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堅守內方外圓的處世之道(1 / 2)

《周髀算經》裏有言:“方屬地,圓屬天,天圓地方。”古代曾以圓方作為天地的代稱,寓意為在不斷追求完美的過程中,永葆恒久的生命力。“圓”,是中國道家通變與趨時的學問,而“方”,是中國儒家人格修養的理想境界。可以說,圓方互容,儒道互補,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精神。

內方外圓,是精辟的為人處世原則。它並不是老於世故、老謀深算者的處世哲學。這其中,“內方”表明了自己對理想、原則和信念的堅持,而“外圓”,則表述了與周圍環境融洽協調,以減少阻力和矛盾。如能做到兩者相互交融,合理運用“方圓”之道,就能無往而不勝,所向披靡。無論是前進,還是後退,都能遊刃有餘。

生活中有很多內方外圓的事物,比如,中國古銅錢的外形就給了我們極好的為人處世的啟示——內方外圓。“方”是做人之本,“圓”是處世之道。

所謂“內方”就是指為人要正直、誠實、謙遜、勤勉、守信,在人與人的交往中要真誠友善、寬容、樂於助人、善於分享。在所有成功的要素中,品德是成功之本。一個人要想成功,他的品質是最為關鍵的,擁有良好的品質,可以營造非常健康愉悅的氛圍,形成一個良好的人際環境。

而“外圓”指的是做事要講究方法、技巧和藝術性。要善於與人合作,要積極建立廣泛的人脈,進行廣泛的資源整合。

對人生而言,處世技巧是方法和手段,品質才是吸引別人的魅力,隻有二者合一,才能在任何環境和條件下都會取得突破。環境、條件隻能製約成功的大小,但絕對無法最終阻止他取得成功。

有位顧客走進一家辦公用品店,自稱是某小公司的采購。店主非常熱情地招待了他,帶著他在店裏轉了一圈,然後詢問顧客想要買哪方麵的用品。顧客很不好意思地說:“您太熱情了,可我隻需要一把椅子。”

店主還是微笑地回答:“沒關係,您就是買一個文件夾,我也非常榮幸能為您服務。”

“那麼,能不能在我的賬單上多寫一點,我回公司報銷後,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店主堅決拒絕了他的要求。

顧客還在糾纏:“我這次雖然買的少,但我會常來的,再給您介紹別的人來買,您肯定能賺很多錢。”

店主再次告訴他這樣的事自己無論如何也不會做,仍然微笑著說:“先生,就是您買走我店裏所有的東西,我也不會在賬單上多加一分錢,我必須做到誠實和正直,請您理解。”

顧客氣急敗壞地說:“誰都會這麼幹的,我看您真是不會做生意。”店主也有些火了,他請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生意去。這時,顧客卻突然露出了微笑並滿懷敬佩地握住店主的手說道:“我其實是一家鋼鐵企業的老板,我們最近新建的工廠落成了,需要一大批辦公用具,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能長期合作的供應商。現在終於找到了,就是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