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止是最近,我一直就在一個憂慮的環境裏度日,隻是最近意外的事情特別集中而已。
我點點頭,看著專家。
“被人追殺或無法逃跑等無能為力型的噩夢,往往暗示著主人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感到恐懼,比如為自己為親人的安危擔憂,如夢見自己會飛但又突然從高空中掉下來被野獸或怪物追地震空難等,這說明主人有失落感,在現實中可能他所希望的東西沒有得到實現。”
專家繼續說:“很多人以為做噩夢肯定有害,其實從心理學角度講,不管美夢還是噩夢,都能幫你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察覺現實生活中被你忽略或壓抑的真實情感,噩夢其實是白天焦慮恐懼內疚等情緒在夜間的釋放,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能起到情緒調節劑的作用。”
“哦……”我似懂非懂地聽著:“可是,我沒有感覺到情緒被調節好,反而精神越來越差。”
“像你這種情況,應該是屬於有害的一類,是需要積極預防治療的。”專家說。
“怎麼預防治療呢?”我說。
“積極的預防措施是睡覺要用正規姿勢,手不要放在胸口和肚子上 ,保持心情愉快。工作生活不要太累, 適當緩解一下壓力,我給你一些調節方式,注意建立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減輕心理壓力,做些使自己放鬆的事情,如散散步洗個澡看看小說聽聽柔和的輕音樂等。試著放鬆自己,看些輕鬆的節目或書籍。
“養成良好的休息習慣,避免勞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思慮過多,緩解自己的壓力,保持愉快的心情,減少不良的刺激。平時應多看一些健康有益輕鬆愉快的影視錄像或小說,少看或盡量不看易形成噩夢情景的影片或小說,避免不良的刺激在記憶中儲存。睡眠前最好不要過度用腦,以免大腦皮層過度興奮而引起夢境。
“注意睡眠的身體姿勢。一般采取右臥睡眠較好。仰著睡的時候,雙手雙腳自然垂直,枕頭不要過高。要糾正趴著睡覺的不良習慣。睡覺時一定保持良好的姿勢,一般右側朝下側臥或者仰臥,不要枕著手臂,更不要把手臂房在胸腹上,保持自然的姿態,而且一定蓋好,不把手腳伸出外麵,睡前喝上一杯溫開水……”專家侃侃而談,我認真地聽著。
“除去心理因素的原因,某些反複呈現的噩夢具有預兆疾病的作用。從病理學的角度看,許多身體疾病和精神疾病在潛伏期間症狀並不明顯。特別在白天人們的大腦活動頻繁腦細胞十分興奮的情況下,更是難以覺察到體內潛在性病變的微弱異常刺激信號。
“而睡眠時,噩夢可能預兆的疾病許多腦細胞進入休息狀態,工作機能降低。這時,白天影響細胞的刺激信號就會刺激皮層有關中樞,使相應的腦細胞出現應激反應,產生預見性夢境。”
專家繼續說:“有不少實驗顯示,人體內的生理性與病理性的刺激可能被編入夢境。人體有些輕微的炎症,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往往感受不到,而炎症引起的輕微刺激在睡眠時就可能導致噩夢產生。如有人在夢境中出現喉嚨被人掐著,後來果然發現患有咽炎。”
“哦……做夢還和疫病有關……這個說法倒是很鮮見。”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