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成功的心態 成功永遠隻是起點,而不是終點
在成功的道路上要有永不滿足的心態。每當實現了一個近期目標,要把原來的成功當成是新的成功的起點,這樣才會永遠有新的目標,才能不斷攀登新的高峰。
人生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永遠不會停留在一個地方,也不會停留在某一階段,它需要不斷地超越。超越是升華,是突變,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階段。人活在世上,不能總為自己的那點“小成績”而沾沾自喜,貪圖安逸享受,放棄了努力奮鬥的過程。滿足現狀的人,永遠也享受不到人生的真正樂趣。
在成功的道路上要有永不滿足的心態。一個階段的成功要更好地推動下一個階段的成功。每當實現了一個近期目標,絕不要自滿,而應該挑戰新的目標,爭取新的成功。要把原來的成功當成是新的成功的起點,這樣才會永遠有新的目標,才能不斷攀登新的高峰。
1997年,美國《家電》雜誌公布全世界範圍內增長速度最快的家電企業,海爾超過GE、西門子等世界名牌名列榜首:1998年11月30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在亞太地區聲譽最佳的公司評比中海爾位居第7,是唯一進入前10名的中國企業……
海爾所取得的這些令人矚目的成就,跟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的兢兢業業是分不開的,張瑞敏贏得了世人的無比尊敬。1998年3月25日,張瑞敏應邀登上哈佛大學講壇,這是中國企業家第一次登上哈佛講壇;1999年12月7日,英國《金融附報》公布“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業家”排名,張瑞敏榮居第26位,這是中國企業家在世界範圍內獲得的最高美譽;2001年7月,張端敏成為《福布斯》雜誌的封麵人物……
雖然張端敏取得了許多可以讓他自鳴得意的成就,但他卻從不因此沾沾自喜。1998年9月,在取得了卓越業績之後,張瑞敏竟然說:“如果有絲毫滿足,有絲毫放慢觀念的更新步伐,海爾品牌將會在一夜之間被淘汰出局。”
我們開始成功的時候,能夠在成功麵前保持平常心態,能夠不因此而自大,這是我們的幸運。一個人成功的時候,若還能保持清醒的頭腦,而不趾高氣揚,便往往會取得更大的成功。要衡量一個人是否真正能有所成就,就要看他能否有這種承受的能力。福特說:“那些自以為做了很多事的人,便不會再有什麼奮鬥的決心。有許多人之所以失敗,不是因為他的能力不夠,而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非常成功了……”
如果你過分注重或滿足於一次小小成功所帶來的驚喜與榮譽之中,那隻能束縛再次超越自己能力的發揮。你應該不時地發覺自身的不足,向自己來一次全新的挑戰;然後通過不懈的努力,來彌補那些缺陷,使自己生命的軌跡不斷向前。
世界著名的大提琴手巴布羅?卡沙斯,在取得舉世公認的藝術家頭銜後,並沒有為此而不再去練習,不再去努力,還是和以前一樣,依然每天堅持練琴6小時,養成了“行動再行動”的良好習慣。有人問他為什麼仍然還要練琴,他的回答很簡單:“我覺得我仍在進步。”
日本直銷天王中島薰說過:“我向來認為自己最大的敵人就是滿足,成功永遠隻是起點,而不是終點。”百萬富翁想當千萬富翁,千萬富翁相當億萬富翁,億萬富翁想角逐《財富》排行榜。—個越成功的人,對成功的欲望越大。成功是一種行為習慣,一種思維習慣,一個成功的人他習慣於成功,所以他才成功。
永遠追求進步可以為成功提供持久的動力,創造性的思考和批判性的思考結合起來,就能創造色彩斑斕和充滿活力的生活。
阿裏巴巴的創立者馬雲曾說自己是一個“三天沒有新的想法就難受”的人,他雖然不懂互聯網技術,卻成為“電子商務”的領軍人物。相反的是,自滿的人不會擁有繼續前進的動力,優秀和卓越也會離他而去。因此,哪怕我們已經有所成就,也有必要始終保持一種危機感,不斷追求進步,不斷有新的作為。對於每次的成功,我們隻能視其為一種新努力的開始。我們要在將來的光榮上生活,而不要在過去的冠冕上睡覺。
每天進步一點點
不論追求什麼,你都必須充滿信心。不要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也不要過於庸人自擾,你應該告訴自己:“我辦得到!”
卡耐基說:“隻要你向前走,不必怕什麼,你就能發現自己,成功一定是你的!”追求卓越成就,就是發現自己。實際上,你不必擔心什麼,你應該告訴自己:“要發現自己、超越自我,沒問題!”
許多人被成功拒之門外,並不是成功遙不可及,而是他們不能發現自己,主動放棄,認定自己不會成功。事實上,隻要你每天限定自己一定要超越自我一點點,成功便會出現在你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