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鄧亞萍,靠奮鬥改變命運(1 / 2)

說起鄧亞萍,可謂家喻戶曉。她曾是國家隊乒乓球運動員,1983年入河南省隊,1988年被選入國家隊,1997年退役後進修個人學業;其運動生涯中,獲得過18個世界冠軍,連續2屆4次奧運會冠軍,鄧亞萍是第一個蟬聯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球手,曾獲得4枚奧運金牌,被譽為“乒乓皇後”,是乒壇裏名副其實的“小個子巨人”。

鄧亞萍是2001年北京申奧團成員之一,北京申奧形象大使;2009年4月,就任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鄧亞萍與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忘年之交的故事曾被傳為佳話!

2010年,鄧亞萍被任命為人民搜索總經理、人民日報社副秘書長、正局級。這個消息一傳出來,人們又一次為她豎起了大拇指,大家不得不佩服,一個長得非常平凡的小個子女生竟然在她37歲的時候就這麼成功,更想不到的是,一個連26個英文字母都寫不全的的退役運動員能夠經過自己的奮鬥與努力,進入清華大學英語係,再到劍橋讀經濟學博士,經曆了奧組委的曆練,再到北京市團委鍍金,一步步從一個體育明星轉型到了一個政治明星。

鄧亞萍之所以這麼成功,絕對不是靠她的容貌取得的,更不是靠她的聰明取得的,她的成功是靠她不斷的奮鬥與努力才實現的,她的拚搏精神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的。

我們不妨一起回憶一下鄧亞萍是怎麼一步步改變命運、走向成功的。

童年的鄧亞萍個子就很矮,手腳粗短,根本不符合體校的要求,體校的大門沒能向她敞開。但是因為受當時體育教練父親的影響,她還是立誌做一名優秀的運動員。

於是,年幼的鄧亞萍跟父親學起了乒乓球,父親沒有因為是自己的女兒而對她要求放鬆,反而更加嚴格,要求她每天在練完體能課後,必須還要做100個發球接球的動作。當時的鄧亞萍隻有七八歲,但是她不怕苦、不怕累,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練,基本功更加紮實,她便在自己的腿上綁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換成了鐵牌。這樣的訓練對一個成年人來說都是難以忍受的,可是鄧亞萍卻一直在堅持,她不但身體備受煎熬,心裏方麵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對她來說,腿腫了,手掌磨破了,這些都是家常便飯。有時候,父親在邊上看得心疼得掉眼淚。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鄧亞萍的付出漸漸得到了回報,在她十歲的時候就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了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

經過多年的奮鬥,鄧亞萍進入了國家隊,她沒有因此而放鬆自己,而是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每天她都要超額完成自己的訓練任務,隊裏規定上午練到11時,她就給自己延長到11時45分,下午訓練到6時,她就練到6時45分或7時45分,封閉訓練規定練到晚上9時,她練到11點多。就這樣,她一直嚴格要求自己,經常因為訓練耽誤了吃飯時間,而隻能自己泡麵吃。這些已經夠辛苦了,可是鄧亞萍還是覺得不夠,在隊裏練習全台單麵攻時,她依舊往腿上綁沙袋,而且麵對兩位男陪練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時!在進行多球訓練時,麵對教練的連珠炮,她更是瞪大眼睛,一絲不苟地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個。由於鄧亞萍長時間從事著大運動量、高強度的訓練,她的身體很多部位都是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