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4
柳營試馬
【釋義】柳營:細柳營的簡稱,泛指軍營,比喻帶兵的將領紀律嚴明。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景帝本紀》。
漢高祖劉邦死後,諸侯作亂,其中最為嚴重的是,吳王劉濞領導的一次吳楚七國大叛亂。
劉濞所在的吳國離漢帝國的轄境較遠,在劉邦死後,吳王劉濞經過40年的經營,使吳國成為一等強國。他開山取銅,煮海為鹽、使國庫日漸充實,就對中央政權不肯服從了。文帝在位,與吳王劉濞還是平輩,到了景帝,吳王已是長輩身份了。對於這個侄兒皇帝,越發不恭順,而漢景帝對他也很畏懼。
吳王劉濞看到楚、齊、趙、膠西這幾個國,都在晁錯的削藩政策下被削了地,眼看就要削到他自己的頭上,於是聯合楚、齊、齊北、膠西、膠東、濟南、淄川以及越國,以“誅漢賊晁錯”為名,向長安進兵。
漢景帝得報後,先和平解決,殺了晁錯,以謝吳王。誰知晁錯雖誅,吳王仍不止兵,因為他的最終目的是要這個侄兒把皇位讓出來,由他來坐。
景帝到這時候,才後悔殺了晁錯,當即拜條侯周亞夫為太尉,率領36員將軍迎擊吳楚聯軍。
周亞夫的戰略是不打硬仗,他用堅壁的方法,以守代攻,把兵駐屯在昌邑(今山東金鄉),在柳樹葉子稠密的地方紮了營,整天在這裏操練兵馬(柳營試馬)。
吳王的軍隊要攻長安,必經梁國,梁王劉武是順從漢王室的,就阻住吳王去路,吳王就盡力攻打梁國。梁王幾次請周亞夫發兵援助,周亞夫拒不援助,急得梁王派特使到景帝麵前控告周亞夫。景帝下詔,要周亞夫速援梁國,周亞夫也沒有奉詔,堅守不出,卻暗中以輕騎切斷了吳楚軍隊的後路,把糧道斷絕。
吳王劉濞在梁地消耗的軍力很大,後來率軍與周亞夫對陣,周亞夫還是老法子,堅守不戰。吳軍的糧食盡了,不戰自潰,吳王隻得下令退兵。這時周亞夫出兵了,突擊兵像海浪洶湧過來一樣,僅打一回,吳楚軍就徹底垮了,楚王劉茂自殺,吳王劉濞也被殺死,人頭送至長安。
殘杯冷炙
【釋義】吃剩下的酒食。
【出處】唐·杜甫《奉贈韋左丞文》。
唐朝的大詩人杜甫,有一段時間被迫在十分悲辛的處境裏生活。
杜甫從小聰明好學,誌高務實,但一直沒有遇到施展才華的機會。直到三十五歲那年,早已盛負詩名的他才踏上通往京都長安的大道。考試完後,杜甫覺得文章寫得得心應手。但他哪裏知道,主持這次考試的大臣李林甫根本不想選用賢才,而對有才能、有膽識的人一概采取排斥的態度。
杜甫沒有料到自己會應試失敗,內心非常痛苦,對前途悲觀失望。從此,他流落長安,以“賓客”的身份出入於達官貴人之家,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他時常赴王公大臣宴飲,席間吟詩辭歌賦助興。這樣做,一方麵是為了維持生計,一方麵也是希望得到權貴們的推薦,求得一官半職。他在《奉贈韋左丞文》中寫道:“殘杯冷炙,到處潛悲辛。”後來演變成“殘杯冷炙”。
點石成金
【釋義】用手指點石頭,石頭就變成了金子。比喻把差的東西變成好的東西。
【出處】佚名《列仙傳》。
傳說晉朝初年,南昌人許遜被朝廷任命為旌陽縣縣令。他上任不久看到官場上爭權奪利,勾心鬥角,十分厭煩,便辭官到各地遊曆。
在他任縣令期間,看到許多老百姓的租稅交不上,一年又一年,越欠越多,有的最後連飯都吃不上,他非常同情。於是就用了一個法術,把石頭點化成金子,免去了老百姓拖欠的租稅。
此成語出自《列仙記》,原文是:“許遜,南昌人。晉初為旌陽令,點石成金,以足逋賦。”
背水一戰
【釋義】背靠江河作戰,沒有退路。比喻決一死戰。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漢高祖劉邦手下的大將韓信,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為劉邦定計,先攻取關中,然後東渡黃河,打敗並俘虜了背叛劉邦、聽命於項羽的魏王豹,接著往東攻打趙王歇。
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陘口。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車主張一麵堵住井陘口,一麵派兵抄小路切斷漢軍的輜重糧草,韓信的遠征部隊沒有後援,就一定會敗走;但大將陳餘不聽,仗著兵力優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麵作戰。
韓信知道真實情況後,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裏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後再吃飽飯。隨後,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後迅速衝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又派一萬軍隊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陣勢來引誘趙軍。
天快亮時,韓信突然率軍猛攻對方,雙方展開激戰。不一會,漢軍假意敗回水邊陣地,趙軍全部離開營地,前來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見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於是四散奔逃。漢軍乘勝追擊,打了一個大勝仗。
在慶祝戰鬥勝利的時候,將領們不解地問韓信:
“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麵可以臨水澤,現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麼策略呢?”
韓信笑著說:
“這也是兵法上有的,隻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麼能讓他們拚命呢!”
聞雞起舞
【釋義】聽到雞叫就立刻起身鍛煉。舞:舞劍。
【出處】唐·房玄齡等《晉書·祖逖傳》。
祖逖和劉琨都是晉代著名的將領,兩人少年時代就是好朋友,青年時一起去司州(今河南洛陽東北)任主簿。兩人誌同道合,意氣相投,都希望為國家出力,幹出一番事業。他們白天一起在衙門裏供職,晚上合蓋一床被子睡覺。
由於西晉朝廷內部爾虞我詐、爭權奪利,致使國勢衰竭,各少數民族首領乘機起兵作亂,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祖逖和劉琨對此都很為焦慮。
一天半夜,祖逖被遠處傳來的雞叫聲驚醒,便把劉琨踢醒,說:
“你聽到雞叫了嗎?”
劉琨側耳細聽了一會,說:
“是啊,是雞在啼叫。”
祖逖一邊起身,一麵說:
“這是催促我們快起床鍛煉的叫聲,還是起床吧!”
他們二人合衣而起,來到院中,麵對滿天星鬥,皎潔的月光,拔出劍來,你來我往,直殺得汗流浹背,天光微露時才回去。以後在收複北方失地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麵壁功深
【釋義】“麵壁功深”比喻某人在某一方麵造詣很深。
【出處】此典出自宋代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寓止於嵩山少林寺,麵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
南北朝時,有個和尚名叫達摩,據說是南天竺國香至王的第三子。他是中國佛教禪宗的創始者。南朝宋末,他乘船來到廣州。傳說,他先到金陵(今江蘇南京),因與梁武帝麵談不愉快,就前往北魏洛陽,後來在嵩山少林寺住下。
達摩到少林寺後,日日夜夜地麵對石壁而坐,一言不發,人們誰也不明白其中的奧妙。他這樣堅持了九年,直到壽終正寢。
達摩麵壁九年,被立誌修行的僧徒們傳為佳話,後人還據此編出一些帶有神話色彩的傳說。有的說,在少林寺的石殿西邊,有一塊大石壁,隱約可以看到達摩靜坐在那裏的姿態,這就是達摩九年麵壁修行留下的痕跡。
乘堅驅良
【釋義】乘著堅固的車子,驅著良馬。形容生活奢侈。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春秋時,範蠡隱居後,潛心經商,成了巨富,世人稱他為陶朱公。
陶朱公的二兒子因殺人罪在楚國被囚,範蠡派小兒子前去營救。長子認為,家中有事不叫長子做,說明自己沒出息,氣得直要自殺,陶朱公不得已,改派長子前往。
長子除了帶上父親交給的一千鎰黃金外,自己又悄俏帶了幾百鎰,出發到了楚國,找到父親的朋友莊生,托他救人,並送給他1000鎰黃金。莊生答應了下來,並囑咐他:“你趕快離開此地!假如你弟弟放出來,不要探問原因。”大兒子離開了莊家,卻沒有回家,仍留在了楚國,他怕事情不落實,又拿自己帶的幾百縊黃金送給楚國當權的人,托他救弟。
莊生找機會謁見楚王,假托“實行德政可以免除禍祟”為由說服楚王實行大赦。當權的人很驚訝,把這消息告訴了陶朱公的大兒子。大兒子以為既然楚王大赦,弟弟一定會放出來,又去莊家把原先送的一千鎰黃金又拿了回來。
莊生惱羞成怒,決定再次麵見楚王,告訴他說:“路上人們都在說,富人陶朱公的兒子殺人,拿許多金錢賄賂大王身邊的人,所以大王赦免囚犯,不是憐憫楚國人,而是為了陶朱公的兒子。”楚王大怒,先殺了陶朱公兒子,第二天才下令大赦。
陶朱公大兒子因貪戀錢財,不僅沒救活弟弟,反而加速了弟弟的死亡,最後帶著弟弟的靈樞回家。家中人十分悲痛,惟獨陶朱公笑著說:“我早知道他會害死大弟的!他小時候和我一起創業,吃過苦,過分看重財物。他小弟生下來看見的就是財富,乘坐堅固的車輛,驅趕著跑得很快的良馬(乘堅驅良),追逐狡兔,所以十分輕賤錢財,所以我要派小弟去,而他大哥做不到看輕錢財,終於害了他大弟,事理就是這樣,不必悲傷!”
家徒四壁
【釋義】徒:隻,僅。家裏窮得隻有四麵牆。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司馬相如是西漢時有名的大辭賦家,四川成都人。他從小就很聰明,不光是文章寫得好,還能彈一手好琴。
司馬相如年輕時曾任過皇帝的侍從官等職,但他喜歡舞文弄墨,彈琴吟詩,而皇帝不欣賞這些,司馬相如就去投靠梁王。過了幾年,梁王死後,司馬相如隻好回到了成都。
司馬相如家裏很窮,日子過得很艱難。他有個朋友叫王吉,在臨邛當縣令,司馬相如就去投奔他。
王吉把司馬相如安排在賓館裏住下,招待得很周到,還經常去看望他。沒過多久,縣裏的人就都知道了司馬相如是縣令的貴客。
臨邛縣裏有一位大富豪,叫卓王孫,有一次,他設宴招待王吉和司馬相如。在席間,王吉請司馬相如彈琴助興,司馬相如也不推辭,順手彈了一曲。司馬相如彈的曲子悅耳動聽,如高山流水,真讓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聽完一曲,卓王孫暗自驚歎!
卓王孫有個女兒,叫卓文君,她長得非常漂亮,剛死了丈夫不久,住在娘家。她這天聽到了司馬相如的琴聲,不由得被深深地吸引住,就來到屏風後麵偷看。她看到司馬相如儀表堂堂,風度翩翩,頓時起了愛慕之心。
司馬相如覺察到了卓文君在屏風後麵偷看,他也被卓文君的美貌所吸引,就又彈了一曲《鳳求凰》,抒發了自己的愛慕之情。卓文君聽了,立刻領會了司馬相如的意思,心情非常激動。
後來司馬相如交給卓文君的侍女一小包錢,並交給她一封信,讓她立即轉給卓文君。在信中,司馬相如向卓文君表露了心跡,並向她求婚。卓文君怕自己的父親反對這門親事,就偷偷地跑了出來,和司馬相如一起私奔了。
他們回到成都司馬相如的家裏,卓文君發現他家裏非常窮,除了四麵牆壁以外,空蕩蕩的什麼也沒有。卓文君娘家是臨邛縣有名的大富豪,卓文君從沒有過過苦日子,司馬相如怕她受不了,可卓文君一點也不嫌棄。她賣了一些首飾,和司馬相如一起在鎮上開了一家小酒店,兩人過著艱辛而恩愛的日子。
後來,他們兩人真摯的愛情終於感動了卓文君的父親,他給了他們一些錢,他們的日子才好了起來。
振臂一呼
【釋義】舉起臂膊發出號召,人們紛紛響應。比喻號召力量的巨大。
【出處】南朝·梁·蕭統《文選·李陵答蘇武書》。
漢武帝時,蘇武以中郎將特使的身份出使匈奴,以防不測,又派騎都尉李陵率5000人馬駐紮在酒泉、張掖一帶,日夜練兵,等候情況變化。
李陵和蘇武是好友,臨行前兩人約定,一定盡心為朝廷出力。蘇武到了匈奴,匈奴貴族串通蘇武一個副手陰謀策反,結果蘇武被捕。但他始終保持漢王朝的使臣身份,顯示了他矢誌不移的民族氣節和高尚情操。於是,匈奴貴族把他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
第二年秋天,李陵率領5000步兵北上。隊伍經過40多天的行軍,與3萬匈奴騎兵遭遇,不幸在開闊地上被包圍。李陵命令士兵擺開陣式,振臂高呼。一接戰,匈奴騎兵沒能占到便宜,單於隻得下令撤退。李陵下令追擊,一舉殲滅2000多敵人。
後來,武帝接到李陵戰敗的報告,十分震驚。又聽說李陵不僅已經投降敵人,而且為單於侵襲漢軍出謀劃策,不禁勃然大怒,便下令處死李陵的家屬。其實,當時李陵還並沒有這樣做。
捉襟見肘
【釋義】形容衣服破爛、生活窮困。後比喻難以應付困難。襟:衣服前幅。肘:臂肘。
【出處】戰國·莊周《莊子·讓王》。
孔子的弟子曾參居住在衛國的時候,過著非常艱苦的生活。他穿著用亂麻絮、破布條縫製的袍子,裏外都無法分辨。吃得太差,營養不良,麵部浮腫,一副病態的樣子。
曾參經常一連三天不生火做飯,揭不開鍋,十年之內沒做一件新衣服。他戴的帽子也太破舊了,以致正一正它係帽的繩帶就斷了;一拽衣襟,就露出了臂肘;一穿鞋,鞋後跟就裂開。雖然如此窮困,但他並不因此而憂愁,時常拖著破鞋,高歌《商頌》。他聲音洪亮,充滿天地,好像是從金石製作的樂器中發出的一樣。
就這樣,曾參依然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不願為權高位尊者效力,不願與割據一方者交朋友。所以莊子說,注意培養心誌的人會忘掉形體,注意養身的人會忘記利祿,而致力於大道的人會忘掉心機。
疾風知勁草
【釋義】在大風中隻有勁草還昂然挺立。比喻隻有在關鍵時刻才能考驗出一個人的堅定立場和意誌。
【出處】南朝·宋·範曄《後漢書·王霸傳》。
西漢末年,各地起義不斷,其中綠林軍是較大的一支,劉秀加入到他們的行列,並逐漸得到人們的信任而成為義軍的領袖。劉秀有一次路過潁川,當地有個叫王霸的人,約了一群朋友來見他,表示願意參加他的部隊,劉秀便高興地接納了他們。
王霸參加了曆史上著名的昆陽之戰,為義軍推翻王莽統治立下了戰功。
其後劉秀到河北攻打王朗,一時遭到挫折。這時和王霸一起投奔劉秀的幾十個人紛紛離去,隻有王霸仍忠心耿耿地跟著劉秀,一點也沒有動搖。劉秀十分感歎地對王霸說:“在潁川跟隨我的人,如今都跑光了,隻有你一個人留了下來。真是難得嗬!”
劉秀相信自己所遇到的挫折隻是暫時的,早晚會勝利的。他勉勵王霸說:“努力!疾風知勁草。”意思是說隻有在狂暴的大風中,才能考驗出哪些是堅韌的草。王霸後來一再得到提拔和重用。
破釜沉舟
【釋義】不顧一切,要獲得勝利。釜:鍋。舟:船。形容決心很大。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秦朝末年,秦朝大將章邯在一次戰役中大敗楚軍,楚國將領項梁也戰死了。章邯認為楚軍已經大傷元氣,就沒有乘勝追擊,而是帶領大軍去攻打趙國,並攻下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王帶著趙軍退到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
章邯率秦軍把巨鹿包圍起來。趙王急忙派人去向楚懷王求救。項梁是項羽的叔父,項羽急著想為他報仇,就要求領兵前去,楚懷王就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帶領二十萬大軍到巨鹿去救趙軍。
宋義想讓秦軍與趙軍先打起來,等他們兩敗俱傷的時候再發動進攻,就把部隊駐紮在安陽(今河南安陽東南),按兵不動。項羽報仇心切,性格急躁,就對宋義說:“秦軍包圍了巨鹿,情況非常緊急。我們應該趕快渡河過去,與趙軍內外夾擊,一定能打敗秦軍。”
宋義根本不把項羽放在眼裏,堅持要等秦軍和趙軍打了以後再說。並且對項羽說:“上陣打仗,我不如你,但說到運籌帷幄,出謀劃策,你就不如我了。”還下了一道命令:“軍中將士有不服從命令的,按軍法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