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責任中心(1 / 3)

責任中心是責任會計製度的基礎,建立責任中心是編製責任預算,進行責任核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差異分析、實施責任控製,以及業績考評的前提。本章著重說明什麼是責任中心,責任中心的種類,建立責任中心的原則,以及如何建立責任中心等問題.

第一節責任中心的意義

實行責任會計,必須使企業的每個責任層次對他們所進行的經濟活動有一個十分明確的範圍。這個責任範圍,也就是各個責任層次能夠嚴格控製的區域,稱為責任中心。建立責任中心的目的,就是分清各個責任層次的經濟責任,便於對各責任層次進行業績考核和獎懲,充分調動各部門、各單位和每個職工的積極性,使各責任中心在其職責範圍內克盡,努力工作,保證企業總體目標的實現。

責任中心按其控製區域和責任範圍大小,一般可分為成本中心、利潤中心和投資中心。按管理層次的高低可分為一級責任中心、二級責任中心、三級責任中心等多級責任中心。

一、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是對可控成本負擔責任的單位,是成本發生的區域。其特點是隻對成本負責,而毋須對利潤和投資負責。

任何對成本負有責任的單位都是成本中心。一個規模較小的企業,產品工序簡單,隻有一個車間或部門,那就隻有一個成本中心,一個規模較大的企業,產品繁多,工序複雜,有多個車間或部門,那麼各車間、各部門都是成本中心。企業的各個職能部門,如財務、勞資、人事、總務等,是發生管理費用的區域,可稱為費用中心。但費用中心實質上也是廣義的成本中心。

在一個成本中心下,還可以有多級成本中心。車間所屬的工段,工段下的班組,甚至個人都可以是成本中心。

各個成本中心由於規模和級次不同,其計算考核的成本指標範圍也有所不同。規模較大、級次較高的成本中心計算考核的成本項目和指標比規模較小、級次較低的成本中心要多。前者一般要涉及多個成本項目,而後者往往隻涉及單個成本項目或某個成本項目的幾個明細項目。

建立成本中心的目的是為了分清成本責任,便於各個成本中心對各自責任範圍內的成本進行控製和對各責任中心成本預算的完成情況進行考核。但是產品成本包括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成本中心應該負責的是各責任中心能夠控製的可控成本,而不可控成本與成本中心無關。所以,責任會計規劃、核算、控製和考核的成本應該是各責任中心可以控製、應該負責的責任成本,而不是產品成本。因此,劃分成本中心,計算責任成本,應將成本按可控性分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兩類。

所謂可控成本是指能為責任中心的行為所製約的成本。也就是指那些具有多種發展可能性,並且人們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手段使其按照人們所希望的狀態發展的成本。因此,可控成本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可預見。即責任中心有辦法知道將發生什麼性質的耗費。

2)可計量。即責任中心有辦法計量它的耗費。

3)可控製。即責任中心能夠控製成本的發生額;發生偏差時有辦法加以調節;對將要發生的偏差能采取預防措施。

某成本中心的各項可控成本之和,就是該中心的責任成本,凡不同時符合以上三個條件的就是不可控成本。

值得指出的是,成本的發生概出於人為,成本都是可控的,所謂可控成本或不可控成本,隻是從權責劃分上說是某一部門、單位和個人能夠控製或不能控製的成本,可控與不可控是相對的。一個成本中心的不可控成本往往是另一個成本中心的可控成本下一級成本中心的不可控成本對於上一級成本中心來說往往是可控成本;有些成本從短期看是不可控成本,但從長期看是可控成本。例如,企業自製材料成本對自製車間來說是可控成本,而對使用該材料的車間來說則是不可控成本;再如,車間的管理費用對班組來說是不可控成本,而對其上一級成本中心一一車間來說則又是可控成本;又如,管理人員工資從短期看由於人員和工資是既定的,因此是不可控成本,而從長時間來看,則可以通過精簡機構和人員,提高工作效率來降低管理人員工資支出,因此又屬於可控成本。有些費用雖然是從其他部門或車間分配來的,但其轉來的金額如果是按其受益的數量和計劃價格計算分配的,則該項成本對受益單位來說仍然是可控成本。因此,確定某項成本是否可控,要根據具體情況加以分析。

從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責任成本與產品成本既有區別也有聯係。其區別表現在:

1)成本對象不同。產品成本的對象是產品,責任成本的對象是責任中心。

2)成本作用不同。產品成本用於核算利潤,反映和監督產品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責任成本閈於反映和監督責任預算的執行情況,貫徹落實經濟責任製,控製生產耗費。

3)成本內容不同。產品成本的內容包括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而責任成本隻包括可控成本。

4)核算原則不同。產品成本是按產品進行計算的,其核算原則是哪種產品受益,就由哪種產品承擔;而責任成本是按責任中心計算的,其原則是誰負責,就由誰負擔。

5)費用歸屬期不同。產品成本受期初、期末在產品的影響多而責任成本則是當期發生的成本,其聯係表現在:

1)產品成本與責任成本的經濟內容是相同的,都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生產耗費,二者的項目名稱大部分也是相同的。

2)責任成本和產品成本是成本按不向對象進行的歸柒,從企業整體的一定時期來看,二者的總額是相等的。

3)產品成本是規劃責任成本的基礎,責任預算的製定必須以產品成本為基礎。

二、利潤中心

利潤中心是對利潤負責的單位,是利潤發生的區域。由於利潤是由收入和成本決定的,因此利潤中心既是成本發生的區域,又是收入和利潤發生的區域;它既要對成本負責,又要對收入和利潤負責。

凡計算利潤的單位都是利潤中心。利潤中心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則是人為劃分的。自然形成的利潤中心是指那些能夠直接對外界市場提供產品和勞務,從而給企業帶來利潤的利潤中心。如對外銷售產品的分公司、分廠、分店、分場,主要對外銷售產品的車間、部門也是自然形成的利潤中心。人為劃分的利潤中心是指那些主要是在企業內部各責任中心之間出售產品、提供勞務,並按內部結算價格計價結算,從而能計算內部利潤的利潤中心。如實行逐步結轉分步法計算產品成本的多步驟生產企業―紡織廠,其生產步驟包括紡紗、織布和印染等,如某前一銀產步驟生產車間的半成品按內部結算價格向下一生產車間計價結算,則紡紗、織布和印染三個車間均可計算利潤,都是人為劃分的利潤中心。人為劃分利潤中心,能更有效地把責任中心的責權利結合起來,便於對責任中心的業績進行全麵正確的評價,有利於調動各責任中心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