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蘭盆節行善舉,胡黃之輩興風起。下界戾氣衝天起,神犬下世成義舉。
據說,釋迦牟尼佛有一女弟子,其母因生前作惡,死後輪入惡道,火灼其身,口不得食。其女見之,於心不忍,問釋迦:“我母今受此苦,弟子心如刀割,可有解救之法,弟子願代母受輪回之苦。”
釋迦感其孝心,說:“七月十五日,你準備五方供果盛於盆中放於眾佛前,虔心為你母懺悔,眾佛便可超脫你母出惡道。”
從此,盂蘭盆節日便成了佛家的大日子,每到此日,各方香客不斷,果香四溢,超拔法會甚是盛大。對世人來說本應是好事,既成全了孝道,又度了地獄之鬼。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佛家此道一開,竟被胡黃鑽了空子,趁地獄之門大開之便,助惡鬼潛逃出地獄,拽進與他同年同月生之人做替死鬼,還有就是借活人之壽補他人之壽,被借壽者渾然不知,便會死於非命,而本應短命的卻可以享受借來的福壽逍遙快活。這種就叫做借生日了。要問這胡黃——狐仙與黃仙為什麼要鑽這個空子?當然是為了讓人當神仙似的供養。本來這地獄歸閻王看管,可是自從唐僧成了佛,發下大願要度地獄眾鬼出惡道之後,閻王基本就已經退居二線了,閻王自然是看不慣惡鬼一個一個被放出去,可一見到大堆大堆的冥鈔和令人垂涎欲滴的美果,心想:算了,反正都退二線了,何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享點輕福呢?就這樣,胡黃要想看看生死簿,隻要供上幾個大寶——錢就搞定了。而那些惡鬼呢,搶著向唐僧發下痛改前非的願,目的隻為早日出獄。要不怎麼說呢,善心是惡人最善於利用的武器。
佛家開後門,地府閻王坐收便利。巫術從此肆無忌憚,日益猖獗,被借壽的,借福氣的人越來越多,加之惡鬼轉世,淫賭殺盜之風日昌,正氣漸漸消損,在閻王換了十世之後,巫山之底忽然湧出了一股衝天戾氣。這也預示著神犬下世之期就要到了。
“嗚——”一聲長嘯響徹天際,文殊菩薩的座騎青獅好像感覺到了什麼不尋常,文殊菩薩尋著吼聲凝目望去,隻見一股晦暗之氣漫上天宇。
文殊道:“好重的戾氣,待我下去看看。”
青獅聽命而動,朝著那股氣流的源頭尋去。原來那股戾氣來自於巫山澗底,如驚濤一般洶洶的扶搖直上,使得青獅無法到達澗底,身上的長毛被吹得呼呼響,文殊菩薩默念幾句咒語,伸出左手,從掌中射出一道金光,欲壓製住澗底的源頭,不料,那道金光竟被反彈了回來,射到了突兀的山岩上,伴隨著一聲巨響,把山岩擊得粉碎,文殊菩薩揮手再試,結果又被彈了回來,文殊不禁麵露訝異之色,道:“沒想到這股戾氣的源頭竟有善根。”說完,乘坐騎趕去告知如來佛祖。
眾佛聽之此事皆驚,唯如來佛祖氣定神閑,說:“我已得釋迦之意,此戾氣為盂蘭盆節所生,雖為下界一難,但既存善根,必有佛緣。”
文殊問道:“佛祖之意是想用佛法將其度化?”
佛祖點頭:“釋迦為師,教育可導。”
文殊走上前去,說:“弟子願下界度化。”
佛祖搖頭,語道:“這股戾氣由善而惡,要想化解,須由惡而善之源方能化解。”
文殊道:“不知佛祖所指何人?”
佛祖道:“南天一處,必有緣根。”
文殊菩薩若有領悟地點了點頭。
南天門外,一片靜寂。手持長戟的嘯天犬隨二郎真君在南天門巡視。忽然一道如金針一般銳的電光閃入南天門。二郎真君用天眼望去,隻見電光竄入彤鈴閣。
二郎真君對嘯天犬說:“此電光並非天界所有,恐有妖孽作祟,我去看看,你留守此處。”不待嘯天犬說完“是”便追到了彤鈴閣。
他推開外門,審視地走了進去。這彤鈴閣內存放著數以千計的風鈴,耀眼的彩光和悅耳的鈴聲充斥著閣內每一個角落。剛走了沒幾步,就覺得光線暗了許多,抬頭一看,正上方的聚風鈴不見了。就在這時,那道電光從他身旁溜了出去。
“哪裏跑!”二郎神緊追而去。就在那道電光要衝出南天門的瞬間,嘯天犬一戟將電光攔了下來。二郎神與嘯天犬這才得見那道電光的真麵目——原來是一個身穿刺蝟服的女子,那女子長得甚是乖巧,頭頂上那一排針形亮角很是惹眼。
二郎神怒斥道:“小小刺蝟精,竟敢偷天宮之物,快交出聚風鈴,否則本真君決不輕饒!”
那刺蝟精毫無懼色,說道:“好哇,抓到我,就給你。”說著欲從嘯天犬處突圍,嘯天犬哪肯讓他逃脫,一戟擋住了刺蝟精的去路,與刺蝟精你一閃我一攔的打鬥了起來,二郎神見嘯天犬與刺蝟精相持不下,便揮戟助嘯天犬,朝刺蝟精戳去,刺蝟精一回身躲閃不及,被三叉戟刺中了肩部,她見勢不好,從袖中拿出聚風鈴朝旁邊拋出,趁二郎神飛身去接風鈴之機,轉身逃到下界,嘯天犬喊了一聲“別想逃”便追了去。