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鳳圩(古時趕集之地稱之為圩)的朱三最近很是煩惱,原因無他,隻因梅林村的奚氏多次來這店裏賒欠了未還。
本想不再給他賒欠,卻因心善,不忍看那婦人啼哭哀求。又一次次給伊欠下。
如今已有月餘。
說起這朱三,卻是一大善人。
原名朱長貴,隻因家排第三,人稱朱三。
這朱三祖輩都在這赤鳳圩經營幹果油糧生意。
雖不說大富大貴,卻也頗得小康,由多次捐款鋪路修橋,施粥救民,在這前後多有善名。
閑話少敘,卻說月餘前將近黃昏時,店裏夥計都已收拾完畢,準備關店。
就在這時,有一婦人跑進店內,要了糙米粉蔗糖粉後對正在結賬的朱三說道:“朱掌櫃,我身上無帶銀兩,容我拖欠一時,日後再還。”
朱三抬頭一看,原來是梅林村的奚氏,都是認識。也就不再多言,給伊欠下。
如此連續十餘日,次次拖欠,積少成多。
都說打開門做生意,為的就是賺錢,如若人人拖欠,這生意也不好做。
因此朱三也就不願意了。
這日旁晚奚氏又來。
朱三就對奚氏說道:“林家大嫂,你這樣次次拖欠,前數未結,我的生意也不好做啊,要不你先把前數結完再來賒欠如何?”
卻不想奚氏一跪到底哭訴:“非是婢子(古時婦人對自己的謙稱為婢子)有銀不還,真是身無分文。又因產子,卻無奶可喂,嬰兒無奶可食,日夜啼哭。不忍嬰兒饑餓,這才厚顏多次來此拖欠。都說朱掌櫃乃是大善人,有慈悲心,還請再容我拖欠些時日。日後有了銀兩必定來還。還望掌櫃施舍好心。讓我嬰兒可以活命。”
哭聲悸動。
這朱三也真是善人,盡管內心不願意,也是別無他法。再說這年頭雖然太平,卻也多有貧苦。就算照顧一二也是可以。
想罷,連忙將奚氏扶起,不想觸手冰涼。心內覺得驚奇。現在雖是立秋,卻也是烈日炎炎。怎麼這婦人如此冰涼?也許是體質虛寒。也就不再多想了。
如此再過十餘日,到現在已是月餘。
看著奚氏所欠銀兩。內心甚是煩惱。
不想這時有一婦人路過鋪前,這婦人乃是奚氏妯娌,是林家二嫂許氏。
朱三連忙喊住:“林家二嫂慢走,林家二嫂慢走。”
林二嫂回頭一看,原來是朱三:“朱掌櫃喊住我有事麼?”
朱三看著路上人來人往,不是說話之地。
便將林二嫂請進店內說起原由:“你家大嫂這月餘來天天到我店裏賒欠。說是嬰兒沒有吃的,豈是實情?”
林二嫂許氏聽後覺得驚疑:“我家大嫂早在一個月前就已經死了,怎麼還會來你這裏賒欠?莫不是你白天遇到鬼了?”
朱三聽後也是心驚,莫不是真的遇到鬼了?想那天扶她起來,觸手冰涼,想來也是。這天氣炎熱,怎麼會有人的手這麼冰涼呢?難不成真的是鬼?
越想越是膽戰心驚:“是了。是了。那天她哭跪在地,我扶她起來,觸手一片冰涼。原本想是體質虛寒,就沒想那麼多了。如今說起來,這日頭如火,就算體質虛寒也沒冷成這樣啊。”
林二嫂卻是不信,雖說相信鬼神,卻也沒聽說有白天出現的鬼啊?難不成這朱三想訛詐不成?
都說知人知麵不知心,都說這朱家行善積德,我看也不盡然。如今拿個死人說事。看來真的是想訛詐了。
內心這樣一想,說話也就不客氣了:“我說朱掌櫃,都說你家是大善之家,不想你卻行這齷齪之事。我家大嫂死有月餘。你如今說她天天來你這裏賒欠。真是豈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