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了這麼一大批“難民”和軍隊,吳梟部落的實力又一次增強了很多,相應的,吳梟決定去見一見新來的軍隊的隊長。
斯達軍隊對於吳梟的軍營感到好奇而滿意,當吳梟來的時候,正看到斯達一群人在摔跤聊天燒烤。這是一隻豪邁的部隊,這是吳梟的第一印象,當吳梟到的時候,他們所有人都愣了一下,隨後恭敬的行禮。再然後……再然後該幹嘛幹嘛,吳梟也沒有覺得奇怪,這不是在中央集權後的天朝或者歐洲的中世紀,印第安人本來就很隨性,能夠行禮足以看出這支軍隊有著嚴明的紀律了,吳梟也沒有回禮,因為回禮才是一件失禮的事情,吳梟徑直去了他們的中軍大帳(邊上插著一麵旗的帳篷),走到帳篷前,吳梟也沒有進去,因為照道理應該讓他們隊長來迎接自己,所以隻是等在帳外。
這麼會兒閑暇,吳梟看了下旗的裝飾,這種旗當然不是那種扯塊布,塗點顏色,畫上一些奇怪的符號的東西,這個年代的旗子重點不是裝飾,而是威懾,旗子上麵不是破布條(而且似乎印第安也沒有棉布這種東西),而是各種毛皮和獸尾,這些東西自然不是隨便可以掛上的,每一條獸尾都代表了一個部落的滅亡,一根羽毛代表了一場戰役的勝利,一塊獸皮代表了無數血淋淋的頭皮。看到這支隊伍上麵滿滿的獸尾皮毛羽毛,吳梟也是有些不太明白:這隻明顯驍勇善戰的軍隊為什麼會交給自己而不是留著。
這些在沒有了解具體情況的狀態下自然是無法猜到的,因此也就隻好不去想了。這愣神的功夫,對方的統帥就到了,來人也沒有長得什麼濃眉大眼滿臉橫肉,或者說文質彬彬仙風道骨,也就是尋常的樣子,稍稍俊俏了些,讓吳梟意外的是,這個統帥很年輕,非常年輕,隻有二十來歲的樣子,但是眼中的凶煞之氣還是可以看出這人是貨真價實的從屍山血海爬出來的。
看到吳梟,雖然驚異於對方竟然如此年輕,但是禮數也沒有落下:“獵梟酋長,我,愁楓,奉酋長之命加入你方戰鬥序列,任憑調遣。”吳梟這段時間也沒有白過,起碼從石鷹那裏學來了美洲的一套禮儀,不算失禮的一番回禮之後,吳梟和愁楓進入了大帳。既然都是自己人了,吳梟也沒有客氣,直接問了如今斯達部落是什麼情況,愁楓也沒有隱瞞,不過這種東西也是隱瞞不住的,斯達這一次真是徹底的元氣大傷,雖然把易洛魁徹底的打到了更北邊,但是自己這邊已經很難再保持之前的強勢,所以才會派出大量的部隊灑向周圍拉攏別的部落了。
吳梟的部落雖然很小沒錯,但是要知道吳梟是在長島上,周圍沒有任何可以威脅到自己的部落,衝出長島是早晚的事,到時候自然會遇到斯達,這個時候若是對著斯達來了一刀,即使吳梟的攻擊沒什麼效果,但是必然會導火線一般的導致無數的小部落圍攻,要知道,哪怕隻是從斯達那裏刮到一點點,那也是一大筆財富了,吳梟明白了這些後也是清楚為什麼斯達會對自己拋出橄欖枝了,無非是擔心自己起到導火索的作用,畢竟隻有自己的部落有能力和斯達的軍隊正麵對抗,到時候其他部落有了:既然他能我們也能的吧。這種想法,那就麻煩了。
既然見也見過了,話也談了,意見也交換過了,吳梟也就放心的離開了,至少看似放心的離開了。
吳梟是未來來的,自然不太清楚那個年代即使是在中國對於國家都不是很看重,往古老的說,楚漢那會兒,剛開始劉邦沒有軍隊,去找了項羽,項羽隨手撥給了他5000士卒,旌旗一換,士兵就完全站在劉邦這邊了,一點心理障礙都沒有,後來滅楚也和這5000發家的士卒脫不了關係。
在印第安,這也差不多,說起來有著不同的祖靈和圖騰,但是畢竟是同一個族群,換了部落也就是換了祖靈和圖騰,但是實際上印第安人在乎的更多的是能不能被祖靈接受,而不是被哪個祖靈接受,所以換了部落對本身的戰鬥力和忠誠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回到了大帳,吳梟又一次陷入了無所事事的狀態,怎麼說呢,之前覺的很忙,因為未來習慣了高速的生活節奏,處理起來雖然忙亂但是不會有手忙腳亂不知道怎麼辦的情況,處理完後發現似乎這段時間要處理的都解決掉了,自然也就陷入了這種無所事事的狀態,這就和印第安人不一樣了,雖然經常有戰鬥啊什麼的發生,但是實際上印第安人的生活很慢節奏,沒錯,就是慢節奏,那種真正意義上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即便如此,就這個年代的標準來說(除開天朝廣大勞動人民),印第安人已經很勤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