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放鞭炮,作為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的習俗,曆史悠久。《荊楚歲時記》曾經這樣記載,正月初一,雞叫頭一遍時,大家就紛紛起床,在自家院子裏放爆竹,來逐退瘟神惡鬼。
當時沒有火藥和紙張,人們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以驅逐瘟神,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願望。而對於童年的記憶,那些鞭炮的往事卻往往多了一份溫暖的情愫。
童年對我最大的誘惑就是過年的時候,能夠買上一掛一百響的小鞭。紅色的小鞭在雪地上清脆的炸響,童年的快樂就在山村的上空久久的回蕩。今天的孩子,有誰能夠知道,童年的鞭炮記憶會跟一頭豬有關係。
家裏沒有錢買小鞭,便等著臘月殺豬。臘月殺完豬,豬毛歸我。豬殺得很辛酸,除了豬頭豬下水留下外,剩下的都要賣掉。到了年關,欠人家的債總得還一些的。於是,賣豬毛便成了我全部的希望。
賣豬毛有很多說道,來收購豬毛的小販子把豬毛分成幾個等級來定價位。他們好像也有種族歧視似的,黑豬毛和白豬毛價錢要貴,花豬的豬毛最便宜。年邁的爺爺告訴我,豬鬃最值錢。可是豬的身上豬鬃的資源總是很有限,賣不了多少的。
有一年,我家養的豬是花豬,這樣,賣豬毛的時候就不值錢了。我氣的直勁哭鼻子,在我童年的時候,最痛恨的就是花豬。在街上遇到花豬,便忍不住上前嗬斥它幾句。爺爺那時候有氣管炎病,已經不能幹重體力活了。一到晚上咳嗽得厲害,可爺爺一點都不影響全家的休息,我是聽著爺爺的咳嗽聲長大的。有時候,沒有了爺爺的咳嗽聲還睡不踏實呢。
爺爺看出了我的心事,讓我放寬心,他會有辦法來幫助我。爺爺說幹就幹,把在牆頭晾曬的豬毛筐拿過來,然後開始認真地挑起了豬毛。爺爺把黑豬毛和白豬毛分開,一根一根挑得很仔細。外麵天冷,爺爺的手凍得不聽使喚了。他就拎著筐進屋,不顧奶奶的反對守著火盆挑揀。爺爺還真有耐性,一頭大花豬被他分成了兩頭豬,一頭白豬,一頭黑豬。那頭花豬的豬鬃生得最氣人,毛尖黑色,毛根白色,這就不好分了。豬鬃是最值錢的,一定得想個辦法。爺爺最後找來黑顏色,把豬鬃染得黑黑的。
火盆裏的炭火很旺,爺爺的胡子樂得直顫悠。不小心,掉幾根豬毛進了火盆,滋啦一聲,豬毛痛苦地扭曲著身子,化為一股刺鼻的藍煙,在屋裏彌漫開來。全家人聲討我和爺爺燒豬毛的行徑。我和爺爺也深知理虧,跟每一個人都說好的。誰讓那掛小鞭的誘惑力是那樣大了呢。
收豬毛的來了,拿著一隻破鑼,當當的一敲。早已經等得著急的我,撒歡往家跑。爺爺說別慌張,別慌張,別讓收豬毛的看出來。我和爺爺的神情都沒有露出破綻,可收豬毛的看出豬毛的多少不對,拎拎這筐,拎拎那筐。用懷疑的目光瞅爺爺:你們家殺兩頭豬?爺爺毫不畏懼,迎著目光望過去。收豬毛的就相信了,可拿豬鬃的時候還是出了問題。收豬毛的使勁揉搓豬鬃,染上的黑顏色掉了,露出了本來的麵目。爺爺那天跟收豬毛的大吵了一頓,結果我們的計劃落空。
爺爺後來吸取了教訓,分開賣。盡管小心翼翼,還是拖到臘月二十幾,才把豬毛豬鬃唬了出去。其間,豬鬃給爺爺增加了很複雜的科研難題。爺爺經過一番鑽研,終於解決了掉顏色的問題。我買小鞭那天,供銷社已經沒有了。是托人到城裏買的,爺爺千叮嚀萬囑咐,可別忘了這事。小鞭買回來了,我和爺爺都很歡喜。圍著火盆欣賞,結果惹了大禍。小鞭掉火盆裏去了,爺爺的胡子被崩上了火星,臉被弄的全是灰。這場突如其來的“事故”增添了節日的喜悅,爺爺說這叫火燒旺運。對於我來講,未免有點太浪費了。我以前放小鞭都是拆著零放的。這下可好,盼了好幾個月,就這麼一分多鍾就完事了。
爺爺那年咳嗽得厲害,我想等明年賣豬毛賣豬鬃的時候,我一定給爺爺買藥。因為,我知道了聰明人聽響,隻有傻孩子才去買鞭炮。可是,爺爺沒有等到第二年該賣豬毛的時候,他就離開了人世。爺爺走得很安詳,我看見他的胡子有一綹是半截的,那是我放小鞭時給燒的……
如今的日子富裕了,爺爺卻永遠也看不到了。每年過年聽著窗外像“嘩嘩”流水一樣脆響的鞭炮,我都聞到了一股芳香。
是豬毛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