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這樣評價他:“忠厚、老實、懂事,一個很‘想好’的青年 。”“想好”,意味著努力向上,意味著積極進取。他的優秀品質不僅僅表現在寫作上。他的勤勉勤奮,他的謙虛謙讓,他願意服務他人的滿腔熱忱……相信所有熟悉他的人都能感受得到。
就在他遇難的頭天下午,我還收到他的信息。單位牽頭組織基層通訊員參加市新聞媒體的培訓學習。出發前,我一再叮囑他們要注意安全。知道周日下午結束學習,我給他發去信息:“平安回來了嗎?”他回道:“在回的路上,我們大家在一起,都很好。謝謝關心!”這些信息,我還沒有刪去,現在再看,不禁唏噓不已。
生命是一片羽毛,實在是太輕、太輕!
按說,隨著年齡增長和挫折增多,人會越來越堅強。然而,我卻發現自己變得越來越脆弱。盡管我知道,就算沒有突如其來的災難,相對於人類的願望,生命還是太短。因為當人來到這個世上時,死亡也隨之而來。 既脆弱又殘忍的生命,永遠不是永恒的。死亡是一個早晚都過不去的關隘,等在生命的正前方。
佛說:“命在呼吸間。” 的確,和很多事情一樣,命從來不受我們的管束與控製,除非我們自己選擇扼殺生命。在命運前麵,我常常感到自己的渺小與卑微,無力主宰的事情太多太多。特別是當死亡降臨時,是不會讓你回頭的。當然,你也回不了頭。
安妮新書《蓮花》裏,有這麼一段:“如果你的麵前有一個按鈕,一啟動,你就可以毫無痛苦地消失在世界上,你是否願意去按呢?”直覺的答案是願意,可不到幾秒,我就不願意了。可能在潛意識裏,我一直不願意麵對死亡,同時又不想活得太受傷。我很明白,這兩者不可兼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必須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那天上午,報社同仁們去他家探望,看到他頭發斑白、淚流滿麵的父母。想到他永遠的逝去,想到他留給親朋好友的莫大悲痛,我心中陣陣酸楚。
如果說,活著要找一個比天還要大的理由——那就是不要看到愛我和我愛的人難過。 所以,為了愛,為了愛我們和我們愛的人,我們要珍惜身邊的一切,這珍惜包括時間、身體、親情……若說生命是一片太輕的羽毛,我們也隻有很小心翼翼地把它安放在手心裏,用心的溫度嗬護它、溫暖它,才能讓它更具有分量。
古羅馬詩人賀拉斯說:“每天都想象這是你最後的一天,你不盼望的明天將越顯得可歡戀。”如果注定有些事情需要我們去承受,那就隻能扛著。在生死麵前,得失、輸贏、成敗,以及所有的榮耀與屈辱都不值一提。人的生命都隻有一次,沒有初排,沒有草稿。除了努力讓生命去承受更大的重量、具有更強的韌性,我們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