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將來有更好的命運歸宿,可以現在調整思想的模式,使之往好的方向發展。
有好的思想,就能有好的行為表現;有了好的行為,便能養成奸的習慣;好的習慣自然導致良好的命運結果,達到改變命運的目的。
另一項對成就影響巨大的因素,是環境的問題。而我們所處的環境,以個人的力量是難以改變的。
正如故事中秀才與鐵匠兒子的際遇大不相同一樣,我們知道,一個資質優秀的人,若身處於難以成功的環境中,其成就亦是有限:而一個平庸駑鈍的平常人,卻置身於成功者之間,且機會無窮,就算他自己想不成功都艱難。
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至深至遠,我們切勿等閑視之。必須時時不忘檢查自己所處的周圍環境,是否能夠幫助我們成功,是否充滿積極正麵的力量,是否存在許多足以帶動我們的成功者。
環境雖然難以改變,卻可以更換。如果你認為自己當下所處的環境無法提供你足以成功的幫助,建議你可以去尋找一個讓自己成功的新環境,使自己的潛能得以激發,成功則必然可期。
向前看,不安於現狀
雄心壯誌和野心並沒有多少區別。如果一個人確定了遠大的目標,那麼對於他來說是雄心壯誌,但在他人看來可能就是野心了。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是應該有目標的,而不應該安於現狀。
劉備生存在東漢末年,他的目標是十分明確的——“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正是因為這種明確的目標,使他最後獲得極大的成功。他最初要提高聲望,後來成了劉皇叔;他需要將才,他不僅有了關羽張飛,而且也有了趙雲、黃忠和馬超;他需要謀臣,於是臥龍鳳雛都願意供他驅使。
有一位成功學大師說:“人的頭腦具有一種像導彈一樣的自動導航功能,一旦人有了明確清楚的目標後,頭腦就會自動地發揮它無限的能量,產生強大的推動力,並且能夠不斷地瞄準目標和修正人的行為,自然而然地把人引到朝著目標的方向前進。”
同時對於人來說,在頭腦進行這種運作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不僅隻是設定一個明確的目標,而是要十分明確達成這個目標的原因,畢竟原因主導一切,也隻有這個原因才是讓人持續朝著目標前進的原動力。
有一位作者曾經寫道:
“劉備需要不斷征戰,且最終成為帝王的原因是什麼?就在於他感到不安全。他感到生存的不安全,在他的周圍,到處都是戰亂,這種狀況讓他覺得很不安全。
“其實東漢末年的亂世對於劉備來說,毫無疑問是個很大的機遇。他本身就一窮二白,什麼都沒有,窮者則無畏,所以他根本不用擔心自己會失去什麼,因為他什麼都沒有。世道越亂對於他來說越是機遇,他可以趁亂摸一張大牌。
“人往往容易安於現狀,而看不到長遠的未來。因為人有一種很強的惰性,而且絕大多數人對未來是恐懼的,害怕失去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白手起家而獲得成功的原因,因為他們沒有什麼好失去的,他們隻有貧窮。”
無論是古代社會,還是現代社會,整個社會都是在實行末位淘汰製。要想在社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不斷發奮,不斷前進。而要不斷前進首先就必須明確前進的方向,也就是說首先要明確目標。
人,這一輩子應該有什麼樣的目標呢?
每一個人的目標都是不同的。但是有一點是必須明確的,那就是人的目標必須能夠保證人的生存和發展,否則製定的目標也是毫無意義的。
有了目標還遠遠不夠,還必須學會規劃,將目標進行分解。
一個人正確地設定目標,首先必須有明確的戰略規劃。人必須有眼光。所謂眼光,就是能夠敏銳地發現更加有利於個人目標達成的條件或者形勢,並為這一條件或者形勢發揮作用製訂可行的計劃。然後要去選取能夠讓你達成這個目標的工具。因為所有大目標的完成都是由無數的小目標累積而來的,這就像是我們要坐車到達某個地方一樣,如果我們不知道最終要去什麼地方,那麼我們又怎麼知道在哪一站下車,又怎麼安排每一站的路線呢?在目標實現的整個過程中,每當收集到了一種工具,人就必須十分清楚地知道怎樣利用這些工具來滿足需求和目標,這樣才能保證目標得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