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要從小開始培養54(1 / 3)

孩子要養成高貴品德的好習慣 培養孩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

培養孩子遵紀守法,因為國有國法,校有校紀,家也應有家規。針對孩子和家庭實際,製定一些家規,並讓孩子世家遵守,這對孩子養成遵紀守法習慣是很重要的。

法國思想家、教育家盧梭說過這樣一段話:“人生當中最危險的一段時間是從出生到12歲。在這段時間中還不采取摧毀種種錯誤和惡習的手段的話,它們就發芽滋長,以致以後采取手段去改的時候,它們已經紮下了深根,以致永遠也把它們拔不掉了。”

我國南方一座有近600萬人口的城市,1991年分4批判處了172名罪犯死刑,其中18~25歲的年輕罪犯115名,占被處死人數的66.9%。為什麼這麼多的年輕人走上了斷頭台?調查研究說明,他們違法犯罪均起於少年時期,30.5%曾是少年犯,61.5%少年時犯有前科,基本都有劣跡,從小就有不好表現。這些孩子走上犯罪道路,有多方麵原因,家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據分析,這些孩子的不良家庭影響是:一、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管教無方,法製教育更談不上;二、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在115名孩子中,獨生子和老小占77.4%,家長溺愛至極,使孩子從小為所欲為;三、父母思想意識不健康,自身就缺乏法製意識,甚至家人中就有違法亂紀現象;四、家庭感情不和,父母離異,孩子缺少家庭溫暖。

另一方麵,由於法製觀念淡薄,法盲現象嚴重,在不知什麼是違法犯罪的情況下觸犯刑律的事也屢有發生;而因缺乏法律意識,在自身受到侵害可以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時卻不會保護,吃啞巴虧的人也確有不少。

令人痛心的事實告訴我們,孩子從小就缺少法製教育,後果是不堪設想的,而法製教育需要學校、社會、家庭協同進行。

遵紀守法必須從小培養。陳軍的父母都是工程師,他是家裏的獨苗,簡直成了“小皇帝”,從來都是說一不二。父母處處唯命是從,真是“頂在頭上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掉”。嬌生慣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眼看“小皇帝”一天天長大,上三年級了,還讓父母背著去上學。這時候,父母才感到這樣下去會把他寵壞,將來難以成材,急需改變一下愛的方式。

可以說,父母的感覺並不為遲。可是,他們由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兩人在一起商量教子良方,反複醞釀,幾經權衡,決定從經濟上嚴加限製抓起。

這天下午,“小皇帝”要買一隻氣槍,父母沒答應。又一天,他捂著肚子,要錢去買哈密瓜吃,得到的是兩隻白眼。再一天,他要玩遙控飛機,伸手去爸爸口袋裏掏錢,被打了一巴掌……

一連幾個事,他們嚴格地“控製”著兒子,連一些正當的要求也不肯滿足他。“小皇帝”一下成了“階下囚”,心裏的委屈層層疊加,終於爆發了:趁父母不在,撬開大立櫥,摸出5張“大團結”,到街上吃喝玩樂去了。

父母並沒有覺察這一切,隻見兒子不再像從前那樣伸手了,心裏暗自得意:倒是嚴點好,這孩子還懂父母心。

有了“成功”的前科,“小皇帝”再無顧忌,一個月不到,大立櫥裏一張200元的活期存折被他送到市場上去了。父母終於發現了兒子的“秘密”,頓時火冒三丈——父親掄起了巴掌,沉穩的母親也動了手腳,直打得兒子哭天叫他,好不悲涼。

飽嚐了皮肉之苦的“小皇帝”開始對父母疏遠了,常常餓著肚子也不回家吃飯,全靠一幫小哥們的資助糊口,並開始把手伸向了別人的腰包……

他被人當場抓住手腕三次,隻是被偷者見他年紀小,沒忍心對他大動幹戈罷了。他卻想:馬有失蹄,人有失算,挨兩巴掌,聽幾句罵,痛苦是暫時的,算不了什麼!他終因“一發而不可收”而先後四次進收容所。

愛孩子,是每個父母的本能。渴望孩子成器,也無可厚非。但是,良好的願望隻有通過正確的教育方法來實現,魯莽和粗野,隻能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最後走向歧途。

怎樣培養孩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呢?

1.要積極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遵守《中、孩子守則》、《中、孩子日常行為規範》的教育

父母要讓孩子明確:《守則》和《規範》是校規,是學校這個集體的行為準則,每個學生必須遵守,切不可任性。如果孩子違反了校規、校紀,要及時進行批評教育。

2.要對孩子進行法律常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