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大將軍何進死於宦官之手,原本大家看好“四世三公”官二代袁紹領兵滅宦官,執掌西漢朝廷的軍政大權,恢複朝堂秩序。不料,半路殺出來了一個西涼太守董卓,假借聖旨平叛亂,奪兵權,並自封為太師,獨掌天下兵馬,那些西漢老臣和袁紹自然心裏十萬個不痛快。
袁紹並非泛泛之輩,他的家族身世顯赫,屬於西漢政壇頗有影響力的年輕後輩,被一些西漢老臣和自己家族寄予後望。在眾人的鼓動下,袁紹深思熟慮後,決定向剛剛入朝的董卓發起挑戰,要強迫他離開洛陽,滾回西涼去。袁紹見董卓兵馬多,自己一時不是對手,決定在棋盤上贏回失去的兵權,他把一份爭棋挑戰書送到董卓手裏,賭彩是洛陽城軍馬大權。雙方誰輸誰滾出洛陽,把兵權和護衛軍人馬交付勝利者所有。
原來袁紹在西漢官員中是數一數二的高手,一直以來他都認為自己棋力天下第一,無人能敵,不把全天下棋人放在眼裏。另外,他打聽到董卓不過是個強盜出身的粗俗之人,多靠盤外招取勝,棋盤上真實的實力隻不過是江湖二流角色。並且此次對局在洛陽,袁紹認為天時,地利,人和都在自己一方,憑自己的棋藝足夠擊敗董卓,名揚天下。在一幫西漢老臣的吹捧聲中,袁紹自己也有些飄飄然,自認為爭棋必勝。
太師董卓剛剛巧妙設計奪得東漢朝廷大權,他也清楚以袁紹和王允等人為首的舊勢力不會輕易投降,他時刻防備著對手的明槍暗箭。由於感覺大局還不穩妥,董卓還不敢過分放縱采用自己的**手段去直接絞殺對手。恰好,袁紹竟然自己送上門來,要和董卓在棋盤上一決高下。
董卓不敢輕視對手,找來自己的心腹和謀士們協商對策。
“袁紹之流狂妄自大,這種官二代的書房棋軟弱無力,用在文人墨客之間勉強可行,若敢和太師的江湖棋直接開戰,那是以卵擊石,必敗無疑。太師隻要提防袁紹黨的盤外招數和陰謀就行了。”謀士李儒道。
“我已經找人拿到袁紹以前的棋譜看過,他的棋力不過江湖二三流水平。老夫久經沙場,不懼怕這樣的官二代。至於袁紹的盤外招更不用怕,因為盤外招的祖宗是我董太師,他們這些官宦子弟還太嫩了些。現在唯一需要考慮的是,袁紹輸棋後要離開洛陽,必須給他安置個位置,防止再鬧事。那袁紹家室顯赫,黨羽多根基深厚,需要想好對策才行。”董卓說道。
“這個容易,太師贏了袁紹後,可以以朝廷的名義賜他渤海太守,打發袁紹去最東邊沿海州郡做個地方官。一方麵可以拉攏袁紹黨羽之心,彼此不結下深仇,體現出太師的寬宏大量;另一方麵把袁紹名正言順剔除出京城洛陽,讓他遠離政權中心,久而久之袁紹勢力自然衰弱下去。萬一袁紹不受太師之命不去渤海就任,那時就可以名正言順以清除叛逆之罪殺了袁紹,天下無人敢不服了”李儒道。
“妙計,就這樣安排下去。”董卓十分開心地說道。
話說校蔚曹操原本是大將軍何進手下官員,董卓竊取了軍政大權後,袁紹逐漸和董卓撕破麵皮也對著幹,而曹操見董太師權重兵多,卻沒有立刻加入好朋友袁紹隊伍,而是低調做事,還留在原來部門為官,靜觀其變。
曹操聽說袁紹要和董太師賭棋的事情後,暗暗叫苦,他對袁紹這個從小玩到大的朋友太了解了,以袁紹的棋藝最多算個江湖小角色,根本無法馳騁天下。但是,偏偏這個自大的袁紹不明白自己和對手的差距。曹操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偷偷去告知袁紹,提醒一下自己的老朋友。
午夜時分,曹操人不知鬼不覺單獨出門去拜訪袁紹,雙方落坐後,曹操說道:“本初和董卓賭棋,可曾想好退路?”
“啥退路?”袁紹不解地問道。
“萬一輸棋,你離開洛陽後,可曾有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