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這樣開始(1 / 3)

順京,作為東陸最大的兩個帝國之一的大齊的都城,它就象是一個寂寞深閨的貴婦一樣,即奢靡又頹廢,還有一些絕望的繁華。今天是齊曆225年(興帝17年)十二月十二,還有十幾天就要過年了,大街上的商家和店鋪都貼上了春聯掛上了大紅燈籠;官府也在主要的正陽門大街和東西南北各條大街都掛上皇家提供的宮燈;再加上皇宮外的櫻花樹林被來往的客商和祈願的人們掛上的祈求來年吉祥如意的如意燈,所有這些閃耀的燈火使順京的夜晚看起來就使人想起一句詩詞“火樹銀花不夜天”。

正陽門大街連通著皇宮的正門正陽門,是順京城最大也是最繁忙的一條大街,因為在這條大街上鱗次櫛比的排列著一些這個國家除皇宮外最高的政府部門(刑部衙門·戶部衙門·兵部衙門······),和除皇帝外最高政要的府邸(左丞相府·右丞相府·忠順王府·戶部尚書府······)。但是到了夜晚這裏也是最寂靜的,可是今晚這條大街看起來有些不同,因為在一座巨大的府門前,整齊的站著兩排鐵甲重盔,全副武裝的官兵。這使人覺得今晚在這裏似乎要發生什麼不同尋常的事。官兵的身後是兩隻麵目猙獰體型巨大的石獅子,和著石獅子後那兩扇龐大的朱紅漆門,以及門上燙金的上書《鄭國公府》的巨型匾額,無一不昭示著這座府邸主人的榮耀和顯赫。是的,這座府第的主人是當今左丞相鄭裕,但他同時也是最受當今皇帝寵愛的皇貴妃鄭玉櫻的父親,和權掌兵部的忠順王王妃鄭玉梅的父親。可是,今晚這些顯赫的身份並不能使鄭裕覺得輕鬆,相反,這樣的榮耀正迫使他不得不做出一個重大的選擇······此刻,他正坐在他的內書房裏焦急地等待著鄭夫人院裏的消息。

鄭夫人所住的稻香院:院子裏的空地上規矩地站著十幾個丫鬟,清一色的短襟灰襖、紫色長裙,顯示出她們的不高的身份,都低眉順目靜靜的等待著正房內的命令;正房門外的長廊上幾個錦緞長襖、淺綠色長裙的大丫鬟和幾個衣著錦襖的老嬤嬤也緊張的恭立著等待房內隨時召喚;正房內的前堂幾個太醫院的女醫侍也翹首以待內堂的吩咐;內堂的外間,一位五官端正又隱含威嚴、氣質高貴、衣著華麗的夫人在一個容貌秀麗、錦衣羅裙的大丫鬟的攙扶下,輕輕的踱著步子。這就是丞相鄭裕的原配夫人,相府的女主人——鄭夫人和她的貼身大丫鬟夏雨。

此刻,鄭夫人一手按在胸口,一手緊握成拳,嘴裏還不停的輕輕年叨著“阿彌陀佛,佛祖保佑”。在房間另一側的椅子上還坐著一位錦衣華服的夫人,她也在丫鬟的攙扶下站起身來,走到鄭夫人的身前勸慰道:“姐姐且寬寬心,貴妃娘娘吉人自有天相。”這位就是鄭裕的二夫人王夫人。

這時,內間的門簾被掀開了,從內走出兩位年輕美麗的女子,其中一位扶著另一位容貌與鄭夫人有些相似的女子走到鄭夫人的身前停下,對鄭夫人福了福後說:“夫人、二夫人,奴婢去給大小姐倒杯水,讓大小姐也緩緩勁兒。”

鄭夫人聽後輕擺了擺手,她遂出去倒水了。見她走了出去,鄭夫人就拉著另一人的手說:“玉梅,好孩子,辛苦你了。等你妹妹這兒平安了,你就趕緊回王府去,你這個忠順王妃可不能老在娘家呆著。王府還有一大家子人等著你呢!唉······”這位就是左丞相鄭裕的長女鄭玉梅。

左丞相鄭裕有三位夫人,鄭夫人是先帝諭旨賜婚的原配夫人,還有李氏和王氏兩位偏房夫人。他還有五個女兒,忠順王妃大女兒鄭玉梅和皇貴妃三女兒鄭玉櫻都是鄭夫人所出的嫡女,嫁與順京府尹嫡出的大公子的二女兒鄭玉雪是偏房王夫人所出,嫁與大理寺欽做填房夫人的四女兒鄭玉雲和嫁與大齊鹽鐵轉運使的小女兒鄭玉芳都是偏房李夫人所出。鄭裕雖隻有女兒沒有兒子,可有人曾開玩笑說‘鄭家的五朵金花掌握著大齊的半壁江山’,這也從側麵反映出鄭裕在大齊的地位,真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這邊兒鄭夫人正拉著大女兒的手說話,那邊兒從裏間急忙跑出來一個人,對她倆急道:“夫人、大小姐,穩婆說我們娘娘要生了。”說完,領著兩人急急返回內間。

內間,原是鄭夫人的臥室,後來貴妃娘娘回娘家安胎待產,鄭夫人為了便於照顧,就沒讓女兒住她出嫁前住的櫻園,而是把自己的稻香院的正房讓與女兒住,自己住在偏房。

主臥內的大床上,鄭玉櫻雲鬢散亂、汗透衣物、蒼白無血的嘴緊緊咬著一方毛巾,雙手死死地抓著床單,時斷時續的呻吟著;穩婆和她的貼身丫鬟冬梅,站在床邊不時的來回轉著,查看情況。

穩婆看到鄭夫人進來,急忙走過來,拉著鄭夫人到牆角,道:“夫人,老奴看娘娘是胎位不正,恐怕會難產,這如果萬一有什麼,您看——”本來想問是保大人還是保小孩,可這話還沒說完,就被打斷了,

“沒有什麼萬一,不會有萬一,也不能有萬一!大人和孩子都要完好無損,否則,別說你的九族,就連我們這閡府上下幾百口人都活不成。”鄭夫人威嚴的聲音蓋住了穩婆下麵的話,

穩婆聽完,抹了把冷汗,走回床邊,再沒說話。那邊大小姐鄭玉梅聽到了他們的談話,走過來對鄭夫人道:“母親,相信妹妹一定能挺過來,這麼難都過來了,這最後一關也一定會過去。”

“是啊!你妹妹太難了,進宮七八年懷了三胎,都是沒到三個月就莫名其妙的落胎,還險些連命都沒了,連太醫都說怕是再難懷上,可她就不甘心,天天吃齋念佛,這總算是老天應驗,都5年了才又懷上,皇恩浩蕩、聖上眷顧,六個月裏就恩準她回來將養,連床都不敢下的才熬到現在,這時候絕不能有任何差錯!否則······”

鄭玉梅聽了完母親的話也禁不住淚盈眼眶,道:“妹妹她隻身在那深宮裏,苦熬了這麼多年,現在貌美年輕還可以依靠聖上僻佑,將來年老色衰要是連個孩子也沒有,讓她怎麼熬過那寂寥的深宮歲月,現在有了孩子,不管男女,就是有個念想,有了念想才有活下去的力量。妹妹她隻怕也是這麼想的,才那麼執意要個孩子。”

鄭夫人聽了隻歎氣,雙手合十又開始念叨起佛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