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學術演講——彰顯人類智慧的光芒(2)(1 / 3)

從客體中抽繹出來的這種類型的抽象,我們將稱為簡單的抽象,而第二種類型我們將稱為反省的抽象,我們是從雙重意義去使用這個名詞。在這裏,“反省的”一詞除它在物理學中所具有的意義外,在心理學領域內至少還有兩個意義。在物理學中,“反射”是指一條光線從一個表麵反射到另一表麵的這種現象。按照心理學裏麵的第一個意義,(反省的)抽象是從一個等級轉移於另一個等級(如,從動作階段轉移於運算階段)。按照心理學裏麵的第二個意義,反省(的抽象)是指反複思考的心理過程,即在思維運算階段發生了重新組織的活動。

現在我願意在兩種類型的動作之間加以區別。一方麵有個別的動作如擲、推、觸、搓。這些個別動作產生於從對象中作出抽象的大部分時間。這是我在上麵所說的那種抽象的簡單類型。然而,反省抽象卻不是根據個別的動作,而是根據許多協調的動作。動作能夠在各種不同的方式中加以協調。

例如,能夠把它們聯合在一起,我們稱之為相加性協調。或者把它們按照時間順序先後排列起來,我們稱之為有序的或序列的協調。例如,當某些動作是達到一個目標的必要手段時,在我們把動作組織起來去達到這個目標的過程中,便有一個先,一個後。另種類型的動作協調是在兩個行動之間建立對應的關係。第四種形式是在許多動作中建立的交點。所有這些協調形式在邏輯結構中都有其對應的平行物,而且照我看來,當這些形式以後在思維活動中發展時,在動作階段的這種協調便是邏輯結構的基礎。事實上,我們的假設是這樣的:邏輯思維的根源不單是在語言中發現的,即使語言的協調是重要的,而更一般地是在作為反省抽象基礎的動作協調中發現的。說得完備些,我們可以補充說,在單個的動作和協調的動作之間的區別自然是一種逐漸發生的區別,而不是一種突然中斷的區別。甚至推、觸、搓也是由一些較小的細致動作所組成的一種簡單類型的組織。

這隻是回溯分析的開始,這種分析還能進一步做下去。像在發展心理學中一樣,在發生認識論中永遠沒有一個絕對的開端。我們永遠不能回溯到這樣一點上,在這裏我們能說:“這裏就是邏輯結構的開端。”一旦當我們開始講到一般的行動協調時,我們就會覺察到。當然,還可以更進一步追溯到生物學領域裏麵去。我們可立即進入神經係統和神經原網絡內部協調的領域(如麥卡洛克和皮茨所討論的內容)。然後如果我們再尋找這些科學家們所討論的神經係統的邏輯根源,我們就要作進一步的追溯。我們會發現更基本的有機協調。當我們再進一步進入比較生物學領域時,我們就到處發現具有依次包含的對應關係的結構。我不想進入生物學;我隻想把這種回溯分析追蹤到它在心理學領域內的開端,而且再一次強調人類邏輯的和數理的結構的形成並不能單用語言去解釋,而是在一般的動作協調中有其根源的。

◎說明提示:

本文是1968年作者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係列講演的第一講。

皮亞傑,瑞士心理學家、哲學家,發生認識論創始人。主要著作有《兒童的語言與思維》、《發生認識論原理》、《心理學與認識論》等。

思維科學的未來(錢學森)

思維科學的未來

——在全國第一屆思維科學學術研討上的演講

錢學森

1984年8月

現在,我們麵臨著新技術革命的挑戰。思維科學對於這麼重要的一個問題,到底能不能作什麼貢獻?

這個問題涉及到前幾天我們在這兒召開的一個會:“第五代計算機專家討論會”。日本人在前幾年提出來搞第五代計算機,說它那個第五代計算機比起現有的電子計算機有許多突破,比如說,包括圖象信息處理係統,就是計算機能夠認識圖象。還有一個知識信息處理係統,那就是知識庫裏的東西,機器都能利用。再一個就是專家係統,最後是把這些東西係統地結合在一起,並與邏輯計算結合起來,組成一個體係。這麼一個體係要是能夠做出來,那就不叫計算機了,它比計算機要廣闊多了,我以為可以叫智能機。因為計算機,就是算麼,充其量就是把上升到科學的那一部分知識利用起來,前科學的、經驗的那一部分沒辦法算,那不是個推理的問題,是形象(直感)思維的問題。

前麵我講了,圖象處理係統裏有經驗的成分,經驗也是知識。所以知識要比科學的範圍廣得多。專家係統更是這樣。專家係統就是專家的經驗,比如說,有了一、二、三,就有九。你問他怎麼有了一、二、三,就有九了呢?

他說不清楚,反正你記住,有一、有二、有三,就有九。這就是一定範圍內總結出來的經驗,但是這個經驗還沒有上升到現代科學。這樣的經驗存儲在庫裏,如果把這些專家係統都納入係統裏,再加上知識庫,那麼這係統所處理的問題,就遠遠超出了科學的範圍。把人的實踐經驗都納入進去了。所以,這已經不是計算機了,而是把人的知識充分利用起來了。在美國,這叫作知識工程。我覺得這是有道理的,就是人的知識,人的全部精神財富,我們現在要用一個機器把它利用起來。當然,這並不是說,頭一台智能機就能做到這樣。但是最後要能做到這樣,那就是很大的成就。

我們現在要分析一下,日本人這個說法有沒有道理?我認為是有道理的。我覺得這裏新的因素就是想辦法把人的經驗納入到這個係統中去。人的說話,人的認字,都有經驗的因素。這就聯係到形象思維。形象思維比抽象(邏輯)思維更廣泛,邏輯思維隻是解決科學問題,形象思維是把還沒有形成科學的前科學知識都利用起來,這是智能機的問題。

當今人類的精神財富的量是極大的,我們現在的困難就是不能很好地利用它。過去我們的老辦法是去學習,或者請教,這個辦法太落後了。許多事情我們不知道,不可能知道,沒法知道,也來不及知道。以前古人就說,讀書靠記嘛,一個人活到老,讀書到老,記的東西也就是那麼多,“皓首窮經”。

那是說頭發都白了,還在那兒念書,沒完沒了的。現在有辦法了,不記也沒關係,可以通過現代的電子設備,供你調用。怎麼是小事情?

當我們討論,建立了現代化情報科學技術、圖書館文獻和檔案信息體係之後,讓我們想一想,這將是多大的變化。向來一個人自一生下來,都得用腦子記住以前人類和自己社會實踐經驗產生的知識,對於一個腦力勞動者來說,更是如此。古人誇一個學者,說他博聞強記,可見腦子裏記住學問的重要性。每個人記得往的東西雖然不同,有些人多,有些人少,但總是有限的。

比起人類千百年積累起來的知識,隻不過是滄海之一粟,所以前人也說皓首窮經。在將來,我們將從這樣一個繁重的腦力勞動中徹底解放出來,查閱資料可以做到如同自己腦子裏記得它一樣方便,那就不要去費腦子記了。用計算機的終端就可以了。如果我們再深思一步,什麼是情報資料、圖書館文獻檔案,它包括不包括文字?當然包括。它包括不包括繪畫?包括。它包括不包括音樂、樂譜、錄音、錄像等等?當然也包括。而且包括文物檔案,甚至通過全息攝影,它可以包括造型美術,如雕塑等等。那麼,我們所設計的信息體係簡直可以包括全部人類千百年所創造的、而且還在不斷地創造的精神財富。這全部的精神財富又可以由我們一個人隨手調用和享受。這不僅能把我們從舊的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而且會給我們帶來一個偉大的新世界,一個從來沒有的高度文化的新世界。這難道不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嗎?腦子不要化在記憶上了,那腦子還幹什麼?從繁重記憶的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的人,將有可能把智慧集中到整理人類的知識,全麵考察,融彙貫通,從而搞更多的更高的創造性的腦力勞動。人將變得更聰明,人類的前進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剛才講的這些說明,如果不搞智能機,那麼我們將會被人類創造的大量精神財富所壓垮。如果搞,那麼大量的精神財富就可以為人們所利用,大大提高人的智力。

看起來這個問題涉及到形象思維,這個問題要是解決了,我們還會進一步解決靈感思維的問題。現在可說,這個方麵的研究有個門兒了。就是通過智能機,就是專家係統,因為無論是圖象信息處理係統,還是知識信息處理係統,實際都是像專家係統這樣的東西,就是把經驗、知識利用起來嘛,而專家係統的概念過去在人工智能裏已經用了,並逐步在發展。我們國家現在有許多同誌在做這個工作,比如中醫看病,已經進入計算機,實際上就是一個專家係統。所以專家係統這個東西並不難。現在的問題是怎樣進一步提高,把不同的專家、不同的經驗,統統結合起來,通盤地利用。智能機搞出來也許還是初級的,但它朝這個方向走了一步,也非常重要。將來還有第二代、第三代,繼續做下去,最終總可以做到把人類的精神財富全部調動利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