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元修煉(1 / 3)

於是,他又走到清潭邊上,捧起一捧水,洗了一把滿麵灰泥的臉,又重新整理好行裝,他準備要從這裏出去,出去尋找師父,出去看看外麵的世界。在以前,師父在秦明麵前從來都不會過多的提到外麵的世界,他隻知道外麵還有那麼一個世界,隻知道每次師父從外麵的世界回來以後,都是長籲短歎的。卻不知道外麵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是否跟山穀中的生活一樣無趣無味。

他順著岩洞頂上透出的微光,沿著壁邊走過一截。不遠處,發現了那隻灰色的兔子。那隻灰兔也是跟秦明剛掉下來時一樣的滿身泥濘。不同的是它已經沒有一絲氣息了。秦明看見此狀大喜過望,隨手把灰兔清洗剝皮好後背到背上。又走了一段行程,秦明的雙腳早已疲憊不堪,便停下來歇腳。他把背上的灰兔扔到地上,去周邊找了一些幹裂柴火,支起架子,將剝了皮的兔子穿到一根較長的木柴上,支架下幹柴烈火的燒的旺盛。

火光照耀在秦明的臉上顯得格外俊朗不凡,柴火發出霹靂霹靂的聲音,在火光中秦明回想起之前跟這隻兔子追逐時的情景。生存,或許就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不二法則,這也是師父從小教誨他的一個道理。但,自己現在連一隻受傷的兔子都跑不過,還談什麼到外麵的世界有一番作為呢?

正這樣想著,他想起了出來時背上包裹裏師父留給自己的幾本書,一本是《界史本紀》,一本是佛經四書中的《楞嚴紀》。《界史本紀》中詳細記載了,這世間的構成分正邪兩道,其中正道三界分別是神,仙,佛。邪道三界分別是妖,鬼,魔。當今天下,已是正弱於邪,雖然上古的正邪之戰,正道封印了邪道三尊,但卻沒有完全的殺死他們。僅僅留下神脈傳承與神器來維護後世群魔並起的局麵。而眼下千年輪回之期將至,外麵的世界想必也是****不安吧。這也難怪老爺字每次從外麵回來都要歎氣一番。

再往下看,便是人界的修身之法,亦是道宗李耳創立的三元修煉之法。三元者,天地人而已。道者,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萬物之道亦在於此,天一,地二,天地而生人。人,便蘊含著這世間最巨大的能量,但人界修道之路,自道祖伏羲氏以來便日漸衰弱,到春秋之時,道宗李耳又遍尋古籍,集道法之大成而為宗。道宗之法自春秋之後亦走向凋零,人才稀少。

殘餘的古籍僅是幾篇殘卷,卻也是其中的精華所在。自古以來,修身習道之法首要便是一個悟字。道講究頓悟,佛講究悟空,但兩者皆如是。師父留下的這本《界史本紀》相傳是師父的太師祖韓信留下來的,韓信在高祖爺建立大漢朝時以他的成名絕技殺神一斬在對抗邪道妖魔時曾立下不朽功勳。

為此,在秦明的童年中,韓信便是除了自己師父以外最為崇拜的對象與畢生追逐的目標。殺神一斬,進也一斬,退也一斬,擋我路者,我隻一劍,可見其霸氣逼人。天下熙攘,都為利來。多少年來,不知道有多少君子小人,英雄俠客都在尋找這本古籍。但任誰也不會想到當年邪道中聞風喪膽的殺神一斬竟然被記載在這本平常之至的古籍裏。

這本古籍傳到吳敵手上已經是第八代傳人了,這本《界史本紀》也正是韓信當年為輔佐高祖所創的劍宗傳人的印記之一,而另一個證物正是現在吳敵手上的追風劍。但吳敵在考慮將《界史本紀》傳承給秦明時,撕去了詳細記載有殺神一斬的最後幾頁,而補上自己獨創的功法,禦龍決。還有劍聖的得意之作,流星十三式,趕月逐日八招,成名絕技萬夫擋。

這其中的原因,一則是因為殺神一斬雖然威力驚人,可堪當世絕學,但其戾氣過甚,留給秦明隻怕會影響他的少年心性。二則也是出於保護秦明的考慮,畢竟殺神一斬成名已久,江湖中人,修道之人都是垂涎已久。這樣的東西,放在秦明的身上就是一個禍害。

秦明用食指指頭沾上口水點在頁腳,翻到後麵幾頁,認真看了起來。最後幾頁記載了三元修煉之法的運轉模式。所謂三元修煉,神喻天之靈變,修神乃天元。氣表地之無常,修氣乃地元。精意人之有道,修精乃人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乃修身之根本也。

其中,修神道天元,分凝神,定神,入神,會神,神通五層境界。修氣輔地元,分化氣,煉氣,集氣,控氣,氣結五層境界。修精養人元,分養精,蓄精,生精,聚精,精動五層境界。

天元之法,第一層凝神。神者,精之所聚也,氣之所結也。凝者,氣遇冷熱而凝之。凝神之道,在養精以化神,化氣以蓄力,凝動為靜也。

地元之法,第一層化氣。氣者,場之所發也。化天地之靈氣,百草凝露之精華,合而為之用,此謂化氣。氣無常形,卻似水凝集,水無常態,氣非常物,化氣之基也。

人元之大,第一層養精。以精脈為載體,貫通頭至全身。以臍為結,臍為腹眼。以天地之靈氣以為養,養精即以指擊百會,通任督而流經全身奇經八脈,養神之道也,精脈之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