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林如海捐館揚州城 賈寶玉路謁北靜王(第十四回)(3 / 3)

第十三回寫秦可卿死前給鳳姐托夢,死得突然、賈府全族人都來吊喪、賈蓉捐官,及寶玉推薦、賈珍請鳳姐幫助照料管理等情節。這回書據“脂評”考證及從現有傳世文字中分析,是經過改動的。即原來回目是“秦可卿淫喪天香樓”,現在後五個字,改為“死封龍禁尉”。而“龍禁尉”是賈蓉捐的官,也不是“封”的。秦可卿不過因男人捐了一個五品銜,可以照例得到五品的誥命,稱恭人罷了。因而回目比較勉強些。第十四回回目,“林如海捐館揚州城”,“捐”是棄,“館”是住所,“棄掉住所”就代表“死去”,這個詞語源於《戰國策·趙策》。而這回書所寫,對於林如海的死,隻是從昭兒口中說到,事情雖很重要,但並非本回書所寫的。而回目第二句“賈寶玉路謁北靜王”,故事並未在本回,而是在第十五回開頭。至於十五回的回目,那是符合所寫內容的。因此也多少可以看出十三回、十四回是改動過的。

這三回書中,從人物上講,主要是寫鳳姐的才幹,集中表現在第十四回,所以我選了此回,略加解說。但讀者閱讀原書時,希能將此三回書作為一個整體來欣賞。

秦氏死前給鳳姐托夢,鳳姐又主持她的喪事,鳳姐弄權鐵檻寺,這些都是圍繞著鳳姐來寫的。

鳳姐的容貌、儀態,在第三回中已寫過;鳳姐的陰險、不可告人的私生活等等,在賈瑞起淫心,毒設相思局中已充分暴露,她的爭強好勝、種種才幹,在這回書中則作了充分的描繪。

作者寫人,不是孤立地描繪,而是把人物放在複雜的場景、關係中,在眾多人物的活動中、生活中,自然地突出所要寫的人物。

如果說這三回書主要是寫鳳姐,那相對的也是在寫寶玉。寶玉半夜在夢中,聽到秦可卿死了,“連忙翻身爬起來,隻覺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聲,直噴出一口血來”。這是多麼奇怪的文字,前人已就此分析過。聯係第五回看,可見其中神秘之處。但作者未明寫,分析不能亂猜。不過亦可見作者意圖。寶玉“一直到了寧國府前,隻見府門洞開,兩邊燈籠照如白晝,亂烘烘人來人往,裏麵哭聲搖山振嶽……”這樣的氣氛,以及賈家族人雲集等等,都是從“寶玉下了車”、他的眼中所見來描繪的。賈珍安排好秦氏喪事,又給賈蓉捐了官,可以大擺排場,但還有一樁心事。這隻有寶玉能看得出。寶玉見過尤氏,尤氏犯病,睡在床上。這樣寶玉既深知賈珍心病,便向他推薦鳳姐。鳳姐出頭協理寧府,推薦者卻是寶玉,也隻有寶玉能做此事。地位、關係、見識三者決定了他做此事,是合情合理的,也正寫出了大家族中核心人物的作用。

賈珍拉寶玉進來求鳳姐幫助照料,鳳姐一心想顯才能,但卻不肯自己應承,要賈珍求了邢夫人、王夫人才答應,這又是很自然寫了當時這種大家族中的禮數。

十三回結束處寫鳳姐接了寧府對牌,替賈珍照料內事,形同新官上任升堂理事。她首先想到寧國府五樁弊端:一人口混雜,遺失東西;二事無專執,臨期推委;三需用過費,濫支冒領;四任無大小,苦樂不均;五家人豪縱,有臉者不服鈐束,無臉者不能上進。任何有才幹、有頭腦的人,對於客觀人事上的事物,要以洞若觀火的觀察力,識別其規律,提綱似地認識其矛盾弊端,這樣才能進一步談到辦事。作者正是這樣寫了鳳姐。

本回開頭,即寫鳳姐辦事,分兩方麵寫。一寫寧府總管來升聽說委了鳳姐管理,就吩咐大家做好準備。這也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任何基層單位的頭頭都不願在他管的範圍內出問題的。另一方麵則寫鳳姐傳來升媳婦,安排第二天傳齊家人媳婦進來聽差。

鳳姐分配工作,井井有條。這樣寫是起了兩方麵作用:一是顯示鳳姐才能;二是顯示了寧國府的氣派,秦可卿喪事的排場。不但二者相互輝映,而且後者寫得越火爆、越熱鬧,越能顯示鳳姐的身份才幹,“不與眾妯娌合群”,更有鶴立雞群之勢。

舊時辦喪事,以七計日。道家說七日為一煞(中國道家學說七日為一煞,西方以七日為一禮拜。二者不謀而合。東西方人類在很古亦有相通處,這是十分有意思的),“五七”是大出喪開吊的正日子,所以對那天特別描繪。先用彩筆概寫和尚、道士、尼姑經棚的熱鬧,有關風俗的事,我在此不贅述。我們隻欣賞作者寫鳳姐的文字。鳳姐正是在這樣大背景中閃耀著光芒的人物。作者由她起床、梳洗、早點寫來,十分細致。從出門時的派頭,到靈堂的層次,直到一棒鑼鳴、諸樂齊奏……放聲大哭,把靈堂氣氛、鳳姐身份及內心感情,都寫透了。從托夢及前若幹回書中,可以看出鳳姐和秦可卿是特殊的知己。

接下來就寫鳳姐理事,處罰遲到的人,而中間又插入榮府的回事的人;處理完了,再處理遲到的人。層次錯落,更顯示了鳳姐的才幹、厲害。

作者精心寫鳳姐,有急有緩,有穿插,有照應,真是極端細致,十分活潑。處理、開銷完寧府的事,正要休息,接著寶玉帶著秦鍾又來起膩;跟賈璉到南方去的昭兒回來了,又急於叫進來問話……各事穿插在一起,生活感更強烈,人物更多姿多態。在處分點卯遲到的人時“登時放下臉來,喝命……”活靈活現地刻畫出鳳姐的權詐。

這回書的後半部分,寫秦可卿大出殯。這裏麵關於風俗禮儀部分,解釋起來太複雜,姑從略。讀者可以參看拙著《紅樓識小錄》和《紅樓風俗譚》有關章節。這裏隻想談談作者如何寫大場麵。這裏麵突出描繪了三層。

一是出殯前的準備、氣氛。先寫主要負責人,賈珍在外麵如何忙,鳳姐在裏麵如何忙。重點還在鳳姐,特地又夾雜了許多喪事以外的重要事。因而到了寧府,榮府的人跟到寧府;回到榮府,寧府的人又跟到榮府,此寫其忙。鳳姐“心中倒十分歡喜”,並不偷安,籌畫十分整肅,此寫其性格及才能。“合族稱歎”,寫出她的影響。

出殯發引前,要伴宿,親朋都要整夜守著,兩班小戲、耍百戲、一夜中燈明火彩,百般熱鬧,執事陳設,光豔奪目等等,寫出殯前氣氛,雖是喪事,理應悲哀,但卻像喜事、鬧劇,這是舊時富貴人家大出喪的普通情景,但在作者筆下,卻把氣氛突出得非常火爆。

二是寫貴戚世家身份。在封建社會,排場不隻靠錢,更要靠高貴的官職。所以賈珍為了擺排場,在喪事期間,給賈蓉捐了官。五品官才能擺五品儀仗排場。在寫大出殯時,特地用大段文字寫了各路公侯王爺的路祭,這些是最能抬高死者身份的。

附帶說一句:這些公侯王爺是否有真實的人,如北靜王之重彩描繪,是否有具體人物,不得而知。但既係“真事隱”,那肯定是影射真人真事的。但因其“隱”,無從考據,隻能當作文學作品的“假語”讀了。

三是寫出殯的氣勢,但這卻用極簡單的文字道出。就是“一時隻見寧府大殯浩浩蕩蕩,壓地銀山一般從北而至”,另用北靜王水溶路祭,大殯,“前麵駐紮”加以襯托,直到第十五回北靜王說:“豈可越仙而進”,賈珍“命手下掩樂停音,滔滔然將殯過完”,這樣把北靜王路祭的氣派和大殯的氣勢有機結合在一起了。

《紅樓夢》有好幾處寫大場麵的文字,這是前麵重要的一處。其文學成就之高,值得讀者反複閱讀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