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桐這個問題提得好,可謂是提到了點子上,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特點,這是營銷的最基本前提,作為一種商品,要想營銷出去,首先要了解的就是自己的消費者。
我明白,零售讀者如在大街上派發的攜程卡,可能派了5張給你,都被你丟失及遺忘了,最後有一張被你在需要的時候不經意找到了。而報紙零售就是起到了這種效果。零售與征訂的比例是否合理主要根據當地讀者購買的習慣來決定。
秋桐提的這個問題顯然也勾起了會議觀摩者的興趣,大家都興致勃勃地看著秋桐。
大家開始紛紛發言:
“零售報紙的讀者購買動機很多,但大多數讀者為了看到即時的消息而購買,所以對當次看到報紙的內容上,比征訂報紙的印象深,故在廣告信息的需求上比較明確。”
“零售報紙的讀者傳閱率比家庭征訂報紙的讀者傳閱率高一些,因為一般家庭都訂有二份及以上的報紙,家庭一般隻有二個人讀報,就算多幾個人讀報,讀廣告後消費的決策權還是由一個人來拿主導意見。”
“最關鍵的是廣告商一般是通過零售銷量來衡量該報紙在當地市場受讀者的歡迎程度,因為廣告商不相信報社提供的發行數據,隻有通過自己在報攤上獲取。”
“調查公司的取報數一般是經過零售渠道來獲取,因為對零售監測的成本比對征訂取證的成本小多了。”
“征訂讀者在忠誠度來說,要高於零售讀者。但在閱讀報紙內容後的深刻記憶上,征訂讀者不如零售讀者。因為征訂讀者天天讀,而零售讀者在有需求的情況下讀報。”
“除了商務寫字樓外,家庭訂戶在傳閱率上來說不如零售讀者。零售讀者看了會給其他人看,就算是等車或帶回家,看完後也會傳閱給他人。”
“征訂讀者在經濟實力上又強過零售讀者,因為征訂報紙的用戶,一般是有固定的居住地址和固定的收入。”
大家踴躍發言,我和秋桐認真地聽,認真地記。
我似乎覺得,秋桐提問的這個問題,不僅僅是想啟發大家的思路,似乎也在啟發我。
等大家講完,秋桐看著大家笑著說:“大家的發言內容十分貼合我們工作的實際,這充分說明,大家在工作中是帶著思考的,是有足夠的智慧的……通過大家對零售讀者和征訂讀者的分析,我得出一個結論,所謂的報紙零售好過報紙征訂的說法要根據不同的市場和不同的報紙屬性來決定,一切都要順應市場的發展規律,不要人為的去破壞市場。
“也就是說,明明讀者喜歡通過零售的方式來看你的報紙,你一定要用比零售更優惠的方式把他變為征訂讀者,這不一定是件好事,說白了,在商品的營銷中,一切要遵循‘國際品牌也要本土化的營銷模式’。”
秋桐的總結可謂一針見血,有高度有見地,不由讓我有茅塞頓開的感覺,開會之前我腦子裏已經有些進一步拓展零售業務的想法,但總覺得欠缺了什麼,此時,我突然開竅了,我明白自己原先的想法裏欠缺的是什麼了。
觀摩的同事們不由紛紛點頭。
蘇定國神色平靜地看著秋桐,嘴角露出一絲不易覺察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