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獲獎演講——獲獎人成就和口才的展示(2)(1 / 3)

在加爾各答僅僅6年的時間裏,這樣的自然家庭就收留了61273個棄嬰。鑒於自然家庭往往以自我約束、自我控製的方式存在,它有其獨特的好處。我們對自然家庭的成員開展了“升溫愛心法”的培訓。這種方法既簡單又易行。那些窮人通過培訓,很快就知道如何去做。你想知道這些人後來怎樣對我說嗎?這些街頭流浪的乞丐們明確地告訴我:“我們的家庭是健康、團結的。無論在什麼地方,我們都可以隨時收留被遺棄的嬰兒。”我以為如果大家都能這樣做,都明白用什麼方法去救助棄嬰的話,上帝為我們創造的生活就不會遭到破壞。

窮人們是偉大的。他們能教給我們許多美好的習慣。有一天,一些窮人找到我們,向我們表示感謝。他們說:“你們搞慈善的人是最好的人。你們幫我們製定家庭計劃,教我們開展計劃,因為再沒有比自我約束、互相友愛更重要的事了。”他們淳樸的話是最美麗、最生動的語言。也許這些人缺吃少穿,甚至沒有一個固定的家,但是他們都是偉大的人。

窮人是非常可愛的人。有一天,我們從街上收容了四個無家可歸的人,其中一個人看起來情況非常糟糕。我對修女們說:“你們去照顧那三個人,我來看護這個病人。”我用全部愛心和所能做到的一切去撫慰這個可憐的人。我扶著她躺在床上。她的臉上露出了美麗的笑容。她緊緊拉著我的手,感激地說了一句話:“謝謝你。”然後閉上眼睛死去了。

我在她麵前禁不住對自己反思。我問自己:“如果把我換成她,我會說什麼呢?”我可能會說:“我很餓,我快要死了。我很冷,我渾身都在疼。”或者其他什麼話。然而她的話卻教給了我很多很多,她給了我崇高的愛。她帶著安詳的微笑死去了。再舉一個例子:一天,我們從陰溝裏救起一個人。當時他的半個身體都被蛆蟲吃掉了。我們把他帶到救濟所,他說:“我在街上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但是我將像一個天使一樣死去,去接受上帝的愛和嗬護。”一個窮人能說出這樣的話,足以看到他內心的偉大,他的品德是非常令人感動的。他臨死前並沒有詛咒任何人,沒有說過別人的壞話,也沒有去和其他任何人攀比,他就像一個純潔的天使。這就是我們人民的偉大之所在。這也是基督為什麼說:“我曾經赤身裸體、無家可歸、沒有食物;我被人遺棄、遭人唾罵、受人冷落,是你們幫助了我。”我認為,我們不是真正的社會工作者,也許我們隻是做著一些社會工作。但我們卻是這個世界上真正具有深刻思想的人,因為我們每天二十四小時都和基督在一起,和他交流。你和我,我們大家都要將基督帶到自己的家中,因為我們和家人一同生活,也應該共同祈禱。我認為,在我們的家庭中不需要用暴力換取和平,我們所要做的,相聚在一起、相互愛戴,用愛心為我們帶來和平,帶來歡樂,帶來相互鼓舞的力量。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戰勝世上的邪惡。我們要用祈禱、用我們真誠的奉獻,從家庭開始,消除那些痛苦、怨恨和悲哀。我們提倡的“愛從家庭開始”並不是要看我們做了多少事情,而是要看我們在做的過程中融入了多少愛,看我們為基督做出了多少貢獻。

前一段時間,我們在加爾各答遇到的最大困難,是買不到白糖。我不知道這事怎樣傳到孩子們的耳朵裏。一個四歲的印度男孩回家後對他的父母說:“從今天開始,我三天不吃糖。我要把我的那份糖給特蕾莎嬤嬤的孩子們。”三天以後,孩子的爸爸媽媽陪著孩子來到我們這裏。我從前從未見過他們。那個小男孩甚至連我的名字都叫不準,但是他非常明白是來做什麼的。他知道他想要別人分享他的愛心。

這些事就是使我得到愛心的感受和體會。自從我來到這裏後,就一直被愛的氣氛包圍著,我一直沐浴在真誠理解的愛心中。在這裏,無論是來自非洲的人,還是來自印度的人,都有一種融入特殊氛圍的感覺,是回到自己家的感覺。我覺得,自己好像又回到加爾各答,和修女們在一起,我們是在一個真正的大家庭裏。

我在這裏要對你們講,要你們在這裏發現貧乏,發現你們家中的貧乏,然後將愛灌輸到貧乏之處,從灌輸愛心做起。請把這個喜訊帶到你們家人那裏,帶到你們的鄰居中去,去真正認識他們。我曾經結識了一個印度家庭,這個家庭有八個孩子。從和這個家庭的接觸中,我有一些非常感人的收獲。一天,一位先生來到我們的住處。他說:“特蕾莎嬤嬤,一個有八個孩子的家庭已經斷炊好幾天了,請幫幫他們。”聽了他的話,我馬上給這個家庭送去了一些大米。孩子們看到大米眼睛都睜得大大的,眼睛裏還閃著興奮的光。我不知道你們是否見過饑餓的人的眼睛,但是我太熟悉這些眼睛了。當那位母親接過大米後,立即把它分成兩份,然後就出去了。當她回來後,我問她:“你去了哪裏?做什麼去了呢?”她簡單地回答說:“他們也在挨餓。”原來她的鄰居是一個穆斯林家庭,這個家庭也正在受著饑餓的煎熬。所以她把我送給她的米分了一半出去。這件事深深地感動了我。但我再沒有給那個穆斯林家庭送過米。這樣做的原因,是我想讓她們分享相互幫助的快樂和美好。家庭中的孩子們從母親那裏得到快樂,他們和母親共同享受著生活的樂趣,因為他們有母親的愛。你瞧,這就是愛的發源地,愛的源頭出自家庭。

我們都應該為我們這個世界上有這樣的人感到歡樂。我將於15日返回印度,那時我要把這裏的經曆帶回去,把你們的愛帶回到印度去。

我很清楚,在座的各位做不到將家產傾其所有去布施窮人,我們也不需要大家這樣做。我們希望各位,盡你們所能來幫助我們的事業。令我驚喜的是,窮人家忍饑挨餓的孩子雖然過著難挨的日子,但是他們還是一樣歡樂,而且把歡樂帶給他們的父母。對於我們來說,身為人之父母,我們不僅要滿足孩子們生活的必需品,而且還要給予他們極大的愛。

讓我們感謝上帝賦予我們這個機會,使我們大家相聚在這裏,是我們共同的語言把我們緊緊地連結在一起。我們將共同攜手去幫助全世界的兒童,因為我們的修女已經遍布世界各地。我將用獲得的和平獎獎金為無家可歸的人建立一所救濟院,將愛心從這裏不斷地延伸。我們一定要把和平傳給世人,讓他們理解我們的愛。要讓所有貧窮和貧乏的人都知道這個喜訊,把這個喜訊傳到自己的家中,傳到我們的國家和整個世界。要做到這一點,我們的修女,我們所有的人都要不斷地祈禱。我們用祈禱和上帝交流,以此達到相互理解和共識。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讓全世界都了解慈善會的工作和熱情,並讓我們喚起全世界人民的熱情,共同分擔世界上貧苦人民的疾苦。我感到,這件事在貧困國家中容易做到,但是在西方國家,我們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

我在大街上遇到窮人時,會給他一碗米飯或一片麵包,我有一種滿足感,因為我已經盡了責任,我幫他解除了饑餓。但是對他而言,他是一個無家可歸、被社會的大門所拒絕、被遺棄、遭唾罵、受威脅的人,這樣的貧窮對他來說是傷害最大的,也是我們使他們擺脫貧窮最難做的事情。我們有許多修女在西方國家正在從事這項工作。

請你們為我們祈禱,將我們所開展的事業的喜訊傳到各個地方。我們需要你們這樣做。你們應該在自己的國家裏逐漸了解貧困和貧乏的人,也許我們在座的各位並不為生活發愁,但是如果我們審視一下自己的家庭生活,我們就會發現,有時家人之間相互微笑也是件不容易的事。那麼就讓我們從相互微笑來開始我們愛的傳播吧。

所以,讓我們見麵時彼此微笑致意。微笑是愛的開端。一旦我們彼此有了愛心,我們就要去做一些事情。請為我們的修女、為我、為我們的修士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教友們祈禱,為我們全身心地信仰上帝交給我們的使命祈禱,為你我共同熱愛上帝、侍奉上帝、扶助窮困祈禱。如果你們不能和我們共同承擔這個使命,恐怕我們的事業也不能很好地發展下去,但是我並不想看到你們傾家蕩產。我隻要你們盡其所能。

前幾天,我從一個癱瘓二十年的病人那裏收到十五美元的捐款。這個人全身能活動的部分隻有右手。他唯一的嗜好是吸煙。這個人對我說:“我一星期沒有吸煙,現在我把省下來的錢交給你們。”這樣的貢獻對他來說一定是經曆了非常痛苦的煎熬,但是他為分擔拯救貧困人們的行動是多麼壯麗啊。我用這筆錢為那些正在挨餓的窮人們買了麵包,使捐贈者和接受捐贈的人都感到非常快樂。

上帝賜給我們每個人的禮物是要我們互相愛戴。我們都可以用上帝的禮物做我們能做到的事情。讓我們為了基督施與他人愛心吧。讓我們像他愛我們一樣互相愛戴。讓我們用無私的愛去愛他。讓我們在聖誕節即將到來之際為基督、為我們彼此獻出我們的愛。

讓我們的心中保持對基督的愛,和所有我們接觸過的人共同分享他的愛。傳播到大眾中間的歡欣是實實在在的,因為我們和基督在一起,沒有什麼理由不使我們歡欣鼓舞。基督存在於我們的心中,他就在我們所遇到的窮人中間。基督是我們送給他人的微笑和他人帶給我們的微笑。願我們擁有一個共同的觀點,決不使一個孩子被遺棄;無論麵對什麼樣的惡劣環境,我們都要保持微笑。

我永遠不會忘記不久前的一件事。有十四位來自美國不同大學的教授來到加爾各答,參觀我們的救濟院。在交談過程中,他們談到了對剛剛參觀過的一家臨終慰藉所的感受。(我們在加爾答開設了一家臨終慰藉所,從街頭收留過三萬六千人,其中一萬八千人安詳地死在臨終慰藉所裏,他們已經回到了上帝的家園。)其中有一位教授問我:“特蕾莎嬤嬤,請給我留下一句讓我永遠難忘的話。”我對他說:“彼此微笑保持家庭的和諧氣氛,彼此和睦相處。”

另一位教授問我:“你結婚了嗎?”我說:“是的。我有時感覺麵對基督微笑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他耗費的精力太多了。”這的確是事實。耗費精力多的地方,就是愛的發源地。即便如此,我們也應該將我們的歡樂送給他。

正如我今天所講過的,我上天堂不為別的,我是為了大眾而上天堂,因為大眾淨化了我的心,我所作出的奉獻可以讓我安然地麵對上帝了。我認為,我們一定要為美好的生活而生活。我們和基督同在,因為他愛我們。我們隻要記著上帝是愛我們的,我們就會像他愛我們那樣去愛他人。不為大的愛,隻為瑣細的愛。從細微的小事中體現博大的愛。我們要以挪威為中心,將愛傳播到整個世界,讓戰爭遠離我們。如此,那些待出生的嬰兒就會歡叫著來到人間。我們把自己變成傳播世界和平的火種,挪威的諾貝爾和平獎將會真正是獻給和平的厚禮。

願上帝保佑你們。

◎說明提示:

特蕾莎修女(1910~1997),印度著名的慈善家,印度天主教仁愛傳教會創始人,在世界範圍內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慈善機構網,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尊敬。1979年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本文即她在領取該獎項時的演講詞,語言簡潔質樸而感人至深。諾貝爾獎領獎台上響起的聲音往往都是文采飛揚、熱烈、激昂。特雷莎修女的演說則樸實無華,其所舉事例聽來似平凡之至,然而其中所蘊含的偉大而神聖的愛感人至深,使我們的心靈受到震撼。

接受諾貝爾獎時的演說(福克納)

接受諾爾爾獎時的演說

福克納

我感到這份獎賞不是授予我個人而是授予我的工作的,——授予我一生從事關於人類精神的嘔心瀝血的工作。我從事這項工作,不是為名,更不是為利,而是為了從人的精神原料中創造出一些從前不曾有過的東西。因此,這份獎金隻不過是托我保管而已。做出符合這份獎賞的原意與目的,與其獎金部分有相等價值的獻詞並不難,但我還願意利用這個時刻,利用這個舉世矚目的講壇,向那些可能聽到我說笑話已獻身於同一艱苦勞動的男、女青年致敬。他們中肯定有人有一天也會站到我現在站著的地方來的。

我們今天的悲劇是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生理上的恐懼,這種恐懼存在已久,以致我們已經習慣了。現在不存在精神上的問題,唯一的問題是:我什麼時候會被炸得粉身碎骨?正因如此,今天從事寫作的男、女青年已經忘記了人類內心的衝突。然而,隻有接觸到這種內心衝突才能產生出好作品,因為這是唯一值得寫、值得嘔心瀝血地去寫的題材。

他一定要重新認識這些問題。他必須使自己明白世間最可鄙的事情莫過於恐懼。他必須使自己永遠忘卻恐懼,在他的工作室裏除了心底古老的真理之外,不允許任何別的東西有容身之地。沒有這古老的普遍真理,任何小說都隻能是曇花一現,不會成功;這些真理就是愛情、榮譽、憐憫、自尊、同情與犧牲等感情。若是他做不到這樣,他的氣力終歸白費。他不是寫愛情而是寫情欲,他寫的失敗是沒有人失去可貴的東西的失敗,他寫的勝利是沒有希望、更精的是沒能憐憫或同情的勝利。他不是為遍地白骨而悲傷,所以留不下深刻的痕跡。他不是在寫心靈而是在寫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