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卷: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63(1 / 2)

夢裏那一處水鄉

七月。周莊。

踏上這方古樸幽雅的村落,唐風孑遺,宋水依依,蒼老斑駁的石拱橋,錯落有致的民宅,幽深曲折的小巷,似曾相識的景致仿佛訴說著一段若有若無的前緣。

信步於莊上,處處為景,步步皆詩,水鄉澤國的韻律不經意從每個細節中顯露出來。狹河、舟楫、石橋;白牆、青磚、黛瓦……周莊依然是千百年前的周莊,隻是,此時的她已不再是養於深閨的女兒,早已褪去澀赧,微笑地迎接著蜂擁而來的遊人。

雄雞啼鳴,旭日初升。

小橋,流水,舟楫徐行。河邊,傳來陣陣嬉笑聲,輕拂的綠絲絛下,那是村姑們在洗衣浣紗。薄霧籠罩下的江南古鎮,仿佛是一幅素淨淡雅的水墨畫。

——單是“江南”倆字,就美得令人心碎、令人落淚。

行走於幽深的青石巷,眼前忽然浮出《雨巷》中的場景:打磨得光滑的石板街上,一襲荔枝紅的旗袍,撐著油紙傘宛然走過……誰人不驚歎這般古典含蓄的美麗?

一龔姓文友,身著旗袍的江南女子是其最愛。他說,此生願作一寂寞書生,紅袖添香,琴瑟相和。眾人揶揄道,這隻不過是多情文人一廂情願的美夢罷了。他聽後,神情恍惚,發出“此生魂可葬江南蘇州”的感慨。

文人自古多情且懷舊,骨子深處,似乎都有股無可名狀的江南情節。說到底,其實那是一種難以割舍的故鄉情思吧!於是,一個個紛紛踏上了心靈的尋根之旅。於是,三毛來了,她熱淚滿眶,跑遍這裏的街巷廊院,臨走了,還跳下車撫了撫河畔的一叢油菜花,她告訴別人,“周莊,我還會來的”;餘秋雨來了,他說,“沒有比這樣的江南小鎮更能象征故鄉的了”;趙麗宏來了,古鎮邈遠的曆史和繽紛的現實,都被他用竹篙和木櫓攪碎在水波之中……

——周莊,承載著太多太多才人們的故園舊夢。

臨近正午,遊人若織,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隨人潮一步步向前踱著,眼睛卻在往四處不停張望著。平日裏,見得太多的高樓大廈,而此時漫步於水鄉周莊,一切都是陌生而新鮮的。

佇立於舉世聞名的雙橋,俯瞰橋下,清澈的銀子浜和南北市河交彙成十字,作為河上的石橋聯袂築,雙橋顯得十分別致,其由世德橋和永安橋縱橫相接,石階相連。因為橋麵一橫一豎,橋洞一方一圓,造型很像古時的鑰匙,當地人也稱之為“鑰匙橋”。它能聲名遠播,有幅畫功不可沒,導遊說起了其中的故事:1984年,旅美畫家陳逸飛乘船前來周莊遊玩。當雙橋映入眼簾時,他腦海裏當即浮現出自己的故鄉。後來,陳逸飛以雙橋為背景,創作了《故鄉的回憶》。這幅油畫一經展出,即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後來,該畫被美國石油大亨阿曼德?哈默高價購藏。同年,哈默先生在訪問中國的時候,將這幅油畫贈予了鄧小平。1985年,這幅畫又經過陳逸飛的加工,成為當時聯合國首日封的圖案,深受世人青睞。經過這一係列的媒體宣傳,周莊聲名鵲起。自此,雙橋成為了江南水鄉曆史文化的載體和美的象征,為世人所熟知,而周莊作為江南水鄉的代表,則吸引來了世界各地無可計數的觀光者。

在藝術家眼裏,周莊是取之不竭的創作素材寶庫。在這裏,一條幽徑、一幢民宅、一隻燈籠,哪怕是橋頭的一株櫻花,到了藝術家們的手中都能幻化為精美的作品來。

走進了一家木雕店鋪,琳琅滿目的木雕作品掛滿了牆壁。仔細觀賞,一幅幅描繪水鄉四時美景的木雕裝飾畫,栩栩如生,細膩動人,讓人無不驚歎於作者雕工的細致與精巧。再向前走,有家鼻煙壺店,店主是一白發蒼蒼的老人,在我們誠懇請教下,老人介紹起鼻煙壺藝術:內畫鼻煙壺是用特製的微小勾形畫筆,在透明的壺內繪製而成的,被譽為“集中各國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老人還說自己從事鼻煙壺創作已有幾十年曆史了,所有題材均來源於周莊,是這裏醇厚濃鬱的水鄉氛圍,給了他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

周莊的石板街上,充斥著濃濃的商業味,再現了昔時農桑和手工業的繁華。相對的一爿爿店鋪,把天空夾得細細長長,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近千年來,心靈手巧的周莊人積累了眾多富有代表性的民間傳統工藝:刺繡、織土布、虎頭鞋、牛角梳、竹編、打鐵……當然還有味道獨特的地道風味小吃:萬三蹄、萬三糕、綠豆湯、三味圓、焐糖藕、塞肉油卜、油炸旁壁魚、醃菜莧,以及鄉民自釀的萬三酒,絕對能讓你大開眼界,滿足朵頤之快。

自古以來,吟詠江南水鄉的詩詞曲賦俯拾皆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誰知江南無醉意,笑看春風十裏香”“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人人都說江南好,遊人隻合江南老”“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瀟瀟”……

閑說北國雪原和陽關荒漠,黃沙肆虐、粗獷撩人,而作為書畫筆墨的寵兒,江南是溫婉細膩、惹人愛憐的。一條清流從遠方飄逸而來,又從這裏委婉流去,繾綣纏綿處就是一處水鄉村落了。水是周莊的魂。這裏的建築大多依水而建,傍水而生,河道成“井”字形,縱橫交錯。周莊完整地保存著水鄉集鎮的古樸建築風貌,大多數民居為明清時期的建築,青磚粉牆,深宅幽巷,處處彌散著幽幽古韻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