.2創造有利於知識創造的企業內部環境

不同的企業其學習文化與氛圍各不一樣。對創新導向的文化的培育、強烈的學習動機、高層領導的大力支持,以及之前積極參與產學研合作創新實踐是增強知識基礎、改善知識創造能力進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企業內部環境的形成與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企業應樹立長遠的知識願景,提供有效的知識管理平台,建立學習的監督與激勵機製。同時注意與學研方合作夥伴之間文化的相容性,加快知識獲取、消化、共享和增殖應用的速度,提高合作知識創造的效率,促進合作創新績效。

8.3.3構建適合知識創造的溝通情境

產學研合作創新過程中,各式各樣的知識溝通與傳遞渠道以及技術工具的運用對於知識創造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合作雙方間的私人關係更是對知識創造產生顯著的影響,尤其對知識獲取和消化過程。構建適合知識創造的溝通情境就是消除產學研合作各方間影響知識創造的壁壘,對各種差異較大的渠道進行整合,使知識標準化,容易為合作的成員所接受。要整合溝通渠道和技術工具,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麵的工作:①明確知識涉及的範圍。為保護合作夥伴的利益不受損害,保護各自的核心能力,確定知識範圍能明確各自的職責與任務,促進相互信任,從而能避免合作夥伴因不信任而出現各種保護各自核心知識不流失設置各種壁壘的情況。②要盡量使知識標準化,避免因標準不一致,導致特殊知識無法通過正常渠道或無法利用技術工具進行順利的轉移和轉化。③要完善知識創造的技術工具體係。合作各方內部的各種網絡的連接、組織連接、非組織連接的暢通都是知識創造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④對各渠道和技術工具進行測評,提高知識轉移的效率。不同的渠道所能轉移的知識種類和特性不一樣,效率也不一樣。因而必須合理地分配知識創造的渠道,使知識能在組織間高效率地轉移,最後合作雙方應建立良好的私人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