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信仰的企業,很容易形成內部的高度一致,這樣可以降低或者減少不必要的內耗,可以集中所有員工朝一個方向努力,可以比較容易地實現自身的發展目標,可以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彙聚成強大的市場競爭力量。
企業要有崇高的使命感
在草原上,狼被上天賦予了兩項使命:執行天葬和保護草原。在牧民眼裏,狼是上天派來和他們一起管理草原的,狼和人對草原有著同樣的使命感。狼執行天葬的使命讓許多人對狼有著複雜的崇拜。在草原上,無論是人死了,還是狗死了,都要實行天葬,即把屍體放在野外讓狼吃掉。人死了以後,如果三天內沒有被狼吃掉,就被視為不吉利。在草原上,人和狗都很感謝狼,隻有狼才能讓他們的靈魂得到安寧。牧民認為狼的另一使命就是保護草原。由於食物鏈的關係,狼可以消滅對草原危害最大的黃羊。黃羊是草原的大害,跑得快,食量大,專門和牲畜爭奪牧草,它們經常把牧民辛辛苦苦省下來的備災草場吃得精光。冬天雪大,備災草場保不住,人畜就慘了,而狼群及時出現,不一會兒就能把黃羊追殺趕跑。這樣,狼又成了草原的保護神。
但是,牧民們還是能理智地認為:狼太多了就不是神,就成了妖魔,人殺妖魔,也是理所當然的。因為狼在幫助草原人和草原狗靈魂升天,屠殺黃羊、旱獺、老鼠,保護草原的同時,也是牛羊馬等牲畜的天敵。要是草原牛羊馬被妖魔殺光了,人也活不成,那草原也保不住。蒙古人也是上天派下來保護草原的,沒有草原,就沒有蒙古人,沒有蒙古人也就沒有草原。所以草原人崇拜狼,同時也打狼,在愛恨交加葉1維護著草原的生態平衡,不過總的來說,他們對狼主要還是懷著景仰的心情與它們相處的。幾千年來,草原人與狼共舞,既互相依存,又互相戰鬥,共同維護著草原的生存和繁衍。他們有著共同的使命,這種共同的使命,就是維護草原的安寧。沒有草原,人狼都將彼此消失在茫茫荒漠裏。
這種使命感是狼和牧民們共同生存的一種信念。沒有使命感,就沒有資格去談什麼生存發展問題,更不用說去實現什麼遠大的理想,尤其是現代企業。
使命是現代企業組織生存的靈魂。離開了使命,企業就如同沒有靈魂的人,骨骼和血肉也許能夠完成新陳代謝,但卻沒有生命可言。建立一個長久生存的企業,必須有一支絕對忠於企業的員工隊伍,一群絕對忠於組織的“狼”。縱觀古今中外的戰爭史,許多戰爭都曾湧現出不少驍勇善戰的雇傭軍,但是卻沒有哪一個國家是依靠雇傭軍來實現獨立和自由的。為什麼呢?因為雇傭軍是拿錢雇來的,打仗是為了掙錢,他們身上沒有為民族獨立解放而視死如歸的使命感,決定了他們無法去完成其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任務。同樣的道理,一個企業如果隻依靠雇傭軍的力量,也不可能把企業建設成為像微軟那樣的世界知名企業。
相反,有使命感的員工隊伍能把企業建設得富有朝氣。企業作為一個經濟組織,需要有穩定的員工隊伍來維持。穩定的員工隊伍靠什麼來營造呢?很多企業的經營者和管理者認為,有錢上哪裏招不到員工,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誰不愛錢?待遇的確是一個企業吸引人才的重要條件,但用錢馬上就可以招來的員工和一群有使命感的員工是無法劃等號的。我們並不否認,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就像用重金聘來的雇傭軍一樣,他們也能馳騁沙場,也能攻城拔寨,但於國家和民族的獨立並無根本意義上的幫助。真正有使命感的員工,看重的是企業能否給他提供一個充分發揮其專長的平台,待遇並不是惟一的。因為他們深知,一個企業如果能讓他的員工各盡其能,這樣的企業肯定是有發展潛能的,在這樣的企業裏工作,是不用去為生計和待遇問題犯愁的,即使目前稍差一點。正如遠大集團CEO張躍談到企業的使命感時說:“我們的管理與時髦的詞彙及哈佛的管理毫不相幹。我了解很多港資企業,他們無視人的思想,把員工當成出賣勞動力的機器,為利益工作……很多公司付出十多倍的薪水到我們公司挖人才,但是,近五年來真正有用的骨幹卻無一人流動,因為我們的員工是有使命感的。”
一個企業誕生了,並不意味著從此就可以生存和發展下去,它的健康成長,不光要有製度、利益等“硬件”,更重要的是企業要有使命感,即企業為何而生,員工為何要為企業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