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地說,去年秋天,在北京,和朋友喝酒時,談起了出書之事。席間便將了一個做出版的朋友的軍。對其曰:兩個月之內,能出一本書嗎?答曰:要是你阿健出書,那就交給我吧,我定將鼎立相助,其它諸如設計、編輯、排版、校對、印刷、成書就交給我了,隻需要你把文稿準備好。出國前,我把書稿就給了他。時間倉促,第一本書出來後,後發現卻有不少瑕疵。如錯字、病句,如標題於內容不符,如編輯漏遺錯誤等,在此略感遺憾。
說是書稿,是不是因為是要“出書”的緣故,就叫書稿吧。其實我個人感覺和書好象扯不到一起,一直覺得:我不是文化人,也不是學者,更不是寫書的人,充其量隻是一個寫字的人。如果字碼放在一起叫句,句碼放在一起叫文,文碼放在一起叫章,文章就是書的話,我自己倒有點誠慌誠恐了。好在我已經定位是自己的個人日記形式,其間隻是個人的觀念視角,個人的感悟情絲,個人的隻言片語,也就不在乎是文還是字了。
先前想好了是個三部曲:“零點燭光”、“零點星光”及“零點月光”,加上後幾本《冷眼看物》,《醉心看事》,《流水無痕》除了已經出版的“零點燭光”是由雜文,隨筆,“散文及詩歌組成的文集外,”零點星光“原計劃以詩歌散文為主,”零點月光“則以以雜文感悟為主。而《冷眼看物》,《醉心看事》,《流水無痕》以”省,思,感,悟,覺“為主,原想放上幾年再整理,以便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和角度去感悟自然,思考生命,理解人生,但想想,有些已經留下的文字還是先出個集子再說吧,一則因多年的飄流,丟掉的文字也無從找回,很多素材已不複存在了,難以重新整理。二則是歲月一瞬即逝,那曾經的感覺一時也無法找回當時完整的感覺,三則以後再體會或感受的也隻是以後的事了,現在的所思所想,就把它沉澱在現在,做個記錄,也許經年後,回過頭來,又是一番滋味或理解,那就是以後的以後的事了。何不如把自己的真實留下,這就是現在最好的記載。故而,這集零點星光”也是算一本雜集吧。
因種種原因,政論或時事評論是一個敏感或易引起是非的東西,或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東西,有些是需要曆史去沉澱的,有些是需要個人隨著時間去深化感受的,本人在此集裏,就沒有進行過多涉及了。猶如第一本書裏一樣,盡量都是寫一個浪子的情懷,草根的情感,凡者的所想,俗者的所思,總願保持一種真實,一種自然,一種不求華麗,一種不故意絢目的“水”味就可以了。當然了,經曆不同,感知不同,理解不同,也就很正常了。有的人用眼睛看人看事,有的人用心去悟人悟事,有的人則是從高雅的角度想要去領路文字的風情,或有的人想從過俗的心態去曲解他人的心裏,以達到滿足自己的感覺,那我也就無可奈何的了。嗬嗬,高雅也好,過俗也罷,人生就是這樣,我們都是一個個匆匆的人生過客。
萬年的星轉鬥移,千古的悠悠明月,百年的人生滄桑,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在零點,乘著如水星河,遊弋一下緲緲的思緒,算是我對這本“零點星光”書籍的說明了吧。
本集中的一些故事人物,是我非我,非我是我,有真實有虛構,無須牽強理解,也不必硬性猜疑。個中觀念僅是個人有感而發,或是因當時某種情景、某種經曆而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