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會,是快魚吃慢魚,而不是慢魚吃快魚。
——佚名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快魚吃慢魚,如果在與別人的競爭中處於下風,就有可能麵臨被淘汰的危險。快魚法則是美國思科公司總裁約翰·錢伯斯總結出來的,他在談到新經濟的規律時說,現代競爭已“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在競爭激烈的今天,快魚吃慢魚已成為一條盡人皆知的社會規則,如果你不去適應它,就會被社會所淘汰。
海底世界之大魚吃小魚,在看似風平浪靜的大海裏,卻隱藏著與人類世界相同的境遇。海底生物在弱肉強食的競爭下,用以大吃小的方式而獲得生存的法則。但是,在當今社會的市場競爭中,有時不論大小,“快魚吃慢魚”的事時有發生。要想生存,就要懂得快魚吃慢魚的社會規則,它也是激勵自己不斷進步的動力。
那麼如何成為快魚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做事不猶豫。薑太公說過:“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莫過狐疑。”實際上,日常做事也是如此。猶豫不決,當斷不斷的禍害,不僅僅表現在戰場上,還反映在現代社會的職場競爭中。因此,斬釘截鐵、堅決果斷,已成為現代職場人成功的秘訣之一。
當然,這裏說的當機立斷,首先指的是認準行情、深思熟慮後的果敢行動,不是心血來潮或憑意氣用事的有勇無謀。有時,按兵不動或必要的撤退也是一種果敢的行為,該等待觀望時就應按兵不動,該撤退時就要撤退,這也是一種當機立斷的行為。而這種當機立斷就是快魚法則的最明顯的一個特征。
快魚吃慢魚,速度最重要。獵豹要捕獲獵物,必須具有比對手更快的速度,否則它將被自然無情地淘汰。有一位電信業的高管講過:“如果你介紹一位做好 5 年發展計劃的人給我,那麼,我將告訴你這個人對未來根本沒有計劃。”市場的遊戲規則在於速度,在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內進入市場,而不是一年,要比其他人更快地行動。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每個人都麵臨“快魚吃慢魚”的生存挑戰。因此,慢魚必須變成快魚,而快魚要想不被更快的魚吃掉,隻有使自己變得更快。要成為優勝者,必須提高自己的效率,這樣才能不被淘汰,才能不斷超越。
快魚吃慢魚強調了對市場機會和客戶需求的快速反應,但決不是追求盲目擴張和倉促出擊,正相反,真正的快魚追求的不僅是快,更是準,因為隻有準確地把握住市場脈搏,了解未來技術或服務的方向後,快速出擊才是必要而有效的。
相反,有些做事總喜歡拖拖遝遝的人則會被淘汰。在職場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交代某人辦的事,三五天沒回音,甚至拖上十天半月沒做的也不罕見。這樣的工作效率怎能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今天的事今天完成,決不拖到明天去做!今天沒做完,想辦法,犧牲休息時間加班也要做完,因為這是自己份內的事,必須要有強烈的責任心!
《不折不扣的執行》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執行慢半拍,煮熟的鴨子也會飛。”比如信息宣傳工作就是這樣,如果信息不及時發出,新聞就成了舊聞,哪家媒體會刊登舊聞呢?聰明人雷厲風行,糊塗蛋事後懊悔。隻有遵循“快魚法則”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一個傑出的人。誰如果事事慢人一步,那他麵臨的隻能是被淘汰或被吃掉的命運。
的確如此,“食物”總是被搶先一步的“快魚”吃到,而“慢魚”隻好在一旁眼巴巴地看著“咽口水”。讓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1965 年的一天,加拿大議會通過決議,將“楓葉旗”定為加拿大的國旗。第三天,日本、台灣廠商趕製的楓葉小國旗和帶有楓葉標誌的各種玩具,就已橫渡大洋到達加拿大,很受社會各界人士歡迎,銷路大暢。而本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加拿大廠商,卻“一覺醒來”為時已晚、坐失良機。原來,日本、台灣的廠商在決議通過之前,早已摸準內情,搶先生產出口。
快魚法則不僅適用於企業,對於職場人士也是如此。如果不能提高自己,原地踏步,那麼必將被後麵的新人趕超,繼而被淘汰出局。因此,為了生存,為了擁有更好的前途,每個人都必須不斷提高,不斷進步,以免成為一條被“快魚”吃掉的“慢魚”。
快魚吃慢魚,下一個淘汰誰?希望那個人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