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成功的心態 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理想的路是自己走出的,別人的評價不會為你開拓腳下的路,自己的未來完全取決於自己的決定,而不是他人的看法。
世界上的萬物,都有著自己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各自的命運,就如花兒為了綻開笑臉,而不得不迎接風雪的挑戰,就如飛蛾為了尋找溫暖,才有撲火自焚的壯舉……或許有很多的行為在他人眼裏是不可理喻的,但那又能怎樣呢?每個生物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和生活。人類也是這樣,如果一個人總是被他人的評價所左右,把精力全部消耗在應付環境及他人的評論之中,以至於沒有餘力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那該是多麼可悲呀!
人生在世,都是為了自己心中的那個理想而活,但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總是直線不多,曲線不少,每一步都是那麼的曲曲折折、彎彎轉轉,就像魯迅說的:“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所以,隻要認準自己心中的理想,堅定自己所選擇的路,不管是多麼坎坷泥濘,不管他人怎麼看待,隻要沿著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向走,你終將會實現自己的理想,成為與眾不同的人。所有的人都知道,正因為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生活才會五彩繽紛。生活中也沒有完全的對與錯。但在我們身邊,很多人不是為了自己而活,他們總是在別人的指指點點下小心翼翼地生活,做一件事總是要在意他人的看法與評價,他總是想: “我這樣做,外人會怎麼評價我呢?”“別人對我會是什麼看法呢?”“他們該不會笑話我吧?”……他們讓別人的口水淹沒了自己的個性,每走一步都要左顧右盼,直到肯定沒有任何人的異議才敢放心地邁出一步。
人們生活在社會的圈子中,自己難免不對他人進行評價,別人也難免不對自己進行評價。不錯,評價對於人們來說是很重要的,當自己的做法受到他人的讚同時,就會充滿動力。但也不能被他人不認同的看法所左右,以致改變自己的路線,放棄自己的目標。畢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環境和思想,有自己做人的標準,他人的評論隻不過是他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是他自己的看法罷了。你認為有道理就聽,認為不正確就可以不理會,主動權應掌握在你的手裏。如果對於他人的評價都一股腦兒地接受,靠別人的評價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把他人的評價看得太重,就必定會失去自我。
中國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在當時的那種社會環境下,打破男尊女卑的羅網,打碎封建思想的桎梏,一躍登上皇帝寶座,統治長達半個世紀,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不拘一格任用賢才,順應曆史潮流進行改革。可她又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女,廢除太子,為了自己達到目的而環環相扣地設計,陰狠毒辣的手段讓人不寒而栗;死後她還為後人留下一個無字碑,盡聽眾人好與壞的評價,這又是怎樣的一種大度。
隻有心胸開闊的人,才能擺正心態傾聽他人不同的評價,正確看待自身與他人的差異,不會因他人的大加讚賞就驕傲自滿,也不會因他人意見不同而認為是不公的評價,總想為自己辯解。他既不會自輕自賤,也不會盲目自信,更不會把自己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無謂的辯解和憤憤不平上。
我們一生不一定都會幹大事成大業,但一定要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追求自己的事業。理想的路是自己走出的,別人的評價不會為你開拓腳下的路, 自己的未來完全取決於自己的決定,而不是他人的看法。或許這一路上,充滿了種種壓力,有親朋好友的不理解,有他人異樣的眼光和嘲諷,但為了自己最初的夢想,這又算得了什麼呢?不在乎外界的評價,排除前進道路中的一切阻撓,有迎難而上的勇氣,堅持自己所選擇的道路和方向,最終會有結果的。
“堅持自己的選擇,走自己的路”,多麼平淡的一句話,可在眾多異樣的眼光和嘲諷下,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在她三歲的一天,和母親從外麵回家,她堅持要走自己選擇的一條小路,可母親認為這根本不可能,因為從來沒有從這裏走過。但倔強的她非要走,即使母親非常生氣,嚇她說前麵很危險。最後母親拗不過她,隻得陪她同行,沒想到她們真的回到了家。
在她上學後,她依然這樣。課堂上,她對一些習題的獨特解法常常令老師目瞪口呆,還常常和老師較勁。17歲的時候,她在讀了一本有關居裏夫人的書後,立下誌願自己也要當科學家,做“居裏夫人第二”。大學畢業後,父母想讓她去當一名中學老師,但她已有自己明確的目標,堅決不答應,她一定要堅持自己的選擇。可在當時,反猶太人的浪潮一波高於一波,同時對婦女的歧視更是遠沒有消除,出生在中下層猶太人家庭的她非常明白, 自己選擇的路將困難重重。為了能夠繼續求學,她當上哥倫比亞大學一位生物化學家的秘書,這也使她能旁聽研究生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