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一個小發明有效發揮了馬匹的力量,這是個什麼樣的發明?
馬是人類的忠實夥伴,它們氣力大,行走快,在古代人們的生產、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使用馬匹,就要將馬和馬車連接在一起,還要保證馬能自如地行走、出力。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古人一個小發明,讓馬發揮出了最大的效能。這個小發明就是馬挽具。
馬挽具主要有三種,分別是項前肚帶挽具、胸帶挽具和肩套挽具。公元8世紀之前,西方的挽馬工具隻有項前肚帶挽具。它把一條皮帶套在馬的脖子上,用另一條皮帶勒住馬腹。馬出力時,皮帶不可避免地滑向咽喉。馬出力越大,跑得越快,皮帶就更有力地勒住咽喉。這種挽具難以有效地發揮馬的速度和力量,反而成了馬的束縛。
在我國,馬力卻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這主要得益於科學、巧妙的胸帶挽具的發明。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已經使用了可靠的馬挽具。這時候的馬挽具是脖子上方的一個硬軛,硬軛上穿有與車轅相連接的繩子,人們又增加了一根套在胸部的皮帶,使馬的負重由胸骨和鎖骨來承擔,馬怎樣出力都不會影響到馬力的發揮。這樣的挽具顯然比項前肚帶挽具先進多了。後來,人們去掉了硬軛,完全以馬胸前的皮帶為牽引,這種挽具更符合馬的生理特點,馬行走、出力更加方便了。
肩套挽具也叫頸圈挽具,這是我國古代利用馬匹的最優良的發明。通常認為,頸圈挽具出現在我國西漢時期,就是把一隻頸圈套在馬頸下部,完全解放了馬的呼吸通道,使馬的牽引力可以得到有效的發揮。為了配合頸圈挽具的使用,我國古人還發明了車前橫木,使頸圈挽具上的挽繩可以直接套在車前橫木上,馬頸受力更加均勻。這樣一來,馬力就得到了充分地發揮,馬作為生產力,大大促進了人們生產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